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4/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新冠股災持股全紀錄 6】4 天內三度零確診,天佑台灣|-16.1%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投資環境丕變,文章純為作者觀察心得,無股票投資勸誘之意,投資股票前應審慎評估並自負盈虧。
一周大事 (20200412 - 20200417): 1. 快訊/4天內三度「零確診」 國內確診維持395例 2. 史上最大石油減產協議達成!23國點頭 日少970萬桶 3. 美紓困發現金 「有錢買食物了」

一、承熙持股截至 4/17 整體未實現損益 -16.1%

過去一週整體未實現損益雖然又少賠 1 %,但如果跟台股加權指數的上漲 5% 相比,Sucks!(爛透了)
截至 202004017 總損益

二、承熙截至 4/17 持股明細:8.33% 至 -30.39%

(一) 簡單投資三個禮拜獲利 8%:
三月底買進、上周再度加碼的簡單投資概念股,三個禮拜投資報酬率就有 8%,承熙很滿意了。雖然大漲的個股比比皆是,但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簡單投資追求的是合理獲利,一年下來報酬率大約 10%,頂多 15 % 至 20 %,不能再多了,重點在「持股期間能有平穩的心情。」有興趣的朋友請看【簡單投資 5】股災期間還可以簡單投資嗎?以 EPS 年減一成的豐藝為例|承熙這篇,限時開放免費閱讀至 4/19 24:00,歡迎收看。看完如果喜歡這種投資方式,訂閱請點連結,每月只要 30 元,很划算。

(二) 民生消費股 -2.89% 及 -6.72%:
兩隻典型的民生消費股報酬率都即將打平,但承熙非但不開心,其實有點不爽,因為我失去在股價便宜時加碼的契機。錯過這次,不知還要等多久。 對了,今 (17) 天也完成另一篇文章,是承熙對民生消費股統一的最新觀察,即將發布,免費的,對民生消費股或生活投資有興趣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錯過要等很久,因為承熙最近忙著看病跟寫第二個出版專題
截至 20200417 持股明細
★ 推薦書籍:生活投資學:領股息、賺價差,最適合散戶的投資系統 (如果你跟承熙一樣喜歡投資民生消費股,或是想輕鬆沉浸於生活投資的樂趣,推薦許凱迪 (阿格力) 的這本書,因為生活投資最容易理解也最適合散戶。)

三、心情變化

(一) 開心的事 Part 1 _ 第二個出版專題開門紅:
【寫作 2】選對寫作平台很重要,我挑選方格子寫作的四大理由|承熙〉這篇文章,是我第二個出版專題最用心的文章,已被方格子官方列為熱門類的推薦閱讀(頭版),是目前代表作。 寫作其實是思考。你可能有這種經驗,曾經一小時內寫出五千文,但也可能三天都寫不出一千個字,關鍵正是在於思考。如果思路順,寫作將行雲流水。寫作跟思考與生活其實息息相關,喜歡寫作的朋友可以訂閱《承熙從素人蛻變為寫作者之旅》,目前免費。

(二) 開心的事 Part 2 _ 整體未實現損益率回升 10 %:
過去將近兩個月從最慘的 -26.86% 回升至 -16.1%,相當少賠好幾個月的薪水,說不開心是騙人的。但這個開心只擺在第二,因為前面寫作的事讓我看到未來的無限可能,對透過寫作創造工作以外的收入越來越有信心。 當然,寫作很「反人性」,也就是強迫自己做不輕鬆的事,但我願意,想知道為什麼,可以看《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這本書 (第47-48頁)。

四、市場意見整理與心得分享

(一) 市場意見:
略。 (從下一篇開始,沒注意到市場意見將直接刪除本標題。)

(二) 心得:
無意間發現,有位達人在新冠股災期間也都滿手股票,就是〈【學霸投資密技1】疫情下別人拋股求現 33歲億元操盤手卻說保留現金是危險的事〉這篇的主人翁。 我們兩人的差異,在於我是擺著不動,而達人則是「換股操作」。擺著不動固然有降低交易成本的好處,但缺點是如果誤把爛公司當成好公司,那她可能在股災期間腰斬、膝蓋斬,甚至直接再見。 至於換股操作,缺點當然是增加交易成本,但優點則是功力夠得話,可以反敗為勝。只是,那功力豈是一般人鑽研股市數年就可得!稍有不慎,換股後賠錢,連同換股的交易成本,左手右手都賠錢,一樣 Sucks!。

新冠股災持股全紀錄系列文章

以上資料不保證正確,僅供筆者檢討精進之用;無股票投資推薦之意,投資股票有風險,應謹慎為之並自負其責。大家的留言或指正、給愛心、收藏、贊助或是點擊連結買書,都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
承熙的「付費訂閱」每月只要不到一杯咖啡 30 元的價格就可以一窺簡單投資及長期投資的優質內容,歡迎贊成閱讀者付費的朋友們繼續支持承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承熙的安心投資世界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