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了,我仍沒有一個名牌包

三十歲了,我仍沒有一個名牌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賺錢買個名牌包犒賞自己,是女人對自己的寵愛。

在明星、名媛的加持下,持有名牌包包是女人高貴、自信、富裕的象徵,女人的櫥櫃裡,包包就如同套用在衣服上萬古不變的名言,永遠都少一個。如果存到一桶金,買個名牌包包作為獎勵,似乎也合情合理。

擁有名牌包是不少女人的夢想

擁有名牌包是不少女人的夢想

但是,只是個市并小民、一介匹婦的我不吃這套。

我已經超過三十歲了,但我的櫥櫃裡,完全沒有一個動輒上萬元的名牌包包。

除了我自己不會買名牌包之外,我的生命中的男人們也不為我買單(玩笑話)。

但是,我的月光族弟弟倒是很熱衷於買名牌商,舉凡球鞋、衣服、包包,我的弟弟幾乎都有涉略,即使他的月薪沒有比我高。他曾經和我討論購買名牌的事,以下是我和他分析我不買名牌包的原因。

一、我的能力不足

我的弟弟曾經問我,他手上一個很棒的名牌包包”只要”8萬元,我會買嗎?我當時的回答是:「如果我今天的月收入有達到二十萬以上,我才考慮會買。」

用錢必需要量力而為,如果有一、兩千元的平價包包就能滿足我的現有需求,實際上我也只有領國民平均薪資的水平,買超過我一個月薪資的包包明顯超過我的金錢操控能力。

除非是生活、事業的必需品,沒有它會嚴重降低生活水平和做事效率,這種情形即使我能力有限也會極力追求去擁有,不管是用存錢或貸款。但是,名牌包普遍沒有這般的特性,因此,我認為我沒有足夠的能力,我就不夠資格去購買名貴的名牌包。

二、沒有實際需要

我只是個普通不過的辦公室上班族,不需要跑外務的內勤行政人員,就算是穿著一百元的便宜T恤和休閒褲去上班,同事、主管也不會有任何意見的超隨性辦公室。如果我今天是個需要走出辦公室和對方公司談生意的業務人員,我也許會買個眾所周知的經典款名牌包,在談生意的場合中,增添我是成功人士的氣場氛圍。

以工作需求,注重門面的職位擁有名牌包包,我覺得是合宜的,甚至將名牌包列入工作中的必要投入成本,似乎也是合乎邏輯。

簡單來說,我的工作場合連服裝儀容都只有要求到乾淨整潔、沒有違背善良風俗的最低限度,因此我不需要一個高貴華麗的名牌包,在封閉的辦公室中彰顯沒人在乎的氣場。

三、相同的錢,寧肯去買經歷

如果有五萬元,我寧肯去一趟日本京都,體驗大和文化,而不是買一個不能放平版的G牌包包。如果有八萬元,我寧肯飛一趟歐洲,體驗西方文化,而不是買下舍弟手上抱著的名牌包。

相同的費用,若是註定要花掉的,我寧肯花在一場自助旅行,充實我的視野,踏出我的舒適圈。並且在交際圈裡,旅行永遠是熱絡氣氛的話題,與「我在22歲買了人生第一個名牌包」相比,「我在22歲時第一次一個人去日本自助旅行」,在我目前的生活圈所及,後者的話更能在認識新朋友時帶出許多聊天話題。

擁有名牌包,只是代表我願意花錢,但是一趟旅行,我可以透過規劃行程中,訓練蒐尋資訊、組織資訊的能力,在異地時,除了外語口說,考量可能會遇到突發狀況,我必須懂得出發前未雨綢繆,遇事時妥善解決問題。相較之下,比起買個名牌包,把錢用在一趟自助旅行,CP值高太多了。

四、不符合我的節儉人設

雖然我只是個市井小民,對於擴大交友圈沒有積極性,我的人設其實也只有我自己在乎。不過,我認為朋友的購物習慣或多或少會相互影響,我的朋友圈中很少人會誇耀手中的名牌,如果我炫耀我逾越我的能力也要買一個不實用的名牌包,不免會貼上愛慕虛榮、亂花錢的標籤,我不僅損了荷包,也損了面子。


我未來還是有可能會買名牌包

如果今日有個註定要認我當主人的名牌包橫空出世,恰好我的金錢能力也足夠支付,考量到生活或業務需求,這個命中註定的名牌包有高度CP值吸引我掏出魔法小卡,我還是有可能去購買名牌包。可是,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名牌包有讓我砰然心動有撥弄凡心的念頭。

我不認為買名牌包,一定會成為理財漏洞。購買名牌包,不一定就是拜金象徵。購買任何商品之前,去思考產品為自己帶來的利益和付出金錢是否相互匹配,量力而為,是學習理財的重要課題。

avatar-img
MS. Leona(茹)
95會員
328內容數
雖然才短短三十載的平順人生, 但確有許多煩惱。 如果的事,如果當年怎麼做,當年怎麼想, 可以造就今日不同的我嗎? 無論如何,明天依舊會吹著明日的風。過去的我,無論再細小的事,都形成今日的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S. Leona(茹) 的其他內容
關於租房還是買房,根據年齡、際遇、所處環境、金錢價值觀、口袋深度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身分處境不同,不能足一而論。 但,有人堅持租房永遠比買房划算,以我在2019年婚後的6年租屋經歷來說,絕對是我深度不認同的觀點。 租房子比較省錢? 在剛結婚的時候,我也以為租屋是省錢的選擇。 以當
為什麼到了房市高點,我們還是決定買房了? 前文所提,我們在三年前(2021年)便開始請房仲幫我們帶看房子,其實在更早之前(約2019),我就有單槍匹馬去看幾間預售屋的經驗,也曾在591找租屋覺得心煩時,順便看了賣屋簡介,算是鍵盤看屋了好一陣子。 因此,在2021年因為家庭成員增加,決定實戰買房,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對夫妻在結婚後的三年內看房的心路歷程,及其對於購房的心理掙扎與轉變。雖然在高漲的房市中,他們曾因害怕價格過高而遲遲未能下手,最終因為出現符合預算且雙方都喜歡的物件而決定購房。文章也提及瞭如何看待債務及通膨影響,並強調購房應以自身需求為導向,而非盲目跟隨市場潮流。
關於租房還是買房,根據年齡、際遇、所處環境、金錢價值觀、口袋深度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身分處境不同,不能足一而論。 但,有人堅持租房永遠比買房划算,以我在2019年婚後的6年租屋經歷來說,絕對是我深度不認同的觀點。 租房子比較省錢? 在剛結婚的時候,我也以為租屋是省錢的選擇。 以當
為什麼到了房市高點,我們還是決定買房了? 前文所提,我們在三年前(2021年)便開始請房仲幫我們帶看房子,其實在更早之前(約2019),我就有單槍匹馬去看幾間預售屋的經驗,也曾在591找租屋覺得心煩時,順便看了賣屋簡介,算是鍵盤看屋了好一陣子。 因此,在2021年因為家庭成員增加,決定實戰買房,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對夫妻在結婚後的三年內看房的心路歷程,及其對於購房的心理掙扎與轉變。雖然在高漲的房市中,他們曾因害怕價格過高而遲遲未能下手,最終因為出現符合預算且雙方都喜歡的物件而決定購房。文章也提及瞭如何看待債務及通膨影響,並強調購房應以自身需求為導向,而非盲目跟隨市場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