蝦那閱讀|一個被遺忘的間諜及美蘇對抗秘史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終結冷戰:一個被遺忘的間諜及美蘇對抗秘史|大衛·霍夫曼

raw-image
天底下有哪件事不危險。—阿多夫·托卡契夫

如今在CIA總部內,可以看見一幅畫作,一個手持賓得35公厘相機,以兩盞桌燈打著光拍攝機密文件的人的身影,這個人專心致志地從事手邊的工作,同時又害怕隨時遭到發現。他是CIA代號「CK球面」、後來成為代號「CK征服」的阿道夫‧喬治耶維奇‧托卡契夫。

raw-image


托卡契夫無疑是冷戰時期,非常重要的間諜,要了解1950年後的美國空戰戰略與科技,托卡契夫的情報功不可沒。這本書與前一本《叛國英雄》相較,更有著無形的悲傷壟罩在這篇文章當中,作者David E. Hoffman從頭到尾的文字都非常冷靜,看完之後我卻眼眶泛紅,想到托卡契夫向他的情報官說的那一句,「天底下哪件事不危險。」以及他接二連三向CIA索取L藥丸的畫面。《終結冷戰:一個被遺忘的間諜及美蘇對抗秘史》詳盡描述了冷戰時期美國CIA的情報運作歷史與當代研發各項間諜科技的歷程。

1960年代時任CIA主管的安格頓以「鏡像荒原」來形容他認為KGB佈下層層不可信賴的陷阱誤導西方,無處不在的KGB,早已滲透CIA內部,嚴重影響了當時整個CIA組織內部氛圍,以致1960年代的間諜工作基本毫無建樹。後來新一代改革派出現,積極在蘇聯衛星國中試驗間諜行動,透過「擦肩而過」傳遞情資,或是將包裹藏於秘密指定所、如何透過巷弄、汽車掩護與化妝躲避監視,甚至提出了當時最為大膽的計劃,直接與間諜碰面對談。

1977年,一名蘇聯男子帶著一張紙條,找到了當時的美國莫斯科站站長傅爾登,表示希望能與CIA合作。因為擔憂是KGB派來的人員,屆時CIA完全不予理會,但男子仍不放棄,持續尋找美國外交官車輛,鍥而不捨傳遞紙條。就好像這是他非做不可的志向般。過了近一年半,1978年CIA發現這位神祕男子—托卡契夫給予的消息有著非同小可的價值,得到指示後,終於開始與這位代號「CK球面」、有著蘇聯雷達工程機密的設計師會面合作。

托卡契夫的資料展現了他身為工程師的嚴謹,甚至向CIA擬定了一個長期的諜報計畫,分十二年七個階段的情報工作。

raw-image
raw-image
他展現了每個俄國公民從小被灌輸的行動模式,為祖國做最大犧牲是光榮、勇敢、男子氣概個行為。一個人為志業奮鬥時,做出要結束自己性命的勇敢、光榮的決定。

CIA曾問托卡契夫,為何願意提供情資,他僅表示他打從心底就是異議人士,並且從行動展現,希望造成蘇聯當局最大的損害。他痛恨蘇聯體制,最早要追溯於他與妻子共同經歷過的史達林時期的歷史創傷。托卡契夫認為他辦公室抽屜的機密資料,是打擊蘇聯體制最佳武器。

蘇聯擁有製造高科技軍事武器的能力,卻沒有能力製造麵包機,養活他的人民。托卡契夫不缺錢,他的收入超國當時蘇聯人民平均值,但是在鐵絲網內,金錢無法買到不存在的商品。他向CIA索要六位數美金,並陸續向CIA索取西方的報紙書籍、各國名人傳記與回憶錄、西方搖滾樂,為了自己也為了他的兒子。

俄文中「取得」比「買到」更常用到,你能取得的東西往往不是靠金錢而是靠關係,或者罕見的商品突然出現的機運。以有時候買不到茶葉,有時候它又突然出現。這是托卡契夫熟悉的世界,偉大自誇的黨國數十年下來已經成為幻滅的烏托邦。

對於金錢報酬,後來托卡契夫直接讓CIA自行判斷他的情報能值多少錢,在經過各種計算分析,這位間諜給予的情報可以破壞蘇聯重要的武器系統,包括保護蘇聯不受攻擊的地面雷達以及助於軍機攻擊力的空中預警雷達。托卡契夫是「身價十億美元」的間諜。

最開始合作時托卡契夫就已向CIA索取自殺藥丸,他不希望洩密一事揭發後,落入KGB手中,擁有藥丸讓他得以安心地從事大量抄寫與翻拍的作業。隨著大量借閱與攜帶文件進出辦公室的紀錄,造成托卡契夫暴露的風險越來越高, CIA希望他可以放緩腳步,以降低危險,但他沒有停下,甚至取得非權責單位的機密,提供高生產量且高價值的訊息。

閱讀本書時,印象最深刻的是桂爾瑟於莫斯科任期結束,與托卡契夫離別時,托卡契夫向他的第一個情報官說,「你給的異議人士書籍我都會看完的。」曾經彼此最信賴的搭檔,就此永別。藉由蘇聯異議人士沙卡洛夫和索忍尼辛的事蹟,托卡契夫看見了反動的意義與他行動的價值。

托卡契夫一生從未踏出鐵幕外,CIA多次與其討論是否要執行偷渡前往美國的方案,在經過多次考慮後,托卡契夫還是拒絕了。在最後的最後,他甚至沒能及時銷毀證據、並用上「L藥丸」。

間諜該是什麼模樣的?真實的間諜工作不同於電影中英雄般的描摹,多數的情報工作者,與我們每個人一樣平凡,都渴望生活可以更美好一點。在閱讀冷戰歷史書書籍時,總會思考被西方國家稱為「英雄」的間諜,幸運偷渡至西方國家的如戈傑夫斯基,能夠藉由訪談真正了解他,但如托卡契夫,以及多數犧牲的間諜們,是叛徒是英雄,僅能靠後世的資料拼湊他們的形象。體制從來沒有好壞,以及誰掌握話語權,誰就掌握了歷史。

raw-image

最後,發現托卡契夫使用的相機跟我的相機一模一樣!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蝦那的閱讀記錄
20會員
13內容數
📖 記錄書籍的光影 📖書單主題:歷史人文|社會科學|耽美小說|文學散文 📖2024閱讀規劃:世界經典文學重讀、圖博書單、東歐史 📪聯繫合作:小盒子/novelphotographer2023@gmail.com
蝦那的閱讀記錄的其他內容
2024/04/09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2024/04/09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13
在每個現代社會,生活的複雜性及其導致的科層化、專業化,均削弱了人們在 執行官方政策時的個人責任感。幾乎在每個社會集體中,同儕團體都對人們的行為施加龐大壓力,並制定著道德規範。如果第101後備警察營可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殺人者,那麼有哪群人不能呢?  
Thumbnail
2024/03/13
在每個現代社會,生活的複雜性及其導致的科層化、專業化,均削弱了人們在 執行官方政策時的個人責任感。幾乎在每個社會集體中,同儕團體都對人們的行為施加龐大壓力,並制定著道德規範。如果第101後備警察營可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殺人者,那麼有哪群人不能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一天發生的事,對今年看過《奧本海默》的人來說,可能非常有趣:今年是蘇聯原子彈試驗成功的紀念日。1949年8月29日,蘇聯在哈薩克試爆原子彈成功。於是,世界正式進入雙方皆擁有核武的「冷戰」時代。 但對現代來說,我覺得更有趣的是原子彈試驗成功的後續影響。蘇聯完成原子彈計畫的速度超乎美國想像。蘇聯科研
Thumbnail
這一天發生的事,對今年看過《奧本海默》的人來說,可能非常有趣:今年是蘇聯原子彈試驗成功的紀念日。1949年8月29日,蘇聯在哈薩克試爆原子彈成功。於是,世界正式進入雙方皆擁有核武的「冷戰」時代。 但對現代來說,我覺得更有趣的是原子彈試驗成功的後續影響。蘇聯完成原子彈計畫的速度超乎美國想像。蘇聯科研
Thumbnail
因為蘇聯解體,相關的檔案解禁,世人才得以窺探這個國家當時以特務管治大多數平民的具體情況,這本書也巧妙地以一名叛國者的角度,訴說一段鬥爭得難分難解的國際關係惡化過程。
Thumbnail
因為蘇聯解體,相關的檔案解禁,世人才得以窺探這個國家當時以特務管治大多數平民的具體情況,這本書也巧妙地以一名叛國者的角度,訴說一段鬥爭得難分難解的國際關係惡化過程。
Thumbnail
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日,前花旗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員工,三十歲的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因不滿花旗聯邦政府有計劃地大規模監控互聯網訊息,遂向多個媒體洩露大量相關機密文件,然後借病逃離花旗......
Thumbnail
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日,前花旗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員工,三十歲的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因不滿花旗聯邦政府有計劃地大規模監控互聯網訊息,遂向多個媒體洩露大量相關機密文件,然後借病逃離花旗......
Thumbnail
最近中國間諜氣球的新聞沸沸揚揚。若是我們把時光倒推回60多年,來到1960年的5月,卻會發現,在當時,世界上正在為了同樣一件事情熱議中,只是角色卻倒了過來:在這次航空器偵查事件中美國是侵犯他人主權的一方,共產主義陣營則是防衛者。 稍微講一下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冷戰開始以後,以美國為首的陣營,
Thumbnail
最近中國間諜氣球的新聞沸沸揚揚。若是我們把時光倒推回60多年,來到1960年的5月,卻會發現,在當時,世界上正在為了同樣一件事情熱議中,只是角色卻倒了過來:在這次航空器偵查事件中美國是侵犯他人主權的一方,共產主義陣營則是防衛者。 稍微講一下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冷戰開始以後,以美國為首的陣營,
Thumbnail
「自由」應該是有所選擇。就此而言,戈巴契夫或許是美蘇冷戰中真正自由的一方。
Thumbnail
「自由」應該是有所選擇。就此而言,戈巴契夫或許是美蘇冷戰中真正自由的一方。
Thumbnail
如今在CIA總部內,可以看見一幅畫作,一個手持賓得35公厘相機,以兩盞桌燈打著光拍攝機密文件的人的身影,這個人專心致志地從事手邊的工作,同時又害怕隨時遭到發現。他是CIA代號「CK球面」的間諜。
Thumbnail
如今在CIA總部內,可以看見一幅畫作,一個手持賓得35公厘相機,以兩盞桌燈打著光拍攝機密文件的人的身影,這個人專心致志地從事手邊的工作,同時又害怕隨時遭到發現。他是CIA代號「CK球面」的間諜。
Thumbnail
歐列格.戈傑夫斯基在冷戰歷史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他是連結蘇聯與西方國家的溝通橋樑。所謂溝通橋梁,即是讓西方國家了解蘇聯的想法、甚至是軟化了彼此根深蒂固的成見與誤解。戈傑夫斯基令人佩服的是敢於走出桎梏他的牢籠,文中描寫戈傑夫斯基決定投靠英國軍情六處的前因後果。
Thumbnail
歐列格.戈傑夫斯基在冷戰歷史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他是連結蘇聯與西方國家的溝通橋樑。所謂溝通橋梁,即是讓西方國家了解蘇聯的想法、甚至是軟化了彼此根深蒂固的成見與誤解。戈傑夫斯基令人佩服的是敢於走出桎梏他的牢籠,文中描寫戈傑夫斯基決定投靠英國軍情六處的前因後果。
Thumbnail
「一個被國家指定為叛國賊的人,卻是另一個國家的英雄。」 ⠀⠀ 歐列格·戈傑夫斯基1938年出生在蘇聯,父親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的軍官。父親自詡共產主義的無畏支持者、母親表面不作聲,暗中對體制心存蔑視、外婆則偷偷敬拜著違法會被取締的上帝。 ⠀⠀ ⠀
Thumbnail
「一個被國家指定為叛國賊的人,卻是另一個國家的英雄。」 ⠀⠀ 歐列格·戈傑夫斯基1938年出生在蘇聯,父親是國家安全委員會(KGB)的軍官。父親自詡共產主義的無畏支持者、母親表面不作聲,暗中對體制心存蔑視、外婆則偷偷敬拜著違法會被取締的上帝。 ⠀⠀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