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茹有所思

136公開內容

雖然才短短三十載的平順人生,

但確有許多煩惱。

如果的事,如果當年怎麼做,當年怎麼想,

可以造就今日不同的我嗎?

無論如何,明天依舊會吹著明日的風。過去的我,無論再細小的事,都形成今日的我。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為什麼到了房市高點,我們還是決定買房了? 前文所提,我們在三年前(2021年)便開始請房仲幫我們帶看房子,其實在更早之前(約2019),我就有單槍匹馬去看幾間預售屋的經驗,也曾在591找租屋覺得心煩時,順便看了賣屋簡介,算是鍵盤看屋了好一陣子。 因此,在2021年因為家庭成員增加,決定實戰買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對夫妻在結婚後的三年內看房的心路歷程,及其對於購房的心理掙扎與轉變。雖然在高漲的房市中,他們曾因害怕價格過高而遲遲未能下手,最終因為出現符合預算且雙方都喜歡的物件而決定購房。文章也提及瞭如何看待債務及通膨影響,並強調購房應以自身需求為導向,而非盲目跟隨市場潮流。
Thumbnail
我們當時看房也是因為有時間上的壓力,最後買到的那一間,正是在預算內又符合自己各種條件,再加上搶先出高價才買到的。不過,我還是很相信所謂冥冥中命運的安排。就在那個時機找到了那個對的房子,寫上了你的名字 : )
本文探討年輕時未考慮買房的原因,包括經濟環境、個人需求和對房產的認知。回顧自己的經歷,發現許多年輕人在負擔與需求之間的選擇。讓我們瞭解,隨著年齡增長和生活環境的變化,對於房屋價值的看法也會發生轉變。
Thumbnail
我年輕時也沒有考慮買房,最大的原因其實是1.沒有頭期款 2.沒有長輩推力。等到出社會工作多年結了婚還是租房子,原因是用我們繳得起的租金可以住在比較好的地段,若是買房子的話我們繳的起的每月貸款,只能選擇買在較偏遠的郊區,生活機能會比現在差很多。一直到三年前買了房子,真正的助力是房東要把房子收回去了,2是用原來的租金在附近已找不到同樣水準的房源,3是長輩幫忙下有頭期款的著落。才開始找看看有沒有適合的房子可以購入。我的感覺是,對每個人來說,買房算是個人生機運吧~~
過度自信的A 最近聽到標題的話,想起了十年前朋友和我提起的故事。 朋友認識一個教人投資的A,對於選股、看財報都很在行,聽說也曾經在美股市場投資賺了不少錢。 某一天,他相中了某間小公司,認定了它是千年難遇的潛力股,於是一股腦熱就把所有的投資標的贖回,將全部資金集中火力、孤注一擲投資這間他極度看好
Thumbnail
使用信用卡多年,難免會有被盜刷的經驗,就和夜路走多了,難免會請遇到鬼的思路相似(笑)。 第一次被盜刷 談起多年前(約是2019年),也有一次被盜刷的經歷。 那張是元大鑽金卡,第一時間先是收到刷卡email通知,一筆30元消費,深知自己沒有這筆消費可能,便馬上去電通知客服。 客服反應,這是一筆
Thumbnail
我朋友遇過,突然來一筆超級小額的盜刷,類似妳的30元警察說這是在試水溫,一旦當事人沒有察覺,下次就會是大額的了
如果不投資的話,很難支付退休後的生活。 有人問,如果退休後,一個月只能花4萬元,你甘心嗎?難道你就不會想過一個月可以花費10萬元的退休生活嗎? 我針對這題的答案,就是醒醒吧! 如果你現在只能領4萬元的月薪直到退休,怎麼敢奢求退休後,失去了工作收入,還敢肖想有4萬元以上的開銷水準? 這不是
Thumbnail
長輩總是說,要好好念書,考上好學校,將來才能找到好工作。 本篇也不討論,好好念書跟找到好工作有無正相關,只想談談,”找到好工作”的概念根深蒂固在我的心頭上,讓我誤以為這就是財富來源的唯一方法,現在才驚覺,其實這才是我難以富有的問題之一。 什麼是穩定的好工作? 長輩總是灌輸,好的學歷才能找到好工
Thumbnail
我曾經以為,唯一能給我金錢安全感的是存款。 存愈多錢,我的金錢匱乏感才能消除。 這和我在學生時期面對家庭經濟狀況不富裕,沒有零用錢可以自由支配,只能靠著省便當錢、走路省公車錢可能有關。 我的媽媽很有客家人節儉精神,對家用金很斤斤計較,每當我想提出金錢需求,她總是說著家裡最近要繳什麼錢,給足我軟
Thumbnail
好棒的文章,感謝分享
如果,今天你是家長,就讀小學的孩子放學回家和你說,學校A同學家裡好有錢喔!他有好多的玩具、寒暑假都出國玩耶! 請問,你聽了之後,會怎麼和孩子開啟對話呢? 我們的金錢觀,是先從父母的金錢觀開始模仿。 我曾經以為,想要擁有金錢,就只要去找份好高薪工作、好好學習怎麼投資股票基金獲利,就會變得有錢了。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很多人以為理財就只是算一堆數字,數學很難,所以不理財。 我個人認為,理財不是數學,而是哲學。 理財的目的,是為了算出支付理想生活所需要的財富,並且瞭解所有管理金錢的手段,來達到理想生活的目標。 你的理想生活是什麼? 每個人的理想生活都有各自不同的藍圖,這也意味著每個人的理財思維也不會一樣。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