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式半自動變速器( Sequential manual gearbox,SMG)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 用於機車或高性能賽車的手排變速器
  2. 腳踩換檔連桿進行換檔:每踩下1次,檔位升高1檔;每往上勾起1次,檔位降低1檔
  3. 拉下換檔桿換高一檔,將之推前降低一檔
  4. 雖然手動但不需要踩離合器
  5. 外觀形似雙排齒輪軸,使用直齒齒輪,沒有普通手排的換檔同步器
  6. 有別於傳統「H」型檔位的變速器,駕駛者只可以順序換檔
三檔只可以換到二檔或四檔,不可以直接跳到一檔或五檔。
  • 結構組成:傳動比齒輪軸、輸出軸、齒輪、換檔撥叉、爪形離合器(狗牙)
  • 換檔桿連接著一個棘輪裝置,將推拉的動作化為旋轉的動力,進而轉動切換鼓,鼓內有三至四排齒狀機械及一個換擋撥叉,切換鼓旋轉時撥叉會與齒狀機械齧合,並且切換至指定的檔次。
  • 每次轉檔不再需要鬆開離合器,可大大縮短轉檔時間
  • 換檔齒輪處於常齧合狀態(在用檔位傳遞動力,非在用檔位只是空轉)

SMG換檔原理

  • 換檔依次爲換檔桿帶動撥叉滾筒、滾筒旋轉帶動撥叉位移。
  • 如同手排一樣通過不同齒輪的齧合來輸出不同傳動比
  • 輸入軸和傳動齒輪軸上都有和軸「傳動性」連接的齒輪(非焊接硬性連接)和可自由運轉的齒輪組成,傳動性齒輪和爪形離合器相連或單獨開來齒輪
  • 撥叉滾筒和撥叉相連,撥叉滾筒上有特殊設計的凹槽軌道
  • 撥動換檔桿時,連桿連接機構會依次旋轉撥叉滾筒,帶動撥叉產生左右位移,此時撥叉就會撥動爪形齒輪和換檔齒輪進行齧合,齧合完畢完成換檔

SMG特點

核心:極致、極速、效率。
傳遞效率高、換檔快、結構簡單、輕騎、操作簡單、準確。
  • 省去多餘的換檔傳遞結構,傳動更直接、換檔更快
  • 結構組成簡單、空間佔比小、重量輕、換檔快、傳遞效率高
  • 省去同步器可能帶來的換檔延遲和減去損耗→換檔和傳遞效率進一步提高
  • 引擎直連變速箱輸入軸→引擎和變速箱之間的動力傳遞更直接
  • 沒有電控液壓等換檔機構,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純機械手動
  • 撥叉滾筒可同時帶動多個撥叉,當切換下一檔位的時候只需撥叉撥動檔位齒輪進行暴力「硬結合」,所以換檔速度極快
  • 多數爲直齒齒輪,爲大扭矩輸出提供有利保障,換檔完全靠爪形離合器(狗牙)的撞擊和摩擦來同步轉速
  • 駕駛樂趣、舒適性、平順、衝擊、卡頓、耐用性、維護性不如人意
avatar-img
249會員
477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軸承(Bearing),軸承的基本功能是: 1. 降低機械的摩擦 2. 提高機械的工作效率 3. 延長機械的使用壽命 4. 防止咬粘,減少機械故障 5. 軸承又被稱為機械的關節 軸承分類:滑動軸承(滾針軸承)與滾動軸承(滾珠軸承)。 選擇原則:優先選用滾動軸承;特殊情況用滑動軸承。
繼電器(Relay),又稱電驛,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具有控制系統(輸入迴路)和被控制系統(輸出迴路),透過低電流控制高電流的一種「自動開關」。 開關觸點表現型式:動合型、動斷型、轉換型。 繼電器種類:光繼電器、電磁繼電器、固態繼電器、熱敏乾簧繼電器、磁簧繼電器。
觸媒轉化器(catalytic converter),能改變化學反應的速度,不能改變化學平衡的位置。 1.二元催化轉換器:只將排氣中的CO和HC氧化為CO2和H2O。 2.三元催化轉換器:利用鉑、銠、鈀做為觸媒劑。 3.機車觸媒轉化器:為了減低壓降,大多以壓降小、機械強度高的蜂巢狀陶瓷基材為載體
傳動鍊條:兩傳動軸間的距離較遠,無法利用齒輪來傳動,又想得到較確定的轉速比,並傳輸較大之功率,皮帶傳動亦無法達到上述的要求條件時,我們在兩軸上裝置鍊輪,然後在鍊輪上套上撓性的鍊條,可利用兼具皮帶及齒輪傳動的鍊條傳動機構,以完成動力與運動的傳達。 依使用場合與用途之不同,可分為起重鏈、輸送鏈&動力鏈。
TFT-LCD是指液晶顯示器上的每一個液晶像素點都是由集成在後的薄膜晶體管來驅動,並獨立控制,不僅提高了反應速度,還可精確控制色階。 TFT-LCD基礎上,發展出品質及成本差異化的產品:TN、VA 及 IPS 面板。在新興 LED 技術出現前,基本上在談論面板時,主要討論的是這三大類。
摩托車電啟動系統:主要由啟動繼電器、啟動電機、電瓶、啟動按鈕及點火系統(點火線圈、觸發塊、高壓線接頭,火花塞等)組成。 啟動馬達:體積較小,功率較大的專用直流電動機;不工作的時候跟曲軸是分離的。
軸承(Bearing),軸承的基本功能是: 1. 降低機械的摩擦 2. 提高機械的工作效率 3. 延長機械的使用壽命 4. 防止咬粘,減少機械故障 5. 軸承又被稱為機械的關節 軸承分類:滑動軸承(滾針軸承)與滾動軸承(滾珠軸承)。 選擇原則:優先選用滾動軸承;特殊情況用滑動軸承。
繼電器(Relay),又稱電驛,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具有控制系統(輸入迴路)和被控制系統(輸出迴路),透過低電流控制高電流的一種「自動開關」。 開關觸點表現型式:動合型、動斷型、轉換型。 繼電器種類:光繼電器、電磁繼電器、固態繼電器、熱敏乾簧繼電器、磁簧繼電器。
觸媒轉化器(catalytic converter),能改變化學反應的速度,不能改變化學平衡的位置。 1.二元催化轉換器:只將排氣中的CO和HC氧化為CO2和H2O。 2.三元催化轉換器:利用鉑、銠、鈀做為觸媒劑。 3.機車觸媒轉化器:為了減低壓降,大多以壓降小、機械強度高的蜂巢狀陶瓷基材為載體
傳動鍊條:兩傳動軸間的距離較遠,無法利用齒輪來傳動,又想得到較確定的轉速比,並傳輸較大之功率,皮帶傳動亦無法達到上述的要求條件時,我們在兩軸上裝置鍊輪,然後在鍊輪上套上撓性的鍊條,可利用兼具皮帶及齒輪傳動的鍊條傳動機構,以完成動力與運動的傳達。 依使用場合與用途之不同,可分為起重鏈、輸送鏈&動力鏈。
TFT-LCD是指液晶顯示器上的每一個液晶像素點都是由集成在後的薄膜晶體管來驅動,並獨立控制,不僅提高了反應速度,還可精確控制色階。 TFT-LCD基礎上,發展出品質及成本差異化的產品:TN、VA 及 IPS 面板。在新興 LED 技術出現前,基本上在談論面板時,主要討論的是這三大類。
摩托車電啟動系統:主要由啟動繼電器、啟動電機、電瓶、啟動按鈕及點火系統(點火線圈、觸發塊、高壓線接頭,火花塞等)組成。 啟動馬達:體積較小,功率較大的專用直流電動機;不工作的時候跟曲軸是分離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不同於無刷馬達擁有較多的極數可能性,其他類型的馬達大多採用2極、4極為主,甚至鮮少達到6極的規格設計,有刷馬達的情況亦是相同。除了從馬達設計的觀點來看,越高速運轉的馬達,其極數配置應當越少,方可避免過多的鐵損產生之外,有刷馬達當遇到多極需求時,還有個槽滿率下降的困擾,會導致馬達效率降低。 以下圖為
Thumbnail
在有刷馬達的轉子生產案例當中,一直有個讓筆者覺得有趣但又雞肋的設計,此舉會讓生產難度大幅度地提升,但三不五時就會出現,那就是斜槽轉子。 斜槽的設計是為了降低馬達頓轉轉矩的存在,雖然名為轉矩,但卻是個不受歡迎的存在;一般人較常接觸的場合僅在嘗試用手去轉動馬達時,在剛要轉動的瞬間,會有種卡卡的感覺,那
Thumbnail
馬達結構當中,會旋轉移動的部分,就稱為轉子;而固定不動的部分,則稱為定子。在電機產業當中,"轉子代工"一詞是針對有刷馬達的繞線轉子而言,因其組成結構較為複雜,至少包括了軸心、矽鋼片、漆包線、整流子等零配件,且加工程序除了常見的組裝配合外,還有絕緣處理、馬達繞線、整流子電焊、整流子車削、動平衡等一系列
Thumbnail
解決了馬達設計上的難題,下一步就是馬達生產上的困擾,以下分為不同的部分一一說明之。 一、繞法變化 平角線若採用傳統馬達繞線法,首先會遇到進出口線的空間問題,導致平角線無法使用傳統馬達線圈的堆疊方式;如下圖所示,會有起繞線堆疊在線圈最內側,需要有額外的空間讓線材跑出來,但平角線缺乏任意成形的自由度
Thumbnail
DSG、DCT、PDK、CVT有何差異? 汽車世界裡,各種縮寫就像一碗五花八門的字母湯,讓人頭暈目眩。DSG、DCT、PDK、CVT——聽起來更像是未來科幻武器而不是汽車零件。今天,我們要深入探討DSG與DCT的戰爭,這些名稱聽起來像是星際武器的變速箱到底有什麼不同?
Thumbnail
選擇合適的煞車碟盤——無論是打孔、劃線還是結合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您的具體駕駛需求、車型和性能要求。打孔碟盤適合在濕潤條件下的日常街道駕駛,而劃線碟盤更適合需要強烈制動作用的高性能汽車。對於那些需要兩者優點的人來說,結合型碟盤提供了全面的解決方案,儘管價格更高。
Thumbnail
之所以稱為狂想曲,是因為這概念目前僅存在筆者腦海之中,未來筆者有可能會做出來,但也有機率,石沉大海。 在電動輔助自行車當中,雙馬達其實都已經有產品了,之前筆者亦配合穩正企業做過一台中置馬達搭配前輪轂馬達的樣車。然而市面上的雙馬達系統的配置,皆是使用兩顆相同規格的馬達,使用兩組驅動器,配合兩顆電池,
Thumbnail
電動自行車產業喜歡玩數字之爭,因此有段時間筆者常被要求拉高馬達轉矩值;以中置馬達為例,開始基本要求的轉矩值為50Nm,之後一路擴增到120Nm,現今是否有再持續增加,筆者就沒有再追蹤下去了。 筆者不愛這數字之爭,主要是從系統搭配的角度來看,就算馬達能作到如此大的轉距動能輸出,其實整台電動自行車並沒
Thumbnail
中置馬達作為目前電動自行車的主流,但筆者的直覺卻對這項產品不甚喜愛。一開始筆者只是單就自行車的造型來看,中置馬達就是硬是擠了一大坨東西在車架的下方,實在有礙觀瞻。當然輪轂馬達也是甚為突兀,但剛好變速飛輪的發展越來越多段,面積也就越來越大,擋住了裝在後輪的輪轂馬達,使得後驅的輪轂馬達開始不那麼難看,也
Thumbnail
本文主要針對電動自行車的動力源擺放位置,以及前輪驅動或後輪驅動時的優缺點進行分析比較,方便大家自行選擇理想的電動自行車。 目前市面上電動自行車的動力配置如上圖所示,可分為前輪驅動的前置前驅(FF),後輪驅動的後置後驅(RR)以及中置後驅(MR)共計三種型式,以下將依序各別介紹說明之。 ===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不同於無刷馬達擁有較多的極數可能性,其他類型的馬達大多採用2極、4極為主,甚至鮮少達到6極的規格設計,有刷馬達的情況亦是相同。除了從馬達設計的觀點來看,越高速運轉的馬達,其極數配置應當越少,方可避免過多的鐵損產生之外,有刷馬達當遇到多極需求時,還有個槽滿率下降的困擾,會導致馬達效率降低。 以下圖為
Thumbnail
在有刷馬達的轉子生產案例當中,一直有個讓筆者覺得有趣但又雞肋的設計,此舉會讓生產難度大幅度地提升,但三不五時就會出現,那就是斜槽轉子。 斜槽的設計是為了降低馬達頓轉轉矩的存在,雖然名為轉矩,但卻是個不受歡迎的存在;一般人較常接觸的場合僅在嘗試用手去轉動馬達時,在剛要轉動的瞬間,會有種卡卡的感覺,那
Thumbnail
馬達結構當中,會旋轉移動的部分,就稱為轉子;而固定不動的部分,則稱為定子。在電機產業當中,"轉子代工"一詞是針對有刷馬達的繞線轉子而言,因其組成結構較為複雜,至少包括了軸心、矽鋼片、漆包線、整流子等零配件,且加工程序除了常見的組裝配合外,還有絕緣處理、馬達繞線、整流子電焊、整流子車削、動平衡等一系列
Thumbnail
解決了馬達設計上的難題,下一步就是馬達生產上的困擾,以下分為不同的部分一一說明之。 一、繞法變化 平角線若採用傳統馬達繞線法,首先會遇到進出口線的空間問題,導致平角線無法使用傳統馬達線圈的堆疊方式;如下圖所示,會有起繞線堆疊在線圈最內側,需要有額外的空間讓線材跑出來,但平角線缺乏任意成形的自由度
Thumbnail
DSG、DCT、PDK、CVT有何差異? 汽車世界裡,各種縮寫就像一碗五花八門的字母湯,讓人頭暈目眩。DSG、DCT、PDK、CVT——聽起來更像是未來科幻武器而不是汽車零件。今天,我們要深入探討DSG與DCT的戰爭,這些名稱聽起來像是星際武器的變速箱到底有什麼不同?
Thumbnail
選擇合適的煞車碟盤——無論是打孔、劃線還是結合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您的具體駕駛需求、車型和性能要求。打孔碟盤適合在濕潤條件下的日常街道駕駛,而劃線碟盤更適合需要強烈制動作用的高性能汽車。對於那些需要兩者優點的人來說,結合型碟盤提供了全面的解決方案,儘管價格更高。
Thumbnail
之所以稱為狂想曲,是因為這概念目前僅存在筆者腦海之中,未來筆者有可能會做出來,但也有機率,石沉大海。 在電動輔助自行車當中,雙馬達其實都已經有產品了,之前筆者亦配合穩正企業做過一台中置馬達搭配前輪轂馬達的樣車。然而市面上的雙馬達系統的配置,皆是使用兩顆相同規格的馬達,使用兩組驅動器,配合兩顆電池,
Thumbnail
電動自行車產業喜歡玩數字之爭,因此有段時間筆者常被要求拉高馬達轉矩值;以中置馬達為例,開始基本要求的轉矩值為50Nm,之後一路擴增到120Nm,現今是否有再持續增加,筆者就沒有再追蹤下去了。 筆者不愛這數字之爭,主要是從系統搭配的角度來看,就算馬達能作到如此大的轉距動能輸出,其實整台電動自行車並沒
Thumbnail
中置馬達作為目前電動自行車的主流,但筆者的直覺卻對這項產品不甚喜愛。一開始筆者只是單就自行車的造型來看,中置馬達就是硬是擠了一大坨東西在車架的下方,實在有礙觀瞻。當然輪轂馬達也是甚為突兀,但剛好變速飛輪的發展越來越多段,面積也就越來越大,擋住了裝在後輪的輪轂馬達,使得後驅的輪轂馬達開始不那麼難看,也
Thumbnail
本文主要針對電動自行車的動力源擺放位置,以及前輪驅動或後輪驅動時的優缺點進行分析比較,方便大家自行選擇理想的電動自行車。 目前市面上電動自行車的動力配置如上圖所示,可分為前輪驅動的前置前驅(FF),後輪驅動的後置後驅(RR)以及中置後驅(MR)共計三種型式,以下將依序各別介紹說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