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屋比較便宜?看房看到懷疑人生,最後還是買了新成屋。

中古屋比較便宜?看房看到懷疑人生,最後還是買了新成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為什麼到了房市高點,我們還是決定買房了?

前文所提,我們在三年前(2021年)便開始請房仲幫我們帶看房子,其實在更早之前(約2019),我就有單槍匹馬去看幾間預售屋的經驗,也曾在591找租屋覺得心煩時,順便看了賣屋簡介,算是鍵盤看屋了好一陣子。

因此,在2021年因為家庭成員增加,決定實戰買房,也因為認定中古屋比新成屋便宜,所以我們一開始選擇中古市場,即使預算有限,但我們也預設不少條件。

  1. 不要公寓。(極度需要電梯和倒垃圾)
  2. 屋齡15~20年為主,不超過20年為優先。
  3. 廁所有對外窗
  4. 至少2房。
  5. 室內至少15坪
  6. 不要車位
  7. 邊間、兩面採光優先
  8. 捷運步行10分鐘

預算隨著房價高漲,不得不持續提升。

其他還有一些非必要條件,但如果有即加分,例如:面公園。

地點則以我們當時租屋附近物件為主(新北市環狀線捷運)。

至於華廈,但我老公覺得大部分華廈不能代收包裹,所以不考慮。

我們當時和老公朋友介紹的房仲闡述我們的條件,但,光是第1點屋齡,我們就被打槍了。

原來,理想的房子那麼難找!

我以為,我們設下的條件應該不會太難找吧?沒想到,以我們所看的區域而言,光是想看屋齡20年以下的社區大樓中古屋,根本難找,即使有出現,幾乎都是秒殺被買走。

因此,只要有房子,即使屋齡超過20年,我們仍然出發去看房了,果然不出我們所料,20年以上的房子真的不如我們所期待。


20年的社區大樓,只有老屋和新屋的缺點~高公設比、老舊、格局欠佳

以下純屬我們要的區域之個人看法,不同區域的房子可能有不同屬性,可能和讀者的看屋心得有很大出入。

我們一開始之所以不考慮新房子,主要是不想要高公設比

然而,我們實際去看了一些20年屋齡的社區大樓,公設比多仍是30%以上(並沒有比新社區大樓少),而所謂的公設也只有1樓中庭花園,頂多有交誼廳供管委會場地開會罷了。

而新社區大樓33~35%左右的公設比,卻不只有交誼廳,可能還有閱讀室、健身房、兒童遊戲區等。

再加上我們看屋的區域,中古屋普遍賣相不佳,很需要大筆資金整理。

看著看著,我們早已忘了我們設下的條件,只知道繞了幾圈,沒有怦然心動的感覺,便沒有出價的動力。

甚至看了數間都沒有下斡旋的動力之後,我們決定轉移看房地點。

20年的社區大樓中古屋,開價堪比新成屋。

原本主要看租屋(原在工作區域)附近,隨著我們搬家、改租到婆家附近的社區大樓,上班通勤路線加長,我們也開始考慮通勤路線經過的區域,甚至也考慮到婆家附近。

可惜的是,我們的手腳慢了,隨著房市火熱,中古屋的開價不斷在攀升,致使我們也開始去看預售屋、新成屋。

奇妙的是,接近理想的房子,就在新成屋市場突然出現了,同時,原來工作區域、婆家附近的仲介也都提供了接近我們理想條件房子的20年中古屋,更奇妙的是,這3間開價都很接近。

衡量20年中古屋必需要花大錢重新拉水電、改裝潢格局等因素,我們懶得和中古屋屋主殺價,直接秒選了新成屋。

我們買房了!新成屋之下訂、簽約、交屋流程、戶籍遷入分享。

買房子就是親身看了才知道

即使新成屋和我們所謂的理想房子也沒有百分百達標,(例如,因為房價和預算考量,室內坪數已經不在乎沒有達到15坪,廁所有抽風機的話沒有對外窗也無妨等),但至少在看房的那刻有讓我們怦然心動,整個購屋流程也非常順利,我們真的覺得我們非常幸運。

在看房子時,我也察覺到夫妻共同買房,非常考驗雙方的價值觀是否一致,有些房子的缺點是一方很在乎,另一方認為無所謂,經過夫妻共同討論之後,便不會考慮買下來,所以我們一直買不了房子(一間毫無缺點的房子幾乎不可能在我們的預算範圍出現)。

(挑選家具又是另一個夫妻價值觀大考驗了。)

買房子就是先看房,常言道看了100間房後就可以買房,看房數量並不是重點,而是在過程中釐清自己對生活樣態該如何具體化,有些別人認為的缺點,可能我們並不在意(例如公設比高、室內坪數小),有些別人認為的優點,我們不在乎(例如在學校對面)。

因此,別人給的建議,多數聽聽就好了(尤其是長輩的意見)。

我們甚至覺得很多號稱“專家”的網紅所講的房地產資訊也是要慎選來聽。

接下來房市會不會隨著央行政策緊縮而反轉,這點我也不知道。

我們是剛需買房,我們的人生歷程剛好在這個時間點是真的需要一間名下自住的房子,所以我們在最後決定要買的當下,也有可能會買在高點的覺悟。

無論如何,對我們而言,能在能力範圍內買到心儀的房子,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買房,真的是自己親身到市場看看才知道自己在乎什麼,別人的經驗和口耳相傳有幾分能應驗,都說不準。

avatar-img
MS. Leona(茹)
95會員
328內容數
雖然才短短三十載的平順人生, 但確有許多煩惱。 如果的事,如果當年怎麼做,當年怎麼想, 可以造就今日不同的我嗎? 無論如何,明天依舊會吹著明日的風。過去的我,無論再細小的事,都形成今日的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S. Leona(茹) 的其他內容
關於租房還是買房,根據年齡、際遇、所處環境、金錢價值觀、口袋深度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身分處境不同,不能足一而論。 但,有人堅持租房永遠比買房划算,以我在2019年婚後的6年租屋經歷來說,絕對是我深度不認同的觀點。 租房子比較省錢? 在剛結婚的時候,我也以為租屋是省錢的選擇。 以當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對夫妻在結婚後的三年內看房的心路歷程,及其對於購房的心理掙扎與轉變。雖然在高漲的房市中,他們曾因害怕價格過高而遲遲未能下手,最終因為出現符合預算且雙方都喜歡的物件而決定購房。文章也提及瞭如何看待債務及通膨影響,並強調購房應以自身需求為導向,而非盲目跟隨市場潮流。
本文探討年輕時未考慮買房的原因,包括經濟環境、個人需求和對房產的認知。回顧自己的經歷,發現許多年輕人在負擔與需求之間的選擇。讓我們瞭解,隨著年齡增長和生活環境的變化,對於房屋價值的看法也會發生轉變。
關於租房還是買房,根據年齡、際遇、所處環境、金錢價值觀、口袋深度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身分處境不同,不能足一而論。 但,有人堅持租房永遠比買房划算,以我在2019年婚後的6年租屋經歷來說,絕對是我深度不認同的觀點。 租房子比較省錢? 在剛結婚的時候,我也以為租屋是省錢的選擇。 以當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對夫妻在結婚後的三年內看房的心路歷程,及其對於購房的心理掙扎與轉變。雖然在高漲的房市中,他們曾因害怕價格過高而遲遲未能下手,最終因為出現符合預算且雙方都喜歡的物件而決定購房。文章也提及瞭如何看待債務及通膨影響,並強調購房應以自身需求為導向,而非盲目跟隨市場潮流。
本文探討年輕時未考慮買房的原因,包括經濟環境、個人需求和對房產的認知。回顧自己的經歷,發現許多年輕人在負擔與需求之間的選擇。讓我們瞭解,隨著年齡增長和生活環境的變化,對於房屋價值的看法也會發生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