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疑問品第三〉淺釋0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疑問品第三〉
原文:
「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真理。非我祖師有過。」
淺譯:
「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六祖大師又說,各位善知識,什麼是功呢?我再給你講一講。你念念存著正念不間斷,你念念修行不停止,久而久之,就有功了。
你「初而勉強,久而自然」,你最初是很勉強的,時間一久,就自然了;自然,就是功。
「心行平直是德」:你心裏常常能行平等率直,沒有一切的委曲相,就沒有彎彎曲曲的那種心,這就是德。
「自修性是功」:你自己修你自己的性是功。怎麼叫自己修自己性呢?本來你沒有見性,你要修性;怎麼修性?就是不生煩惱。
誰打你,你當撞到牆上了;誰罵你,你當他給你唱歌聽,他給你作音樂呢!再或者你認為他說外國話,這個言語不同:「喔!他這不是罵人,這是說日本話呢!日本話,就是這樣吱吱喳喳的。」再或者:「喔!或者說西班牙話呢!」你把他這樣一想,他罵你的話,你不懂,那就沒有事了嘛!
好像人仰天而唾,對著天吐一口唾沫,唾沫吐不到天上,還回來唾到自己的臉上。他罵你,你不知道,那他等於罵他自己一樣。
那麼說:「打我,我當撞門框,那我痛啊,怎麼可以說就不還報他呢?」假如晚間沒有燈,你一頭撞到牆上了,你是不是用手再對牆打幾拳呢?打幾拳,你拳頭又痛了,痛多一點。你若是不理他,那就沒事了。
像彌勒菩薩講的,說:「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在我面上 憑它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你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我穿著破衣服,吃很沒有味的飯,已經吃飽了。
「補破好遮寒」,我補我的破衣服好遮寒。
「萬事隨緣了」,什麼事情都算了,過去就沒有事了。
「有人罵老拙」,有人罵我,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他打我一下,我就睡倒地下,睡著了。你看!這多妙啊!你若能這個樣子,那就不可思議了。
「唾在我面上」,他用口水,用唾沫吐到我臉上。
「憑它自乾了」,教它自己乾,我不用手來擦。
「我也省力氣,你也無煩惱」,我也省去擦面的力氣,你一看這個人沒有用,也沒有煩惱了。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你「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所以這是最妙的,可是不容易的,不是隨便誰都可以會的,這個妙中寶不容易得到。所以你就不發脾氣,這叫自修性。
「自修身是德」:怎麼修身呢?就不做壞事,沒有欲心,這是修身。你沒有貪心,沒有瞋心,沒有癡心,這都是修身。你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都是修身。這是德。
「善知識,功德須自性內見」:功德,是在你自己本性這兒來找,不是到外邊向外馳求的。
「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不是說我做點布施,我供養三寶,我就有了功德。那沒有功德,只有福,只可以說是福。
「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所以福德和功德,是有分別的。福德是你做這些事,可以得福,不可以立功。福德,是由你造福業,將來受福報;功德呢,這是你直下承當,自己當時就得到好處的。
「武帝不識真理」:武帝不懂得真正的道理。
「非我祖師有過」:不是我祖師菩提達摩不講道理,就說實無功德,這麼樣答覆他。
當時,達摩祖師本來預備救度梁武帝,但是梁武帝因為自視太大,自己看自己大了,是個皇帝,已經有無量的功德。他造了很多廟,度了很多僧,又布施了很多錢,又供養三寶,認為是很大的功德,所以菩提達摩想破他這種執著,就說他沒有功德。
說他沒有功德不要緊,梁武帝當時一聽這話,就不歡喜,所以就不睬達摩,達摩祖師再講什麼法,他也不聽:「我何必要聽你講呢!」因為不聽,所以達摩祖師想要救度他,想要對他有慈悲心,但是他不接受,也沒有法子;於是乎,達摩祖師就走了。
過了一個時期,果然梁武帝最後死的時候是餓死的。你們想一想,如果他有功德,怎麼會餓死?因為沒有功德,所以就餓死了。達摩祖師當時就想挽救,不教他餓死,令他能生覺悟的心;可惜梁武帝這個吾、我太大,所以就是達摩祖師也救不了他。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疑问品第三〉
原文: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浅译: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六祖大师又说,各位善知识,什么是功呢?我再给你讲一讲。你念念存着正念不间断,你念念修行不停止,久而久之,就有功了。
你「初而勉强,久而自然」,你最初是很勉强的,时间一久,就自然了;自然,就是功。
「心行平直是德」:你心里常常能行平等率直,没有一切的委曲相,就没有弯弯曲曲的那种心,这就是德。
「自修性是功」:你自己修你自己的性是功。怎么叫自己修自己性呢?本来你没有见性,你要修性;怎么修性?就是不生烦恼。
谁打你,你当撞到墙上了;谁骂你,你当他给你唱歌听,他给你作音乐呢!再或者你认为他说外国话,这个言语不同:「喔!他这不是骂人,这是说日本话呢!日本话,就是这样吱吱喳喳的。」再或者:「喔!或者说西班牙话呢!」你把他这样一想,他骂你的话,你不懂,那就没有事了嘛!
好像人仰天而唾,对着天吐一口唾沫,唾沫吐不到天上,还回来唾到自己的脸上。他骂你,你不知道,那他等于骂他自己一样。
那么说:「打我,我当撞门框,那我痛啊,怎么可以说就不还报他呢?」假如晚间没有灯,你一头撞到墙上了,你是不是用手再对墙打几拳呢?打几拳,你拳头又痛了,痛多一点。你若是不理他,那就没事了。
像弥勒菩萨讲的,说:「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在我面上 凭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你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我穿着破衣服,吃很没有味的饭,已经吃饱了。
「补破好遮寒」,我补我的破衣服好遮寒。
「万事随缘了」,什么事情都算了,过去就没有事了。
「有人骂老拙」,有人骂我,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他打我一下,我就睡倒地下,睡着了。你看!这多妙啊!你若能这个样子,那就不可思议了。
「唾在我面上」,他用口水,用唾沫吐到我脸上。
「凭它自干了」,教它自己干,我不用手来擦。
「我也省力气,你也无烦恼」,我也省去擦面的力气,你一看这个人没有用,也没有烦恼了。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你「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所以这是最妙的,可是不容易的,不是随便谁都可以会的,这个妙中宝不容易得到。所以你就不发脾气,这叫自修性。
「自修身是德」:怎么修身呢?就不做坏事,没有欲心,这是修身。你没有贪心,没有瞋心,没有痴心,这都是修身。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都是修身。这是德。
「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功德,是在你自己本性这儿来找,不是到外边向外驰求的。
「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不是说我做点布施,我供养三宝,我就有了功德。那没有功德,只有福,只可以说是福。
「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所以福德和功德,是有分别的。福德是你做这些事,可以得福,不可以立功。福德,是由你造福业,将来受福报;功德呢,这是你直下承当,自己当时就得到好处的。
「武帝不识真理」:武帝不懂得真正的道理。
「非我祖师有过」:不是我祖师菩提达摩不讲道理,就说实无功德,这么样答复他。
当时,达摩祖师本来预备救度梁武帝,但是梁武帝因为自视太大,自己看自己大了,是个皇帝,已经有无量的功德。他造了很多庙,度了很多僧,又布施了很多钱,又供养三宝,认为是很大的功德,所以菩提达摩想破他这种执着,就说他没有功德。
说他没有功德不要紧,梁武帝当时一听这话,就不欢喜,所以就不睬达摩,达摩祖师再讲什么法,他也不听:「我何必要听你讲呢!」因为不听,所以达摩祖师想要救度他,想要对他有慈悲心,但是他不接受,也没有法子;于是乎,达摩祖师就走了。
过了一个时期,果然梁武帝最后死的时候是饿死的。你们想一想,如果他有功德,怎么会饿死?因为没有功德,所以就饿死了。达摩祖师当时就想挽救,不教他饿死,令他能生觉悟的心;可惜梁武帝这个吾、我太大,所以就是达摩祖师也救不了他。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久別的重逢。大姪女高中畢業後考上北部不錯的大學,家裡的人都為她感到欣喜,不過她的父親卻不讓她去讀。做姑姑的我不忍心看她錯過理想,便與同事商討,同事給予的意見是先保留學籍,先註冊再退學,多少還會退一些錢回來,隔年就不用重考。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期看大家非常認真地加入發書(《因果濟世集》)的行列,心裡想著,一直以來因為自己體質敏感的關係,反而讓自己處處受限。我發現自己對於善惡的分別心還是非常嚴重,此次,該是我面對問題的時候了,我該放下對於善惡的分別心。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牟尼精舍提倡的「因果債,功德還」真的非常有效,我才迴向圓滿了一件業力,前後的感覺就差很大,佛法的威力真的不可思議!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久別的重逢。大姪女高中畢業後考上北部不錯的大學,家裡的人都為她感到欣喜,不過她的父親卻不讓她去讀。做姑姑的我不忍心看她錯過理想,便與同事商討,同事給予的意見是先保留學籍,先註冊再退學,多少還會退一些錢回來,隔年就不用重考。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期看大家非常認真地加入發書(《因果濟世集》)的行列,心裡想著,一直以來因為自己體質敏感的關係,反而讓自己處處受限。我發現自己對於善惡的分別心還是非常嚴重,此次,該是我面對問題的時候了,我該放下對於善惡的分別心。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牟尼精舍提倡的「因果債,功德還」真的非常有效,我才迴向圓滿了一件業力,前後的感覺就差很大,佛法的威力真的不可思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
Thumbnail
讀《十善業道經》就可以知道,口業要好好修,將來有無礙的辯才。不要說是佛法,辯才好,講一個童話故事,人家都感動得半天。講佛法人家愛聽,聽了以後怎麼樣?銘記不忘;銘記不忘如何?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怎麼樣?得證佛果、解脫自在。不是講了就算了,講了以後要有這些相續。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修菩薩道要自利利他,這些德能你不具,就是你很欠缺。有的人說:「我這人講話就是這麼大聲、就是很直接,認識我的人就知道了!他們都不會見怪。」不要再講這種傻話了!為什麼大家都要認識你?為什麼大家都要習慣你、包容你?為什麼大家都要承受你的直接?菩薩善巧、軟言愛語,還有無礙辯才,你都不修了?
Thumbnail
讀《十善業道經》就可以知道,口業要好好修,將來有無礙的辯才。不要說是佛法,辯才好,講一個童話故事,人家都感動得半天。講佛法人家愛聽,聽了以後怎麼樣?銘記不忘;銘記不忘如何?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怎麼樣?得證佛果、解脫自在。不是講了就算了,講了以後要有這些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