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0|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

基本結構:銦錫氧化物(ITO)玻璃上製作一層有機材料發光層,並在發光層上再覆蓋一層低功函數的金屬電極,透過外界電壓的驅動下,正極電洞與陰極電子便會在發光層中結合並釋放出光子,因材料特性不同而產生紅、綠和藍三原色,來構成基本色彩。(為增強電子和空穴的注入和傳輸能力,通常還會在 ITO 與發光層之間再增加一層空穴傳輸層,在發光層與金屬電極之間增加一層電子傳輸層,從而提高發光性能)
  • 擁有自發光的特性,不需要背光板彩色濾光片,結構更加輕薄,所以受到業界青睞
  • 跟 LED 一樣,利用傳導帶以及價電帶之間電子電洞的復合,將能量以光的形式激發出來,只不過在使用的材料上,是用高分子有機薄膜,不需要複雜的磊晶製程,且發光更有效率。
  • 與 LCD 相較,OLED 在可視角、對比、色域及亮度上都有相當大的優勢,但由於成本及技術問題,在大尺寸產品上,OLED 仍難以與 LCD 競爭。
  • 2018 年 iPhone開始採用後,OLED 螢幕逐漸興起
  • OLED 螢幕像素點受限於材料,有明顯的壽命限制,用久了就會產生色衰、烙印等問題
主動式矩陣 OLED(AM-OLED)
  • 背後是薄膜電晶體(與 TFT-LCD 一樣),依電晶體接到的指令來發光。
  • 常用圓偏光片來降低顯示干擾,而非線性偏光片
被動式矩陣 OLED(PM-OLED)
  • PM-OLED 在高脈衝電流下操作,使像素壽命更短,且解析度也有限,只適合用在小尺寸產品上
  • 雖然成本更低廉,但不受青睞,基本上市場對於 AM-OLED 接受度更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