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嘉莎・克莉絲蒂寫過這麼一本短篇連作集《謎樣的鬼豔先生》,老實說非常應景,很適合農曆七月⋯⋯(菸)孓然一身邁入老年的富有單身漢沙特衛先生,在友人家做客時,聽說了這棟房子十年前曾經發生過一樁離奇的自殺案,有些賓客當時在場,卻對死者為何自盡百思不解。這時候,一位不速之客哈利・鬼豔先生突然登門,提出一個奇妙的觀點:雖然時間已經相隔十年,現在回頭去看以前的事,反而會看得更清楚。在眾人的重述之後,鬼豔引導大家看見了事件的真相,之後又翩然消失。然而不久之後,沙特衛再度遇見鬼豔,又在他的暗示之下,理解了某個謎團的真相⋯⋯
某種程度上說,這整本短篇連作集就是沙特衛如何被鬼豔先生養成一個偵探的過程(爆),徒弟越來越厲害,師父的介入也越來越少。按照沙特衛的形容,鬼豔是這樣的:
我有一個朋友,他叫鬼豔先生,用『催化劑』這個詞來形容他最貼切了。他的出現是事情將要發生的預兆,因為他一在場,奇怪的內幕就會被揭開,就會有所發現。然而,他本人並不參與整個過程。
哈利・鬼豔(Harely Quin)先生的名字與形象,都暗示著Harlequin(丑角),但他並不是個歡樂洋溢的人物,反而讓人想起撲克牌裡的鬼牌,隨著故事推展,他的非人特質也越來越明顯。他看起來高大黝黑,似乎是個青年,總是莫名其妙出現,又莫名其妙消失。沙特衛先生則是個小個子、心地善良的老人家,有錢有閒,往來的大半是上流階級與藝術家圈子,沒有妻子也沒有小孩,隱約感覺到自己一輩子都是旁觀者,在一段距離外看著他身邊的人性戲劇展開,自己卻陰錯陽差從未參與,有時甚至因此感到痛苦。(這會讓我想起亨利・詹姆斯1903年出版的中篇小說〈
林中野獸〉裡的主角。)然而自從認識哈利・鬼豔以後,鬼豔給了他某種安慰:
(沙特衛說:)「你認為我們這樣閒談就能弄清真相?」
「你的閱歷十分豐富,」鬼豔先生嚴肅地說,「比大多數人豐富得多。」
「我從未受過生命之神的眷顧。」沙特衛痛苦地說。
「但這使你的洞察力敏銳過人。別人視而不見的地方,你卻看得見。」
「確實如此,」沙特衛說,「我是個了不起的觀察者。」 他自鳴得意了一番,那一刻的痛楚消失了。
在他的提示之下,沙特衛逐漸變成了介入者,找出神祕事件的真相並且/或者拯救了某個人,他的人生在面臨黃昏的時候,或許變得更飽滿了。——不過,這個短篇連作集的結尾還是⋯⋯很陰涼,看了會起點雞皮疙瘩。orz
我喜歡這一本的原因是角色很飽滿,每個案件裡的障眼法⋯⋯也都還不錯,不過當然不像克莉絲蒂最出名的那些作品一樣石破天驚。仔細一想,突然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在看推理短篇連作集的時候,在追求的卻是角色的飽滿魅力?orz 但沙特衛跟鬼豔(還有其他角色)互動時經歷的心理歷程,確實就是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的主要原因。案件本身設計得到底有多巧妙,反而不是我的重點了。(這樣真的能推坑到嗎orz 讀墨現在三本推理小說78折喔~下面這是ap連結,如果你踩進去買書,我會得到一點分紅,好像是2%,累積幾個月或許可以換到一本書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