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吃》臭豆腐

《談吃》臭豆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決定再來談一下臭豆腐。我一直沒辦法理解,把豆腐拿去炸了以後,中間戳了一個洞,塞了一堆東西這樣怎麼會好吃。


小時候村子裡有一攤臭豆腐,阿婆的作法是邊炸邊剪,邊剪邊炸,最後是小小塊很酥也很香的成品,這種做法似乎出了高屏溪後就看不到了。

在忠孝夜市曾經有一攤,但他取名叫一口炸,作法則是切成小塊去炸,而不是邊炸邊剪,但聊勝於無。某一年颱風把整排的攤位掃得亂七八糟,於是那一排攤位不是搬家就收掉,臭豆腐收了,連帶收掉的是另一家虱目魚肚粥店,令人感到十分遺憾。

不過,虱目魚最好吃的還是在台南,特別是魚腸,數量稀少不提,有時老闆還不賣給陌生人,我曾經就因為這樣被欺生,跟我説賣完了。

而臭豆腐目前最好吃的是一家叫「萬丹阿國」的臭豆腐店,在萬丹是本店,在潮州是分店,但有趣的是,我個人覺得潮州的分店比萬丹本店好吃。

他們的做法就是邊炸邊剪,邊剪邊炸,最後再淋上特製略帶點甜而不鹹的醬油。

關於臭豆腐,我只能説,那些戳洞塞東西的都是異端。

raw-image


avatar-img
C. H. Chen的沙龍
1會員
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 H.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時候村子裡有一個黑輪伯,只要拿著獎狀或者是一百分的考卷就能去換一支黑輪,一直很想去換,不過我的成功率並不甚高,這是我對黑輪最早的印象。黑輪是長條圓柱物,而甜不辣是圓型的扁狀物,兩者的成份類似,不過吃起來的口感並不相同,一樣可乾可濕,然而黑輪能玩的花樣似乎更多了些。
在台灣這個廣佈美食小吃的島嶼上,如果説鹽酥雞是一種廣布種的話,那麼綠豆蒜與蕃茄盤則可以説是侷限於高屏溪以南的特有種食物,其中又以綠豆蒜的分布更為狹小,幾乎是在恆春半島上才能尋覓的到。
小時候是在田裡長大的,無論是在家中或者被放到外公家都差不多,外公家以前曾經種過一陣子蘆筍,而摘蘆筍需要一大清早就進行,它喜歡生長的地點是沙質土,而小時候沒玩伴沒玩具,因此所謂的「去旁邊玩沙」這事,我從小就很熟稔。 長大後常見的蘆筍都是粗粗壯壯的,得削皮後才能煮湯,但即便如此有時纖維還是老到無法入口。
小時候村子裡有一個黑輪伯,只要拿著獎狀或者是一百分的考卷就能去換一支黑輪,一直很想去換,不過我的成功率並不甚高,這是我對黑輪最早的印象。黑輪是長條圓柱物,而甜不辣是圓型的扁狀物,兩者的成份類似,不過吃起來的口感並不相同,一樣可乾可濕,然而黑輪能玩的花樣似乎更多了些。
在台灣這個廣佈美食小吃的島嶼上,如果説鹽酥雞是一種廣布種的話,那麼綠豆蒜與蕃茄盤則可以説是侷限於高屏溪以南的特有種食物,其中又以綠豆蒜的分布更為狹小,幾乎是在恆春半島上才能尋覓的到。
小時候是在田裡長大的,無論是在家中或者被放到外公家都差不多,外公家以前曾經種過一陣子蘆筍,而摘蘆筍需要一大清早就進行,它喜歡生長的地點是沙質土,而小時候沒玩伴沒玩具,因此所謂的「去旁邊玩沙」這事,我從小就很熟稔。 長大後常見的蘆筍都是粗粗壯壯的,得削皮後才能煮湯,但即便如此有時纖維還是老到無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