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為什麼北臺灣沒有引以為傲的棒球場?|政策走走看 ep. 2

"政策走走看"是《開箱指南》團隊推出的全新系列!將鎖定來自政府、施行範圍較為廣泛的公共政策,探討其中的背景故事、點評施行成效、或提出一些見解發想。此系列將與<開箱報告>系列、一同於專題內交替連載,歡迎追蹤專題、持續接收!
臺灣的國球是哪一種球類?
被問到這個問題,相信大部分的讀者和筆者一樣,都會回答「棒球」。
在日本時代由日本人帶入臺灣的野球(也就棒球)並沒有隨著日本人離去而消失,反而繼續蓬勃發展,1960~1970年代在三級棒球(少棒、青少棒、青棒)留下不凡成就,也成為政府宣傳國力的象徵。時至1980年代,成棒也在國際賽有所斬獲,終於催生中華職棒(CPBL)在1990年開打。
數十年來的發展,在民間形成一股巨大的棒球觀戰需求,但球場硬體卻沒有跟上。1959年落成啟用的臺北市立棒球場在1990年職棒開打時已經31歲,雖然經過歷次整建,但腹地狹小的限制無解,在職棒最熱的那段時間,甚至有爬上鐵塔觀戰的奇觀。另外一個限制是天氣。位處副熱帶季風氣候的臺北,遠比盛行棒球的溫帶國家城市更多雨,球賽遇雨中斷時有所聞,早在1980年代就有興建巨蛋棒球場的倡議,並在著名的職棒2年總冠軍賽第7戰事件後,郝柏村的行政院認真下令:臺北市政府想辦發生出一座巨蛋球場吧。

根本就是《國際橋牌社》縮影的臺北巨蛋球場計畫
1991年時,臺北市長是黃大洲。黃市府選定關渡平原建設巨蛋球場,卻被同屬國民黨多數的市議會打回票。1994年陳水扁當選臺北市長,扁市府重新評估後原本選址在松山菸廠(松菸),卻過不了當時的地主‧宋楚瑜的省政府這關。扁市府於是變更計畫,打算在臺北市立棒球場的原址重建巨蛋球場。1998年陳水扁連任失敗、馬英九就任臺北市長,再度重新評估了巨蛋球場計畫。當時已經精省,搬開了省政府的大石頭之後,總算能夠以松菸案繼續推動。
然而就在巨蛋球場還沒有個影子的時候,臺北市立棒球場在2000年就被馬市府停用並拆除,重建為沒有棒球場機能的臺北小巨蛋。該期間臺北市僅存較具規模的棒球場,是1999年落成、當地居民還不允許職棒使用的天母棒球場。2002年職棒解禁以來整整18年,天母棒球場都是職棒在臺北市的唯一場地。
另一方面,定址松菸的巨蛋球場計畫終於在馬市府尾聲的2006年與遠雄企業團簽訂臺北大巨蛋BOT案,2010年郝龍斌市府通過其都市設計審議(都審),於2012年正式動工、2014年上樑,原本2016年就該啟用、完全能夠趕上2017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世大運)的需求。然而在2015年,柯文哲市府以遠雄未按圖施工為由,勒令大巨蛋停工。2016年,行政訴訟判決遠雄可就14個安全工項復工,但到了2019年變更設計才通過都審、2020年真正復工,目前公布的期程是2021年底完工。距離開工9年、距離簽約15年、距離最初構想已經長達30年,經歷5位、8任臺北市長,臺北終於要有巨蛋棒球場了。
外觀接近完成的臺北大巨蛋,圖為東南角,即內野三壘側的外面、道路是忠孝東路。攝於2020年9月。
外觀接近完成的臺北大巨蛋,圖為東南角,即內野三壘側的外面、道路是忠孝東路。攝於2020年9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居住在大台北生活圈、或對於這片區域有興趣的你,歡迎來看看我們對於這個都會未來的觀察與整理。以我們的視角微縮、分拆整個大台北,提供一點客觀事實但佐以一匙未來想像,在審慎考量成長潛力的同時、擺盤出我們能嚮往的生活風格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