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的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19年1月,和幾個朋友一起立下新年目標,我寫了以下三項:
1. 每月發表一篇新竹地方文史介紹文。
2. 每月發表一件插畫作品。
3. 每月發表一篇讀書 / 電影心得文。

觀後感 07


raw-image


我的媽媽欠栽培 | 楊富閔 著 |九歌出版社

去年秋天環島一週,從新竹北上順時針繞台灣一圈,計畫住在人口少於一萬人的行政區,走那些只在地圖上看過的城鎮。某天早晨離開甲仙,目的地前往下一站後壁的『長短樹鄉村研究所』,沿途停留楠西『鹿陶洋江家聚落』,經過大內『走馬瀨農場』,傍晚抵達麻豆『總爺藝文中心』,夜裡在麻豆街上觀察哪個小吃攤的桌子最老舊又最乾淨,那就一定是好吃的食物。夜晚住在後壁的農田間,窗外微風與溫柔夜色給人一夜好眠,迎接北回歸線以南的秋天早晨,陽光依舊沒有在客氣的毒辣,中午前往柳營小腳腿吃了羊肉,就這樣往嘉義前進。每年都必然朝聖府城小吃,卻在這次看見了不一樣的台南,途間經過的『大內』是同樣北漂到新竹友人山山的家鄉,常聽她說著南瀛天文館、走馬瀨農場鄉民親友的故事,因此在經過此地時,格外讓我感到親切。直到最近讀了楊富閔散文集『我的媽媽欠栽培』,講述著他青春時期在大內鄉與麻豆鎮的成長故事,讓我不知不覺也對位起自己對『家鄉』的認知。

從車窗拍出去的大內山景。

從車窗拍出去的大內山景。

楊富閔的熱情莽撞童年與憂鬱沉潛青年,正好對應著台灣南北的城市氣氛。當兒時熱熱鬧鬧的回憶,闖入蝸居在水泥森林中的鬱悶生活,就像不小心脫出的毛衣線頭,一抽拉就瓦解了好不容易武裝而成的人模人樣,讓人只想奔歸最有安全感的故鄉。關於母親、關於父親、關於手足,各式各樣的家族送往迎來,幼稚的孩童看著看著,也逐漸成為闇熟禮俗、習慣、鋩角的大人。童年回憶來自孩童視角,隨著知識累積,年紀成長,視角也不斷變動,人的一輩子都在相對關係之中旋轉,心態轉變之後又再旋轉,回不到曾經的自己、過去的時光。閱讀這本散文集時,彷彿看見一本由色調褐黃的四方圓角老照片所組成的家庭相簿,照片裡熟悉的親族樣貌、背景中的那個安靜的大內鄉、熱鬧的麻豆鎮,最後家鄉的孩子還是搭著升學的車到了更遠的地方去,台中、台北,然後離家越來越遠。回不去的不是距離,而是那些過去的人事物,過去的自己。楊富閔的書寫坦白而易感,人們對於家的感受永遠是矛盾複雜的,就算愛中有厭惡,而厭惡也是一種愛。許多祭祀活動、家族起落、鄉民對話的生動描寫,這散文集儼然如電影鏡頭,長鏡頭、遠攀、特寫、跳動,豐盛美麗。

2019年『我的媽媽欠栽培』改編成舞台劇,演出熱鬧的大拜拜、帥氣凜然的陣頭。

2019年『我的媽媽欠栽培』改編成舞台劇,演出熱鬧的大拜拜、帥氣凜然的陣頭。

自己從小在新莊長大,卻因為爸爸來自背山面海的村落,媽媽來自嘉南平原穀倉,而一直覺得金山和斗南才是家鄉,新莊只是父母成年之後追尋獨立、成熟的暫時落腳處。南來北往金山與斗南所擁有的家族記憶卻是最為鮮明而豐富,家族祭祀、大拜拜、田裡的工作、家族大小聚會,我們都在父母親的家鄉度過。從新莊國中畢業之後,因為求學,生活重心就移到台北市,然後一去不復返。若真在新莊問我路,應該只回答得出那條連接讀過的小學、國中的老街和小菜市,還不如問我從台北有幾號公車可以去哪。直到入籍新竹生活十年,經常參與在地文化活動,選舉時也能熱切討論候選人政見,逐漸認同新竹之際,還是會偶爾碰到土生土長的在地人,以秒殺速度將我這個新來的排除在圈外。環島旅遊時,當地人熱情問候『你從哪裡來的?』,這個問題總是令我遲疑數秒,不知該如何回答。

『我的媽媽欠栽培』的許多故事段落,總讓我瞬間被揪進童年時光,在田中、在山裡、在熙來攘往的小鎮老街、在村中小路兩旁擺滿電動機台的一年一度大拜拜,以及神氣威嚴的家將、豪邁甩動雙臂的大神偶,不同季節返鄉時吃到的各種珍饈,烤地瓜、筊白筍、鮮魚湯、飛魚蛋、北部粽、鹹水雞、肉粽、芋粿、菜頭粿、卜肉、水煮肉粽、糯米大腸、一箱又一箱的台農調味乳…食物餵養出家鄉記憶,是那些和家人在廊下、樹下、星空下的時光。我很幸運是個有『鄉下』可以回去的人,即便也是個城市裡寄居的人。


家的樣子。

家的樣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散文集的沙龍
8會員
22內容數
散文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19
36 Plan - 22 (繪本 04) 和當年同遊台東的夥伴,曾被其他人戲稱七爺八爺,因為時常一起出現,又是一高一矮的身材,而得此可愛暱稱。因此我們在店內看到這本書的當下,就決定一人買一本收藏。
Thumbnail
2020/06/19
36 Plan - 22 (繪本 04) 和當年同遊台東的夥伴,曾被其他人戲稱七爺八爺,因為時常一起出現,又是一高一矮的身材,而得此可愛暱稱。因此我們在店內看到這本書的當下,就決定一人買一本收藏。
Thumbnail
2020/06/19
36 Plan - 21 (繪本 03) 兔子去拜訪好友烏龜的家鄉,在機場得等車一個月,在餐廳裡候餐三小時,看電影得看十小時…等等超乎預料的慢速度,兔子並沒有任何反抗或企圖改變,而是跟著烏龜的節奏來生活,故事中的每個畫面都讓我感到異常的平靜、放心,好像翻開書頁我也到烏龜國去了。
Thumbnail
2020/06/19
36 Plan - 21 (繪本 03) 兔子去拜訪好友烏龜的家鄉,在機場得等車一個月,在餐廳裡候餐三小時,看電影得看十小時…等等超乎預料的慢速度,兔子並沒有任何反抗或企圖改變,而是跟著烏龜的節奏來生活,故事中的每個畫面都讓我感到異常的平靜、放心,好像翻開書頁我也到烏龜國去了。
Thumbnail
2020/06/19
36 Plan - 20 (繪本 02) 我在店內最深處發現了繪本區,一疊一疊的書籍尚未整理,我翻著看每一本書的封面,突然被一隻眼睛吸引了,書封上寫著『消氣的飛船』,也許是因為在這樣溽暑的午後,真的好想要消暑氣,飛到天上去吹風,所以這樣的書名也特別吸引我。
Thumbnail
2020/06/19
36 Plan - 20 (繪本 02) 我在店內最深處發現了繪本區,一疊一疊的書籍尚未整理,我翻著看每一本書的封面,突然被一隻眼睛吸引了,書封上寫著『消氣的飛船』,也許是因為在這樣溽暑的午後,真的好想要消暑氣,飛到天上去吹風,所以這樣的書名也特別吸引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寫在前面: 看到Angela在馬特市的徵文活動,讓我聯想到顏回,還有流浪漢,也許他們才是真正的環保人士(?),畢竟他們因經濟的問題,對物質的慾望就相對低一點,進而轉向內心的冥想或者異想,在某方來說,我和他們挺相似的。 自己從小生長在鄉村,在讀幼兒園時,是住在村裡老舊的三合院內,因為在村莊大廟的旁邊,
Thumbnail
寫在前面: 看到Angela在馬特市的徵文活動,讓我聯想到顏回,還有流浪漢,也許他們才是真正的環保人士(?),畢竟他們因經濟的問題,對物質的慾望就相對低一點,進而轉向內心的冥想或者異想,在某方來說,我和他們挺相似的。 自己從小生長在鄉村,在讀幼兒園時,是住在村裡老舊的三合院內,因為在村莊大廟的旁邊,
Thumbnail
眷村文化是台灣社會特有的記憶,來自大江南北的各方叔伯嬸嫂,在此落地生根、安心立命,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許多戲劇和電影皆有取材,也有不少傑出工作者來自眷村。隨著時代進步眷村陸續遷出改建後,仍有保留當年房舍建築的新村,提供遊客參觀體驗這裡的生活型態。
Thumbnail
眷村文化是台灣社會特有的記憶,來自大江南北的各方叔伯嬸嫂,在此落地生根、安心立命,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許多戲劇和電影皆有取材,也有不少傑出工作者來自眷村。隨著時代進步眷村陸續遷出改建後,仍有保留當年房舍建築的新村,提供遊客參觀體驗這裡的生活型態。
Thumbnail
1996年通過《國軍眷村改建條例》,我的「眷村生涯」正式結束。之後偶爾經過童年生長的巷弄,我拼命地尋找證明自己曾經在此生活過的蛛絲馬跡,但芭樂樹和梔子花都已不在,紅磚牆已成了鋼鐵柵欄,唯有夏日的知了,一聲一聲提醒著,舊日時光一去不復返。
Thumbnail
1996年通過《國軍眷村改建條例》,我的「眷村生涯」正式結束。之後偶爾經過童年生長的巷弄,我拼命地尋找證明自己曾經在此生活過的蛛絲馬跡,但芭樂樹和梔子花都已不在,紅磚牆已成了鋼鐵柵欄,唯有夏日的知了,一聲一聲提醒著,舊日時光一去不復返。
Thumbnail
這些記憶符號長成他的文學之路,點點匯流,寫進你我成長過程中,或許曾經珍愛、一起笑過哭過,時而跟隨隊伍,時而獨自走過的回憶,在歲末年終之時回望一一拾起,再期許未來,統稱為多麼大的「合境平安」。
Thumbnail
這些記憶符號長成他的文學之路,點點匯流,寫進你我成長過程中,或許曾經珍愛、一起笑過哭過,時而跟隨隊伍,時而獨自走過的回憶,在歲末年終之時回望一一拾起,再期許未來,統稱為多麼大的「合境平安」。
Thumbnail
生存,一直是我從小到大要面對的現實 媽媽送去療養院後,爸爸並沒有把我接去"他們"的家,而是把我寄放與奶奶爺爺一起住,那時的爺爺奶奶,也是無家可歸被迫租屋,這一切歸咎於他們本身的溺愛與失算。 爺爺是從福建搭船來台灣的商人,早期在福建就有製作鞋子的功夫,來到台灣後便在迪化街、延平北路一帶開店開廠,那時的
Thumbnail
生存,一直是我從小到大要面對的現實 媽媽送去療養院後,爸爸並沒有把我接去"他們"的家,而是把我寄放與奶奶爺爺一起住,那時的爺爺奶奶,也是無家可歸被迫租屋,這一切歸咎於他們本身的溺愛與失算。 爺爺是從福建搭船來台灣的商人,早期在福建就有製作鞋子的功夫,來到台灣後便在迪化街、延平北路一帶開店開廠,那時的
Thumbnail
楊富閔《花甲男孩》(九歌)|心得
Thumbnail
楊富閔《花甲男孩》(九歌)|心得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偏僻的鄉下,老家在峨眉鄉七星村,快到「耕野月眉」前,右邊有一條上坡路,上去有一片小台地,就是我出生成長的地方,我承襲了客家小孩害羞、憨厚、耿直的個性,每次遇到陌生人來訪,就躲到屋後的柑橘園裡,我的童年,是很鄉土的,灌蟋蟀、挖蚯蚓、釣魚、爬樹、釣青蛙…就是我童年生活的全部,那一片台地除了孕
Thumbnail
 小時候住在偏僻的鄉下,老家在峨眉鄉七星村,快到「耕野月眉」前,右邊有一條上坡路,上去有一片小台地,就是我出生成長的地方,我承襲了客家小孩害羞、憨厚、耿直的個性,每次遇到陌生人來訪,就躲到屋後的柑橘園裡,我的童年,是很鄉土的,灌蟋蟀、挖蚯蚓、釣魚、爬樹、釣青蛙…就是我童年生活的全部,那一片台地除了孕
Thumbnail
36 Plan – 16 (閱讀 / 電影 07) 『大內』是朋友山山的家鄉,經常聽她說著南瀛天文館、走馬瀨農場一代鄉民親友的故事,在環島時經過此地的風土氣味也格外讓我感到親切。
Thumbnail
36 Plan – 16 (閱讀 / 電影 07) 『大內』是朋友山山的家鄉,經常聽她說著南瀛天文館、走馬瀨農場一代鄉民親友的故事,在環島時經過此地的風土氣味也格外讓我感到親切。
Thumbnail
36 Plan - 05 (閱讀 / 電影 01) 電影、小說,每個說故事的人,都豐富了他人的視野。這世界上有太多無法親身經歷就無法參透的人生道理,透過閱讀故事能擴充虛擬經歷,藉此衝破思考上的關卡。 # 讀後感 # 鬼地方 # 回家種田 # 我媽媽的寄生蟲
Thumbnail
36 Plan - 05 (閱讀 / 電影 01) 電影、小說,每個說故事的人,都豐富了他人的視野。這世界上有太多無法親身經歷就無法參透的人生道理,透過閱讀故事能擴充虛擬經歷,藉此衝破思考上的關卡。 # 讀後感 # 鬼地方 # 回家種田 # 我媽媽的寄生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