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9|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六祖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淺釋14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機緣品第七〉
    原文:
    「通再啟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師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何更問耶。若離三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即此有智。還成無智。復說偈曰。
    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淺譯:
    「通再啟曰」:僧人智通,聽見六祖大師說三身的偈頌,隨著又來請問。
    說「四智之義,可得聞乎」:前邊這三身,我已經聽過了,四智的道理,這個意義,可以請祖師給我講一講嗎?
    「師曰」:六祖大師就說了。
    「既會三身」:你既然明白三身的道理。
    「便明四智」:你就應該明白佛的四種智慧。
    「何更問耶」:你怎麼又問呢?
    「若離三身,別談四智」:你若離開三身,再另外去講四種智慧。
    「此名有智無身」:這就是雖然有四智之名,而沒有實體。
    「即此有智,還成無智」:你離開三身的本體,即便你有智慧,終成無智,也就是一個名而已,沒有四智的用。
    「復說偈曰」:又說偈頌給智通聽。
    說「大圓鏡智性清淨」:什麼叫大圓鏡智呢?佛有四種的智慧,大圓鏡智,就是由第八識所轉的,轉識成智。你不會用的時候,就是識;你返本還原,轉第八識,就成大圓鏡智。所以大圓鏡智的本性什麼樣?是清淨沒有染污的。
    「平等性智心無病」:平等性智,就是由第七識所轉變的。也就是你沒明白之前,叫第七識;你開悟了之後,就是平等性智。
    第七識,叫末那識,又叫傳送識,由第六意識傳給第八識,所以叫傳送識。第八識?又叫藏識,梵語叫阿賴耶識,翻譯成中文,就叫藏識。藏識,就是我們所做的善惡的種子,都藏在第八識裏頭。你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所以又叫做八識田,就好像一塊田似的,你種什麼,它就出什麼。
    第七識呢?就轉第七識成平等性智。平等,就是諸佛和眾生的心,是平等平等的。你心怎麼叫無病呢?無病,就要沒有障礙,沒有妒忌,沒有貪瞋癡。你若沒有障礙、妒忌,沒有貪瞋癡,也就可以轉第七識成平等性智。
    「妙觀察智見非功」:妙觀察智,就是第六意識所轉成的。第六意識,什麼都分別,分別善惡、是非。
    你的種種思想,看見這個是好,看見那個是壞;這是善,那是惡;這是非,那是是;這是男,那是女,什麼都分別出來。第六意識,就幹這個工作,所以它很聰明的;好像很聰明,實際上這已經變成一種意識。
    若是轉識成智,就成什麼呢?成妙觀察智。妙觀察智的智慧,見一切的境界,不用分別就知道了,所以叫妙觀察。妙觀察和分別心不同的。分別心,是要你用一種分別去分別;現在不要分別就知道,這叫妙觀察智。
    所以證果到阿羅漢的境界上,他都要作意觀察;作意觀察,就是用妙觀察智,知道一切的。他若不作意觀察,他還是這種的意,這就是一般人所有的;那麼他作意——就是靜一靜,平靜下來;他想要知道某一件事,用妙觀察智一觀察,就知道了。能知道多長的時間呢?能知道八萬大劫以內的事情。
    「成所作智同圓鏡」:成所作智,就是由前五識所成的,眼、耳、鼻、舌、身,這五識成的是成所作智。成所作智同圓鏡,你用前五識成成所作智,就也是同一塊圓鏡一樣的。
    「五八六七果因轉」:五,就是前五識,八,就是第八識。這五八是在果上轉,六七呢?是在因中轉。六七是因中先轉,轉第六識、第七識;然後前五識和第八識,是果上轉的,轉的大圓鏡智和成所作智。
    「但用名言無實性」:雖然講在因上轉、果上轉,這都不過是這麼樣子來講,實際上,沒有什麼實在的一種性,只是名而已。
    「若於轉處不留情」:若你在它正轉的那個地方不留情,就是不停止,不用你凡夫的心,來想這種轉的情形。
    「繁興永處那伽定」:「繁」當「多」字講,「興」就是當「興起」講。就是很多的時候,常常都在那伽定的裏面。
    怎麼叫那伽定呢?那伽,是龍的一個名字;龍常常在定中,那伽定就是在龍的定。你看龍為什麼能大能小?就是由定中所化現出來的,所以叫神龍,因為龍有變化。
    前邊不是講,六祖大師用缽把龍降住,說:「你若是神龍,你不單能現大身,你還可以現小身;如果你只能現大身,不能現小身,那不是神龍。」所以龍就現一個小身。
    六祖大師說:「你不敢到我缽裏來。」這個龍,相信也有很大的脾氣,很大的無明:你說我不敢到你缽裏來,我單試試看!於是乎,就跳到缽裏;跳到缽裏後,再想跳出去,就沒有法子了。所以老和尚——六祖大師就給牠說法,牠就往生了。
    雖然牠常在定裏,但是牠還沒有破無明,所以還發脾氣,嘿!我就現一個小身給你看看!牠如果真在定裏,你說我不會現小身,我就不會現,那又有什麼呢?我就這個大身給你看!牠被他所轉動了,定力就失去,所以六祖大師就把牠降伏。
    那伽定,就是龍的定;龍的定,言其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以前我問你們,龍為什麼變成龍呢?因為他修佛法、學佛法是很努力的,晝夜精進,但是牠不守戒律。牠說那戒律,都是一般普通的人守的,我是一種非常的人,我是簡直不在一般人之列,我可以不守戒了!於是乎,牠就變成龍了。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机缘品第七〉
    原文:
    「通再启曰。四智之义。可得闻乎。师曰。既会三身。便明四智。何更问耶。若离三身。别谈四智。此名有智无身。即此有智。还成无智。复说偈曰。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浅译:
    「通再启曰」:僧人智通,听见六祖大师说三身的偈颂,随着又来请问。
    说「四智之义,可得闻乎」:前边这三身,我已经听过了,四智的道理,这个意义,可以请祖师给我讲一讲吗?
    「师曰」:六祖大师就说了。
    「既会三身」:你既然明白三身的道理。
    「便明四智」:你就应该明白佛的四种智慧。
    「何更问耶」:你怎么又问呢?
    「若离三身,别谈四智」:你若离开三身,再另外去讲四种智慧。
    「此名有智无身」:这就是虽然有四智之名,而没有实体。
    「即此有智,还成无智」:你离开三身的本体,即便你有智慧,终成无智,也就是一个名而已,没有四智的用。
    「复说偈曰」:又说偈颂给智通听。
    说「大圆镜智性清净」:什么叫大圆镜智呢?佛有四种的智慧,大圆镜智,就是由第八识所转的,转识成智。你不会用的时候,就是识;你返本还原,转第八识,就成大圆镜智。所以大圆镜智的本性什么样?是清净没有染污的。
    「平等性智心无病」:平等性智,就是由第七识所转变的。也就是你没明白之前,叫第七识;你开悟了之后,就是平等性智。
    第七识,叫末那识,又叫传送识,由第六意识传给第八识,所以叫传送识。第八识?又叫藏识,梵语叫阿赖耶识,翻译成中文,就叫藏识。藏识,就是我们所做的善恶的种子,都藏在第八识里头。你种善因,就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所以又叫做八识田,就好像一块田似的,你种什么,它就出什么。
    第七识呢?就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平等,就是诸佛和众生的心,是平等平等的。你心怎么叫无病呢?无病,就要没有障碍,没有妒忌,没有贪瞋痴。你若没有障碍、妒忌,没有贪瞋痴,也就可以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见非功」:妙观察智,就是第六意识所转成的。第六意识,什么都分别,分别善恶、是非。
    你的种种思想,看见这个是好,看见那个是坏;这是善,那是恶;这是非,那是是;这是男,那是女,什么都分别出来。第六意识,就干这个工作,所以它很聪明的;好像很聪明,实际上这已经变成一种意识。
    若是转识成智,就成什么呢?成妙观察智。妙观察智的智慧,见一切的境界,不用分别就知道了,所以叫妙观察。妙观察和分别心不同的。分别心,是要你用一种分别去分别;现在不要分别就知道,这叫妙观察智。
    所以证果到阿罗汉的境界上,他都要作意观察;作意观察,就是用妙观察智,知道一切的。他若不作意观察,他还是这种的意,这就是一般人所有的;那么他作意——就是静一静,平静下来;他想要知道某一件事,用妙观察智一观察,就知道了。能知道多长的时间呢?能知道八万大劫以内的事情。
    「成所作智同圆镜」:成所作智,就是由前五识所成的,眼、耳、鼻、舌、身,这五识成的是成所作智。成所作智同圆镜,你用前五识成成所作智,就也是同一块圆镜一样的。
    「五八六七果因转」:五,就是前五识,八,就是第八识。这五八是在果上转,六七呢?是在因中转。六七是因中先转,转第六识、第七识;然后前五识和第八识,是果上转的,转的大圆镜智和成所作智。
    「但用名言无实性」:虽然讲在因上转、果上转,这都不过是这么样子来讲,实际上,没有什么实在的一种性,只是名而已。
    「若于转处不留情」:若你在它正转的那个地方不留情,就是不停止,不用你凡夫的心,来想这种转的情形。
    「繁兴永处那伽定」:「繁」当「多」字讲,「兴」就是当「兴起」讲。就是很多的时候,常常都在那伽定的里面。
    怎么叫那伽定呢?那伽,是龙的一个名字;龙常常在定中,那伽定就是在龙的定。你看龙为什么能大能小?就是由定中所化现出来的,所以叫神龙,因为龙有变化。
    前边不是讲,六祖大师用钵把龙降住,说:「你若是神龙,你不单能现大身,你还可以现小身;如果你只能现大身,不能现小身,那不是神龙。」所以龙就现一个小身。
    六祖大师说:「你不敢到我钵里来。」这个龙,相信也有很大的脾气,很大的无明:你说我不敢到你钵里来,我单试试看!于是乎,就跳到钵里;跳到钵里后,再想跳出去,就没有法子了。所以老和尚——六祖大师就给它说法,它就往生了。
    虽然它常在定里,但是它还没有破无明,所以还发脾气,嘿!我就现一个小身给你看看!它如果真在定里,你说我不会现小身,我就不会现,那又有什么呢?我就这个大身给你看!它被他所转动了,定力就失去,所以六祖大师就把它降伏。
    那伽定,就是龙的定;龙的定,言其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以前我问你们,龙为什么变成龙呢?因为他修佛法、学佛法是很努力的,昼夜精进,但是它不守戒律。它说那戒律,都是一般普通的人守的,我是一种非常的人,我是简直不在一般人之列,我可以不守戒了!于是乎,它就变成龙了。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