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和幾個朋友一起立下新年目標,我寫了以下三項: 1. 每月發表一篇新竹地方文史介紹文。
2. 每月發表一件插畫作品。 3. 每月發表一篇讀書 / 電影心得文。
地方文史10
2017年,在新竹鐵道藝術村工作時和工作夥伴起了一個企劃,邀請三位來自台北、豐原、高雄的插畫家來走看新竹,企圖用旅人的眼光重新發現新竹秘境。我們提供創作者旅行盤纏以及創作費,透過他們的眼睛和雙手繪出了三張全新的新竹地圖,主題分別是老樹、老屋、甜點。2018年以此主題策展,策展人邀請了在地的社區營造團隊一起加入,因此我們認識了『風城味兒』的李元璋老師,開啟了新竹城的地景走讀。2018年夏天的太陽毒辣,參與走讀的學員帶上遮陽帽與袖套,便隨著老師的腳步沿著枕頭山的緩坡,探索竹蓮市場週邊一帶,最後回到新竹重要的信仰中心竹蓮寺,向清理時期的開發新竹不遺餘力的地產王『王世傑牌位』致敬。這區是日治時期黑金町的邊緣,清領時期南門外的平埔族聚居地,也是清國移民和平埔族交戰最為激烈的區域。直到日治時期,新竹火車站的功能日益強大,不只是載客還有大量的貨運,燃煤蒸汽火車所排放的黑煙,薰得車站週邊房屋都黑亮黑亮,帶有煤礦的光澤,因此得名為黑金町。全台灣共有三個黑金町,除了新竹之外,還有兩個貨物集散中心,分別是大量載送木材的嘉義黑金町,以及農產為主的屏東黑金町。
2018年秋天,再度與我個人相當喜歡的團隊『見域』再辦了一次小旅行,這回從新竹鐵道藝術村一路走入舊警察宿舍改造的『下竹樹屋』,鐵路局的宿舍區,認識位在下竹里的新竹轉運站前身的村落歷史,經過鐵道機關庫,走進黑金町聚落的複雜小巷,終點又回到竹蓮寺一起做紅龜粿。大多數人的刻板印象都以為新竹市是客家人聚落,然而從傳統市場的食物就可以看見閩客特色。竹蓮市場可見以粿為主,而非客家的粄,由此得知新竹市還是講台語多於客語的。日治時期之後,黑金町聚集了不少客家人,因為他們的勤勞持家的特性,在當時鐵路營運需要大量人力時,吸引大批客家人應聘,後來大多在鐵路調車中心的週邊聚落定居下來。而最早從清領時期就開始開墾南門外、枕頭山腳這一代的泉州移民,在竹蓮寺週邊建立了可以抵禦平埔族的複雜街區,流傳至今尚保存著許多紅磚閩式房舍,老街區內部蜿蜒曲折的巷弄,還有一口被列為古蹟的取水井,以及一個又一個的社區營造小天地,居民以愛物之心去珍惜先民的聚落建築。走進黑金町,請放輕腳步,壓低聲音,避免吵到屋裡的阿公阿嬤,也就不會驚擾了躲在草堆或屋簷下的街貓。
新竹的兩大信仰中心『城隍廟』與『竹蓮寺』,從前一個在竹塹城內一個在南門外,現在剛好在鐵路的南北兩邊的。日治時期位於黑金町的竹蓮寺週邊就是相當熱鬧的街市,也聚集許多老店,例如女人化妝用的『白粉』,就是現在仍然享譽國際的化妝品品牌『丸竹』的老產品,至今我們去拜訪老闆娘時,她因為使用自家的保養品、化妝品而始終魅力四射,皮膚水嫩。當然還有新竹的老品牌『源珍醬油』、『豐谷油飯』也都屹立不搖至今。我個人極愛豐谷油飯,拌料彭派,飯粒飽滿嚼勁好,越嚼越香。過年前辦年貨時,也必定到竹蓮寺週邊採買年糕,發糕,經過廟前向觀音大師問好,求個新年國泰民安。
當年準備參與鐵道藝術村營運競標前,踏查週邊街區,發現日治時期的花園町、黑金町一帶到現在仍是新竹後站區最有趣的街區。到現在雖然已經不在這個工作上,但仍然對此區域有著無比的熟悉感,過餐時間很餓很餓的時候,在竹蓮市場週邊,東南街、南大路這一區,仍然有許多食物可以餵飽縮瑟的胃袋,燒臘便當、麵線、甜不辣、豬腳飯、碳烤三明治、綿密清爽的薏仁湯…都能大大滿足勞力密集的藝文產業從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