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的骨鬆治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2019年底開始,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至今仍未見趨緩的跡象。台灣民眾在完善的防疫措施下,相較於疫情嚴重的國外,對於日常生活及醫療資源的使用影響較小。即便如此民眾仍會擔心,頻繁的進出醫院可能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機會,因而延誤或是自行中斷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
骨鬆髖部骨折 老年人的隱形殺手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是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的第四位。近期的研究呈現台灣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區第一名,全世界第九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謝尚霖醫師指出,骨鬆髖部骨折後造成臀部的疼痛而無法移動,以致長期臥床,因此容易產生褥瘡、肺炎、尿道炎、靜脈炎、營養不良、憂鬱症等等症狀,嚴重威脅患者生命。老人髖部骨折,若未予以手術及積極治療,一年內的死亡率可能高達30~50%。因此骨鬆的預防與治療的重要性,並不亞於腦中風或是心血管疾病。
骨鬆藥物治療應至少持續一年以上 才能達到預防骨折成效
根據台灣骨鬆學會研究指出,骨鬆藥物需使用一年以上才可見到降低骨折的效果。口服骨鬆藥物例如:福善美(Alendronate)、鈣穩(Evista)等藥物,多數病人在用藥三個月後,容易因為各種原因而自行停藥。患者可能憂慮新冠肺炎疫情的緣故,中斷來院就診接續藥物治療,當藥物順從性低於50%以下,骨鬆骨折的機率與未用藥的患者是無差別的。
轉為長效型骨鬆治療針劑 減少來院就醫次數 骨鬆治療不中斷
謝尚霖醫師分析,目前第一線破骨細胞抑制劑的骨鬆治療針劑藥物有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 例如:一年一劑的骨力強(Aclasta)、三個月一劑的骨維壯(Bonviva),以及半年一劑的RANKL 抗體的保骼麗(prolia)。針劑藥物的特色,患者不須經常回診領藥,減少就醫次數,達到防疫目的且又能維持良好的藥物順從性,持續減少骨折的發生率。
2020年6月,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相當嚴重的時期,骨科權威期刊(JBMR)發表針對COVID-19疫情期間骨鬆治療的指引。指出雙磷酸類藥物(bisphosphonates)有長期抑制破骨細胞的特性,若已經在使用例如骨力強(Aclasta)針劑藥物,施打一劑即有保護力。在疫情嚴重感染風險高的地區,若回診不易需延緩幾個月再進行下一劑的注射,對於骨質密度及骨折風險不會有影響。
然而,若使用保骼麗(prolia)半年一劑的治療者,當治療中斷,一年之內會造成骨質密度反彈式下降,且增加多節脊椎骨折的發生率。因此建議應持續保骼麗每半年的注射。若無法接受規律且不中斷的半年一劑骨鬆治療,除了腎功能不全患者,可考慮轉換成長效型一年一針的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s)藥物治療,以避免無法規律回診,反而造成的反彈性脊椎骨折。
總結來說,台灣目前防疫成效卓越,在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與健康管理,民眾到院就診的安全性還是很高的。持續規律藥物治療,注重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維持良好運動習慣,即使在新冠肺炎的威脅籠罩下,骨鬆預防與治療成效不會打折扣。
參考資料:
1. 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 (2020 年增修版)
2. Osteoporosis Management in the Era of COVID‐19
Elaine W Yu  Matthew T Drake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Vol. 35, No. 6, June 2020, pp 1009–1013.
https://doi.org/10.1002/jbmr.4049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的骨鬆治療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68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照護線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腹瀉伴隨血便,問題恐不單純!三十多歲的王先生是位上班族,去年開始偶爾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原本以為是腸躁症,但到院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卻發現潛血反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竟然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讓王先生大感意外。
當一個人心搏過緩時,出現頭暈、無力等不適,代表心臟沒辦法推動足夠的含氧血到身體各處,使大腦與其他身體器官沒有獲得足夠氧氣、養分,便需要趕緊就醫。
醫師、病人及家屬要有完整的三方溝通,由於大家對「生物相似性藥品」較陌生,因此更需要醫師詳細的說明與分析,讓病人有更多用藥選擇。 褚乃銘醫師提醒,乳癌容易復發、轉移,病人必須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以提升治療成效、改善預後。
「醫師,有時候我會突然覺得心悸,頭昏眼花,整個人很虛弱。」老先生撫著胸口抱怨道。 聽到這樣的症狀,醫師一定會將「心房顫動」列入鑑別診斷,因為,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65歲以上,約4%的人有心房顫動;80歲以上,約10%的人有心房顫動。
炎炎夏日,民眾偏好吃冷食、喝涼飲,容易因為食物保存不佳,急性腸胃炎患者跟著增加,常見上吐下瀉典型症狀,多數患者經休養治療後,約在2-3天內症狀可獲得緩解。面對偶發性腹瀉,容易被認為是一時吃壞肚子不以為意,倘若經常腹瀉、腹痛頻率突增加,甚至伴隨血便、黏液便等症狀,可就不能輕忽,務必就醫檢查。
癌友的存活期越來越長,但想要活得越來越好,就不可忽視癌症骨轉移治療的重要性。黃志平主任鼓勵,癌友治療癌症之於,也應好好與醫師配合,積極面對癌症骨轉移。除了規律使用控制骨轉移的藥物外,也別忘做好日常照顧。癌友與醫師齊心對抗骨轉移,才能獲得更好的療效及生活品質。
腹瀉伴隨血便,問題恐不單純!三十多歲的王先生是位上班族,去年開始偶爾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原本以為是腸躁症,但到院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卻發現潛血反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竟然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讓王先生大感意外。
當一個人心搏過緩時,出現頭暈、無力等不適,代表心臟沒辦法推動足夠的含氧血到身體各處,使大腦與其他身體器官沒有獲得足夠氧氣、養分,便需要趕緊就醫。
醫師、病人及家屬要有完整的三方溝通,由於大家對「生物相似性藥品」較陌生,因此更需要醫師詳細的說明與分析,讓病人有更多用藥選擇。 褚乃銘醫師提醒,乳癌容易復發、轉移,病人必須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以提升治療成效、改善預後。
「醫師,有時候我會突然覺得心悸,頭昏眼花,整個人很虛弱。」老先生撫著胸口抱怨道。 聽到這樣的症狀,醫師一定會將「心房顫動」列入鑑別診斷,因為,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65歲以上,約4%的人有心房顫動;80歲以上,約10%的人有心房顫動。
炎炎夏日,民眾偏好吃冷食、喝涼飲,容易因為食物保存不佳,急性腸胃炎患者跟著增加,常見上吐下瀉典型症狀,多數患者經休養治療後,約在2-3天內症狀可獲得緩解。面對偶發性腹瀉,容易被認為是一時吃壞肚子不以為意,倘若經常腹瀉、腹痛頻率突增加,甚至伴隨血便、黏液便等症狀,可就不能輕忽,務必就醫檢查。
癌友的存活期越來越長,但想要活得越來越好,就不可忽視癌症骨轉移治療的重要性。黃志平主任鼓勵,癌友治療癌症之於,也應好好與醫師配合,積極面對癌症骨轉移。除了規律使用控制骨轉移的藥物外,也別忘做好日常照顧。癌友與醫師齊心對抗骨轉移,才能獲得更好的療效及生活品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骨質疏鬆症是台灣常見的年長者慢性病,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指引資料顯示,高達近四成以上的50歲以上女性有骨鬆問題,但許多人因為平常沒有症狀而毫無警覺,一不小心就發生骨鬆性骨折,發生部位常見於髖關節、脊椎和手腕,其中因髖關節骨折易造成下半身行動困難,長期臥床易引發併發症,死亡風險最高。 林口長庚
什麼是骨質疏鬆( Osteoporosis )? 身體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大約在二十至三十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逐漸減少,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如果骨質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是一種沉默的疾
Thumbnail
由於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以及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骨質疏鬆症狀的人口急劇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將骨質疏鬆症列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 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我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也顯示,六十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女性。 並且是常見的慢性疾病的第四名。 罹患骨質
Thumbnail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骨骼代謝疾病,其特徵是骨質密度下降,導致骨骼脆弱,容易發生骨折。許多人認為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的專利,但事實上,年輕時期的骨骼健康狀況會對未來的骨質密度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如何在年輕時保持和增強骨骼健康,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而其中一種被證明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強式訓練」...
之前看過一些文章,一般的筋骨退化、舊傷痠痛,蠻多人都是看骨科、疼痛科、復健科……(吃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打針,復健推拿),除此之外,等到嚴重就被建議開刀了。 回想起這麼多年來,太壹的患者如何經過中醫內科治療保養,🤜💥打破一般認為的🤔“退化年齡”和“治療方法”的迷思💬 第1️⃣位是
二十年前,因為膝關節退化,骨科醫生提議我服用一種叫「維固力」的葡萄糖胺藥。服用多年後,膝關節表現時好時壞。 去年開始想轉換藥物。一次在「松本清藥房」閒逛,藥劑師向我推薦德國研發的「動必骼」,主要成分為軟骨素。藥劑師說,此藥是新的配方,相反「維固力」的配方「五十年不變」。於是欣然買下。服用一段時間,
Thumbnail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65歲以上的民眾,約每7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因此,要從年輕開始存「骨本」,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在20至30歲前會達到最高峰,之後會逐漸減少,若骨量流失過多,就會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
Thumbnail
【補骨先養腎? 】中醫師教你預防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在西方醫學中被理解為骨量和密度減少,骨結構微小改變和骨折風險增加的疾病。這種疾病通常在老年婦女中較為常見,是由於身體或骨骼自身的生理衰退所引起的骨骼病變。然而,在中醫學中並沒有專門稱之為「骨質疏鬆」的病名.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骨質疏鬆症是台灣常見的年長者慢性病,根據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指引資料顯示,高達近四成以上的50歲以上女性有骨鬆問題,但許多人因為平常沒有症狀而毫無警覺,一不小心就發生骨鬆性骨折,發生部位常見於髖關節、脊椎和手腕,其中因髖關節骨折易造成下半身行動困難,長期臥床易引發併發症,死亡風險最高。 林口長庚
什麼是骨質疏鬆( Osteoporosis )? 身體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大約在二十至三十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逐漸減少,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如果骨質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是一種沉默的疾
Thumbnail
由於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以及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的改變,骨質疏鬆症狀的人口急劇增加。 世界衛生組織將骨質疏鬆症列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 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我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也顯示,六十歲以上的人口中,16%患有骨質疏鬆症,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女性。 並且是常見的慢性疾病的第四名。 罹患骨質
Thumbnail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骨骼代謝疾病,其特徵是骨質密度下降,導致骨骼脆弱,容易發生骨折。許多人認為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的專利,但事實上,年輕時期的骨骼健康狀況會對未來的骨質密度產生深遠影響。因此,如何在年輕時保持和增強骨骼健康,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而其中一種被證明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強式訓練」...
之前看過一些文章,一般的筋骨退化、舊傷痠痛,蠻多人都是看骨科、疼痛科、復健科……(吃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打針,復健推拿),除此之外,等到嚴重就被建議開刀了。 回想起這麼多年來,太壹的患者如何經過中醫內科治療保養,🤜💥打破一般認為的🤔“退化年齡”和“治療方法”的迷思💬 第1️⃣位是
二十年前,因為膝關節退化,骨科醫生提議我服用一種叫「維固力」的葡萄糖胺藥。服用多年後,膝關節表現時好時壞。 去年開始想轉換藥物。一次在「松本清藥房」閒逛,藥劑師向我推薦德國研發的「動必骼」,主要成分為軟骨素。藥劑師說,此藥是新的配方,相反「維固力」的配方「五十年不變」。於是欣然買下。服用一段時間,
Thumbnail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65歲以上的民眾,約每7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因此,要從年輕開始存「骨本」,人體骨骼的骨量大約在20至30歲前會達到最高峰,之後會逐漸減少,若骨量流失過多,就會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
Thumbnail
【補骨先養腎? 】中醫師教你預防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在西方醫學中被理解為骨量和密度減少,骨結構微小改變和骨折風險增加的疾病。這種疾病通常在老年婦女中較為常見,是由於身體或骨骼自身的生理衰退所引起的骨骼病變。然而,在中醫學中並沒有專門稱之為「骨質疏鬆」的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