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談過該不該請律師以後,接下來可能更多人有疑惑的是,該怎麼找到適合我的家事律師?
首先應問,你對律師的期待是什麼?
因為自己不會說話,所以找一個能為你出頭吵架的人?那麼律師如果體格好,附加價值還可大一點(笑)。
話說回來,大部分的人著重的應該是律師的法律分析,更現實的是「法官交代的作業交不出來」—法官要求你以書狀答辯、要你用書狀表明什麼【訴訟標的】、提出什麼【爭點整理】,或是【調查證據的聲請】,這些對你來說都太過專業,不會寫或怕寫錯,而偏偏法官又不肯讓你當庭用講的,所以你迫切需要律師的書狀代撰功能。
而其實有些人選擇律師是因為覺得諮詢的時候,發現律師講話很入心,不僅切中要害地點出自己關係中的癥結瓶頸,也能夠聽你一些心理上的難處,某程度來說,這樣的律師還兼諮商心理師的功能。
無論你的期待是甚麼,你都應該親自跟律師了解過以下這些問題:
1. 在這個法律事件中,我所處的座標在哪裡?
(1)程序上是否急迫?什麼時候還要開庭,開過幾次庭?法官給多少時間答辯?是否快要結案,或是程序還早?
(2)實體上有何輕重及優劣何在?法律規定客觀看來,對我是有利還是不利?法官來的公文或是當庭曉諭的話,對我是有利還是不利?
2. 我想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家事案件中--結束婚姻的自由、未成年子女的親權與照顧、探視方案、扶養費分攤、夫妻剩餘財產的分配,這些項目我們通通要可能嗎?對方可能會接受嗎?如果不能全部滿足,那麼我追求的優先順序如何?甚麼是可以接受稍微犧牲的?
3. 律師認為我排定的優先順序是否有機會達成?建議如何處理?有無妥協談判的方案?
4. 律師接下來建議我在訴訟中及在生活中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我該對我的住處、子女作何安排?行動或不行動有何利弊得失?
5. 比較2.跟3.跟4.,我能不能理解或接受這位律師的建議與行動?接受是否過於勉強,尋思以後再改變律師的方向?這位律師將來有可能為我改變他的看法?
6. 律師委任的條件為何?收費與協助處理的範圍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