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1|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金融冒險 交易策略研究方向

“I create nothing. I own.”
這是1987年電影《華爾街》主角 Gordon Gekko 的經典台詞之一。短短的五個字,解釋了商業街 (main street)華爾街 (Wall Street) 的分野。
片中的另一名主角 Bud Fox 氣沖沖地闖進辦公室,質問Gekko﹕「我以為你會遵照承諾,扭轉藍星航空 (Blue Star Airlines) 的經營困局,而不是摧毀它!這麼一來,藍星的員工全部都會失業!…老實說吧,你要賺多少才滿意?」
「這不是夠不夠的問題。」Gekko 一邊斟酒,一邊氣定神閒地回應 Fox 的指責﹕「這是個零和遊戲呢 有贏家,便有輸家。財富沒有消失或者給創造出來… 它只是給轉移吧了。」
I create nothing. I own. 一 Gordon Gekko
「遊戲規則是由我們來訂立的 一 什麼新聞、戰爭、和平、飢荒、動亂,甚至一枚萬字夾的價格! 我們的戲法一直把外邊的人蒙在鼓裡呢。喂,你不是相信『我們正處身於民主社會』那一套說法吧?這是自由市場主導的世界啊,而你身在其中呢!」

兩個並存的世界﹕經濟世界與金融世界
現代社會裡,經濟世界 (Economic World) 和金融世界 (Financial World)並存著。這兩個世界互為影響,關係密不可分。然而她們的思維方式、處事心態、行動內容,以及使用的語言皆不盡相同。
在經濟世界裡,我們購買商品 (goods) 和服務 (services)。我們所關心的,就像 Bud Fox 一樣,是生產力 (productivity)、就業 (job)、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等等。
金融世界則不同。在金融世界裡我們交易的是金融資產 (financial assets)。焦點是信用/債務 (credit/debt)、市場 (market) 、流動性 (liquidity) 等等。
金融世界的興起,原意是擔當輔助的角色來促進經濟世界的生產力。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金融世界崛起,並且反客為主,擔當了主導的角色,甚至支配著經濟世界❶。
經濟世界與金融世界理論上的劃分。現實上兩者的分野郤不是那麼清晰。
經濟世界與金融世界理論上的劃分。現實上兩者的分野郤不是那麼清晰。

金融世界的冒險遊戲
經濟世界,一般稱為商業大街 (main street)。無論你是僱員 (employee) 、自僱 (self-employed) 或僱主 (business owner),我們都在經濟世界裡頭打拼。而在大部份的情況下,辛苦打併的是我們自己,付出的主要是時間或勞力。那麼金融世界呢?或許你沒有察覺,你也正在充滿風險的金融世界裡冒險。
經濟世界裡的問題,固然為金融市場帶來衝擊❷。但觀乎近代金融史,更多出現的情況郤是倒過來,先是金融世界裡出現危機進而急速影響經濟世界的活動,最後演變成經濟衰退。就如2008-2009年間,金融體系出現流動性危機,最後引發全球經濟衰退,造成大量的失業與破產。因此,即使不是從事金融業,金融世界的事其實與我們息息相關。
所以說,我們早已在金融世界裡頭冒險了。我們別無選擇,亦無處可逃。代表我們出賽的,正是我們在經濟世界裡辛苦賺回來的血汗錢。可惜的是,學校教育為我們在經濟世界裡打拼做好準備,郤任由我們成為金融世界裡的文盲。然而我們必須在金融世界裡冒險,所以要學會裝備自己。
一般而言,在經濟世界裡,我們參與的是一項團體賽,玩的是一場正和遊戲 (positive-sum game)。遊戲的終極目的是提升生產力 (productivity growth) 、創造價值和改善生活水平。反觀在金融世界裡,我們各自為戰,企圖勝出一場有如德州撲克 (Texas hold'em) 般的零和遊戲 (zero-sum game),目的就是拿走其他玩家的籌碼。而這些籌碼有點特別,其價值會隨著時間不斷流逝。若然不採取行動,籌碼的購買力 (purchasing power)會不斷下降。因此所有玩家除了互相比拼之外,也要和時間競賽。
當然啦,金融世界裡玩的不是撲克,而是交易金融資產 (financial assets)。

金融冒險的交易策略
既然必須在金融世界裡頭冒險,我們要先準備一套完整的金融資產交易策略。運用象限思維❸,我們將會以 (1) 金融資產的風險管理方式和 (2) 交易時間長短來定義縱軸橫軸
縱軸是風險管理,軸的一端是分散風險 (Diversified),另一端則是把風險集中來管理 (Concentrated)。
橫軸是交易期限,軸的一端是長線持有 (Hold),另一端是短線交易 (Trade)。
分散 (Diversified) — 把資金分配到不同的資產類別 (Asset Class),例如有價證券、債券、與通脹掛勾債券、商品期貨、REITS等,以達至分散風險的效果。
集中 (Concentrated) — 採取一個截然相反的策略,把風險集中來管理,就如市場格言所述﹕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 and watch the basket very carefully。
持有 (Hold) — 即長線持有,或至少在買進金融資產當刻打算長期持有。
交易 (Trade) — 即短線交易,以週、月、季度計。或交易本身有既定時限。
由此,我們建立了交易策略的四個象限。

交易策略 I — 分散持有,平衡組合 (Balanced Portfolio)
平衡組合的交易策略建基於一個原則﹕未來不可測。要精準預測經濟景氣的變化,並透過更新資產配置而獲利,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我們試圖把「預測」從策略中剔除,並建立一個平衡組合,涵蓋不同領域的資產,平衡風險,不靠預測,旨在不同的經濟環境裡皆能獲利。
研究方向﹕如何建構平衡組合

交易策略 II — 集中持有,集中持股 (Concentrated Bets)
集中持有流動性高的資產類別。此處選擇了有價證券作為研究標的 (屬個人選擇)。
研究方向﹕尋找值得持有的有價證券與交易時機

交易策略 III — 分散交易,統計套利 (Statistical Arbitrage)
分散交易是一個有關期望值 (expectancy) 的遊戲。 目的是發展出在統計上具優勢 (edge) 的策略,提高勝算,重覆交易,企圖賺取與大市表現非相關 (non-correlated) 的獲利。然而交易策略,五花八門。此處選擇了配對交易 (Pairs trading) 作為研究標的 (屬個人選擇)。
研究方向﹕尋找配對交易標的與時機

交易策略 IV — 集中交易,特殊下注 (Special Situation)
特殊下注,即投機 — 把資金投入於一個機會之中,賺取獲利。交易機會可能源自聯邦儲備局的政策改動,即將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上市公司合併與分拆,期權的錯誤定價等等特殊事件。
研究方向﹕尋找特殊下注標的與時機
【金融冒險│交易策略】出版專題,將環繞這四個象限,探討交易原理和市場機會,以及記錄有關交易策略的研究。
金融冒險交易策略的研究方向
然而在任何情況下,讀者都不應該把文章內容視作投資或交易建議。

象限之外﹕儲蓄、現金、保險
關於交易策略研究的一些補充﹕
(1) 儲蓄/現金 誠如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 (Bridgewater) 創辦人達里奧 (Ray Dalio) 所言,"Cash is trash" ❹。在這個以信用/債務為基礎的貨幣體系裡,過量儲蓄是不理智的 — 貨幣的購買力隨著時間不斷流逝,而我們儲蓄的速度也永遠及不上貨幣創造之快。但從另一角度看,保留現金,靜待交易機會出現也是一種策略。尤其在金融系統出現流動性危機的時候,資產變現性以及手持現金登時變得非常重要。如何處理現金部位也會是研究課題之一。
(2) 保險 同樣,在這個以信用/債務為基礎的貨幣體系裡,整個金融系統是建立在「貨幣即債務」的大前提之上。創造貨幣的核心,亦即銀行體系,有著借短貸長❺的特性。因此整個金融系統的本質是非常脆弱的,而且經常發生流動性危機,甚至會有全盤崩塌的可能。由於所有金融資產必定有一個對應的負債,所以從會計恆等式開始推演﹕
淨值= 資產 - 負債 淨值= (非金融資產 + 金融資產) - 負債 淨值 = 非金融資產 + (金融資產 - 負債) 淨值 = 非金融資產 + 0 淨值 = 非金融資產
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在極端的情況下,即是當金融系統全盤崩塌的時候,手握非金融資產才算是真正擁有財富。即使可能性很低,我們也需要以防萬一,買個保險,適量地持有金融系統以外的非金融資產,例如實體貴金屬、房地產以至於藝術品,甚至乎農地等的資源❻。

It is economy, stupid
上文探討金融世界交易策略的時候,我們刻意避開「投資」一詞。理由是,我們避免把經濟世界的投資 (investing) 與金融世界的資產買賣混為一談。
我們把投資視為經濟世界裡頭的事務 — 把資金投入於產生正現金流的資產,又或者是提升生產力 、創造價值和改善生活水平的方案❼。與金融交易不同,投資是一場正和遊戲。粗略來說,投資重價值,金融交易看價格。兩個遊戲是截然不同的,不要混為一談。
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清楚知道自己正在參與哪一個遊戲,以及遊戲的本質。
我們認為,金融冒險是必須參與且要學會如何玩的遊戲。但不要本末倒置 — 由始至終,在經濟世界裡致力提升生產力,與別人共同合作創造價值和改善大眾生活水平,才是更具意義,最值得參與的一場正和遊戲❽。
最理想的就是,在經濟世界裡打拼,同時學會在金融世界裡冒險,而且可以自信滿滿地說﹕I create something. And I own a lot.
而不是到頭來苦笑的道﹕I create nothing…I owe. (oops!)
***
註﹕
  1. 金融世界如何崛起並反客為主的故事,另文討論。
  2. 例如2019-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幾乎令全球經濟癱瘓,美國股票市場曾於十天內4次熔斷式下塌。
  3. 詳見《象限思維 全天候處世指導原則》一文 https://vocus.cc/think/5e90607bfd89780001cad893
  4. 詳見CNBC 的訪問﹕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ZyWVxGXPHo
  5. 詳見《煉金術師 無中生有的驚奇》一文 https://vocus.cc/risk/5e9aba14fd89780001b7a859
  6. 請參考﹕Chapter 9 Behold a Black Horse, The Road to Ruin by James Rickards
  7. 投資在自己身上,增長知識,學習新技能,永遠是最佳方案。
  8. 按照約翰.柏格 (John C. Bogle) 的說法,金融世界非但沒有創造,反而從社會抽走了價值﹕“On balance, the financial system subtracts value from society”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以縱軸 (從分散到集中) 及橫軸 (從長線持有到短線交易),把金融冒險分為四個象限。分別探討平衡組合 (分散持有)、集中持股 (集中持有)、統計套利 (分散交易)、特殊下注 (集中交易) 等交易原理及市場機會。文章旨在記錄及分享交易策略。在任何情況下,讀者都不應該把文章內容視作投資或交易建議。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