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4|閱讀時間 ‧ 約 16 分鐘

旭海草原 水上草原 哭泣湖 安朔部落

    【旭海大草原】健走→彈跳於【水上草原】【哭泣湖】導覽→【馨香森林】(午餐)→【安朔部落】(迎賓舞+小米酒DIY+風味餐)→【民宿】→【阿鳥喂樂團】音樂晚會

    旭海草原

    領隊昨天預告了今天的行程, 因為早上會去水上草原, 所以穿了短褲和涼鞋。 先來到旭海草原, 本來還擔心會有蚊子叮咬, 到達後發現落山風讓蚊子待不住啦! 原本的旭海大草原已遭軍事管制, 這裡是當地居民開發另一處, 位在旭海村東北、牡丹鼻山南麓, 規模較小的草原, 亦命名為旭海大草原。
    昔日的旭海大草原
    昔日的旭海大草原
    旭海草原旅遊資訊站, 位於旭海草原遊樂區步道的起點, 我們沒有進去, 而是走到觀景台眺望牡丹灣。 牡丹灣上方就是九鵬基地, 是高度軍事機密的飛彈射擊演訓區。
    旭海草原遊樂區到了
    旭海草原旅遊資訊站整修中
    九鵬~~在那兒
    九鵬基地
    導覽老師講古
    進入旭海草原步道, 經過時階梯和小徑, 來到大草原豁然開朗, 一大片的白茅隨風搖曳, 猶如柔軟飄逸的美麗雪景。
    時而階梯
    時而小徑
    穿過灌木林踏上大草原
    滾滾大草原
    草原上的白茅
    在草原上俯瞰阿塱壹古道旭海段。 旁邊也有一座涼亭, 但我們沒有進入休息, 繼續往觀海亭前進, 在觀海平台遠眺太平洋, 吹著海風看著海不同層次的藍, 心情也跟如翱翔在天際的老鷹般自在。
    涼亭到了
    涼亭旁的說明牌
    先略過它取右下切觀海亭
    眺望《原旭海草原》
    涼亭牆壁上的圖騰
    阿塱壹古道之觀音鼻
    出發~海闊天空
    往觀海亭
    山窮水盡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觀海樓到了
    來到太平洋
    心情也跟著海風翱翔在天際;如同老鷹般自在
    回頭看看大草原
    接上牡丹鼻山步道回停車場, 途中在旁邊的草叢間蒐集了三角點一枚。 遊客中心旁有攤販開始營業了, 看到恆春半島季節產物雨來菇, 雨來菇又名情人的眼淚, 是真菌和藻類的結合體, 喜歡生長在潮濕的地方。 領隊說午餐就可以吃到雨來菇料理。
    往牡丹鼻山步道
    風超狂的
    牡丹鼻山 (H213M,三等三角點,No.4244)
    雙向道
    發現仙草花
    仙草花
    雨來菇
    雨來菇
    完成草原巡禮與領隊及導覽老師合影

    水上草原

    到東源水上草原前, 淑玲為大家做好心理建設, 基本款是濕到膝蓋, 陷入多深祖靈的祝福就有多深。 身上不要帶多餘的東西, 進入草原東西掉入就送給祖靈了。 拍照和錄影的事, 由淑玲和月清雙機作業, 大家就放開心盡情玩。
    東源水上草原
    開工了
    今天的導覽員「以理」, 長得高大魁武, 講解故作正經但很快就笑場破功, 所以要全程仔細聆聽再判斷虛實。
    今天的導覽老師「以理」(左邊)
    傳說水上草原以前是排灣族放逐惡靈的地方, 是禁忌之地也是聖地, 「以理」說大人這樣告誡小朋友, 當然是因為怕小孩陷入發生危險。 水上草原又被排灣族人稱為「不動草原」, 亦即是「不准動、不准開墾、不准破壞」 的自然溼地草原。 這裡地底湧泉終年不絕, 地上長滿李氏禾和舖地黍, 形成下面是水、上面是草, 走起來像在踩水床般的特殊觸感。 為什麼不能擅入, 除了傳說的禁忌, 其實是因為屬於私人地, 現在社區導覽解說隊租借下來, 有導覽員帶領才能進入。 導覽員的收入會提撥固定比例, 回饋社區課後照顧、老人照護等。 進入之前導覽員進行簡單的祈福儀式, 祈求祖靈的庇佑, 大家喊「瑪莎露(感謝)」後進入。
    乾淨的開始
    說是惡靈放逐之地實際上是怕小朋友誤入危險
    大家戰戰兢兢地走到集合點, 還保持著膝蓋以上乾淨清爽, 接下來要牽手唱歌跳舞, 可就無法獨善其身了。 排序第一的「大頭目」隊員, 在第一首歌開始幾句後就「濕」身了, 奇怪的人性, 期待有人陷下去, 但不要是自己, 所以充滿緊張、懷疑和樂趣。
    先鋪排一下小試身手
    單腳跨步就是第一個《陷阱》
    《頭目(排第一個位置)》最先接受祖靈的祝福
    跳完舞還沒掉入陷阱的人, 也別高興得太早, 要狂奔回岸上才是最大的考驗。 連經驗老到的導覽員, 也有失足的時候。 聰嫂抱著必死的決心往前衝, 卻在最後一哩路時淪陷, 往好處想是得到祖靈深深的祝福啊! 大夥兒到溪裡沖洗泥沙, 玩得不亦樂乎。 回到遊覽車拿了乾淨的衣服, 我們就一路快步往遊客中心, 比搭遊覽車的團員早一步到達, 進入洗手間換上乾淨的衣褲, 繼續接下來東源森林遊樂區的導覽活動。
    步步驚心
    祖靈的祝福來了
    上岸囉
    成果豐碩啊!
    小溪洗腳~這也是部落營造來的
    祖靈顯然很滿意一掃陰霾天氣

    馨香森林

    「以理」先介紹他穿著的傳統服裝, 服飾是以黑、紅兩色為主, 兩大塊傳統圖騰的拼布在胸前, 據說這設計源自於清朝官服。 將獵人圖像刺繡縫在胸前, 讓部落服飾更為威風凜凜。 而且下半身是裙子, 其實搜尋國內外的服裝演進, 工業時代以後才有褲子的形式。
    換裝完畢
    「以理」先介紹他穿著的傳統服裝(兩根棍子是鼻笛)
    東源森林遊樂區又稱為馨香森林, 為國家重要溼地, 面積約十二公頃, 美景如畫的東源湖、 隨風搖曳的水社柳、 清新高潔的野薑花花海、 沉靜優雅的桃花心木森林、 原味十足的石頭小屋, 都是遊客拍照的重要景點。
    團體照
    獨照
    東源湖
    東源湖又叫哭泣湖, 民國25年為了灌溉稻田而開發的人工湖, 排灣族語「kutji」發音近似哭泣, 意指水流匯集,水源不斷之地; 也有人說是日語「qulji」「口」的意思。 哭池湖雖然不大, 生態非常珍貴, 水社柳是一種瀕危的樹種, 會開金黃的花, 所以也叫作金柳。 它還有個有趣的名字「會跳舞的樹」, 因為生長在濕地, 當附近的水面晃動時, 讓水社柳看起來也跟著晃動, 好像在跳著舞。 哭泣湖的金柳是全台最多的區域, 有1500株以上,約占全台40%。 是全臺灣最大的野生水社柳種植地。 「以理」說水社柳屬於台灣原生種, 常有專家特別到這裡來研究。
    東源湖又叫哭泣湖
    會跳舞的樹
    水社柳是一種瀕危的樹種, 會開金黃的花, 所以也叫作金柳
    裝置藝術~不哭了
    哈哈
    哭泣湖並不大, 如果只是單純自己來走的話, 恐怕就只是走馬看花, 透過「以理」的深入解說, 動植物和排灣族人生活的連結, 變得很有畫面和故事。 東源部落屬於排灣族外麻里巴社, 是日治時期從獅子鄉枋山溪上游移居而來。 早年種植水稻, 後因地處牡丹水庫集水區而休耕轉作野薑花, 目前整個東源部落種植面積約五十公頃, 每年6~11月野薑花季, 部落裡花香瀰漫, 又有「最香的部落」之稱。 除了白色野薑花, 還有橘色和粉紅色的喔! 「以理」介紹了野薑花的料理: 野薑花煎蛋、野薑花炒肉絲、 野薑花燉雞湯、川燙如意棒(花柱)、炸野薑花等。
    手上拿的就是如意棒(野薑花柱)
    野薑花在生活上的運用
    黃色的野薑花
    黃色的野薑花
    雀榕上次去里佳部落, 被視為鄒族的神樹。 今天聽到雀榕和小蜂的關係, 榕果小蜂爲雀榕果實而生而死。 母蜂鑽進榕果把卵產在榕果的小花中, 我們稱它為「蟲癭花」, 雄性個體會較有翅的雌性個體早羽化, 羽化後雄蜂會在榕果中尋找雌蜂所住的蟲癭, 找到後將授精器戳進去, 讓裏面的雌蟲癭還沒羽化就受精。 授精後雄蜂就死去了。 母蜂羽化後帶著榕果的花粉離開, 再尋找下一代的育嬰房。
    野薑花
    雀榕
    進入部落每餐都吃到的「奇那富」, 用甲酸漿葉片中包上小米、糯米及內餡, 外面裹上月桃葉, 再綁上月桃莖蒸煮, 吃的時候去掉月桃葉。 在園區看到了甲酸漿葉。 竹子在原住民的生活中也是經常被利用, 長枝竹幼稈綠色, 表面覆有白色粉末, 老時棕綠色。 小枝多數叢生, 排灣族拿來編織手工藝品的材料。 排灣族都稱莎勒竹為La`eLa`c, 竹桿常被取來做成菸斗、篩子等。 另外可編竹簍抓魚蝦, 恆春人以「藤仔竹」來稱呼它, 因為它有如藤般的攀爬本領。
    甲酸漿葉
    以前族人獵人頭完用鼻笛吹安魂曲, 因為鼻氣息聖潔, 練習吹長音開始, 「以理」說年輕時長音可以維持很久。
    周杰倫有一首歌「七里香」, 七里香取名是帶著走七里還很香, 七里香彎曲的枝幹相當有美感, 排灣族人拿來製做成弓。 火燒七里香的草莖之液塗牙齒變成黑亮。
    七里香
    「以理」用葉子模仿動物聲音, 他說這樣可以引出獵物, 但吹出聲音時自己不能移動, 否則可能被另一個獵人當成獵物喔! 這裡也看得到野生愛玉。 白蟻會到樹上築巢, 因爲怕被穿山甲吃掉。
    「以理」用葉子模仿動物聲音
    野生愛玉
    被猴子吃掉的白蟻巢
    荖葉塞在魚裡做料理。 荖葉包檳榔用不同的方式給對方, 代表不同的交情, 連男女表達追求與是否接受, 都用檳榔來表達。 所以檳榔在排灣族具有很深奧的交際意涵。
    荖葉
    大家對「以理」帽子上的羽毛好奇, 一根象徵獵人, 二根象徵貴族, 三根只有長老才能使用。
    二根象徵貴族
    在樹上看到的樹螺, 牠只吃樹上青苔, 且一生都在樹上, 聽說肉質好吃且很乾淨。
    樹螺
    樹螺
    中午在園區內的「馨香森林餐吧」用餐, 超過一點才吃午餐, 飢腸轆轆的狀態下, 忘記將菜色拍照, 從餐廳網頁上下載了一張相片, 菜色大致包括:茶油雞肉、炸溪魚蝦、 過貓沙拉、涼拌豬皮、雨來菇、 奇拿富、地瓜、芋頭、、炒山蘇、 紅藜小米地瓜甜湯。 吃飽飯在桃花心木林中放鬆, 可以躺吊床、欣賞裝置藝術、 喝咖啡、吃小米甜甜圈……。
    馨香森林餐吧
    馨香森林餐吧~午餐
    蓊鬱高大的桃花心木森林
    裝置藝術
    木雕
    裝置藝術
    躺吊床

    阿塱壹部落廚房

    下午到安朔部落體驗製作小米酒, 途中一直看到「大龜文王國」的字眼。 400年前曾經盛極一時的大龜文王國, 位於中央山脈的南端, 屬於獨立自主的酋邦, 經過清朝「獅頭山戰役」, 日治時期「南番事件」, 及後來的國民黨政府推行理蕃與教化, 逐漸被淡忘了。
    遊覽車只能停在大馬路邊, 下車後部落廚房女主人「貝雯」, 帶大家徒步進部落並導覽。 安朔部落位於台東縣達仁鄉, 舊名就叫「阿塱壹」。 達仁鄉人口約3.5千人, 為臺東縣人口最少的鄉鎮。 安朔部落發展以農產為主, 多數年輕人得外移至城市。 部落裡平民、頭目和巫師的社會階層, 依舊存在於族人的日常生活信念之中。 排灣族是個階級分明的族群。 分為頭目、貴族、勇士、平民四個階級, 家族由長嗣(或男或女)來承繼。 身為家中的繼承者, 會受到用心栽培, 但也承載更多期許和責任。 而且無法依照自己的興趣, 到外地發展或選擇職業。 排灣族酋長擁有大批土地, 沒有土地的屬民, 要耕種酋長的土地、 向酋長盡他的義務, 相對的, 酋長也要保護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經過一顆芭樂樹, 果實在私人地以外的範圍就可以採摘。
    安朔村導覽圖
    部落廚房女主人「貝雯」,帶大家進部落並一路導覽
    安朔國小曾經有二百位小朋友
    這位勇士和太太很像誰呢?
    指標很清楚
    部落圖騰
    果實在私人地以外的範圍就可以採摘共享
    到達阿塱壹部落廚房, 「貝雯」為每一位貴賓戴上花圈, 門口擺了茅草與火盆, 跨過茅草有淨身的涵義, 火盆則是傳遞訊息, 過火盆的時候要大喊自己的名字, 讓祖靈知道是誰進入部落。
    門口擺了茅草與火盆: 跨過芒草有淨身的涵義
    火盆則是傳遞訊息
    過火盆的時候要大喊自己的名字, 讓祖靈知道是誰進入部落。
    阿塱壹
    「貝雯」為每一位貴賓戴上花圈
    大家先一起跳迎賓舞, 主人端來小米酒, 喝小米酒要先用手指沾酒, 右邊甩3夏祭好靈, 左邊甩一下驅逐惡靈。 原住民80歲前不戒酒, 18歲前不喝酒。 小米酒好不好喝, 端看釀酒的人, 是否有好心腸和好心情。
    大家繞成圈
    一起跳迎賓舞
    喝小米酒也有許多規矩
    迎賓小米酒
    乾杯
    接著大家圍成一圈坐下, 由「貝雯」的爸爸羅長老教大家認識小米。 聽解說的同時, 吃著「月清」從馨香森林買的甜甜圈, 小米甜甜圈咬起來更有嚼勁。
    「月清」從馨香森林買的小米甜甜圈
    「貝雯」的爸爸羅長老教大家認識小米
    小米可以做奇拿富、麻糬、釀酒……, 是族人重要的主食, 麻雀、猴子、山豬也喜歡吃小米, 所以結穗到收成的一個月時間, 要想盡辦法守護。 採完的小米要先曬乾, 然後用繩子綁成一把一把, 一甲地的小米搭約綁成2000把。
    種小米實在麻煩
    繩子是取自山芙蓉, 把樹皮去掉後使用裡面的纖維乾燥, 從樹皮到變成樹繩, 過程不簡單也費力。 小米綁成一把後, 長短不一的梗要切齊, 長老舉起番刀往下砍, 快速而俐落。
    製作捆紮小米的樹皮繩
    教學中
    個別指導
    撥下樹皮之後搓揉成條狀
    看看羅爸的成果
    多餘的小米梗一刀切除
    接下赤腳搓小米, 讓小米和梗分離, 脫粒完還要過篩、鼓風、去殼, 利用風向跟篩子, 隨著風撒下時, 殼會隨著風吹走 小米往下掉進篩子裡, 如此重覆這樣的動好幾次才會進行搗小米。
    遵循古法以腳踩的方式讓小米脫粒
    過篩去除雜質
    天然鼓風機去殼
    利用石臼搗小米去殼, 搗米的方式男女不同, 男生以前後弓箭步搗小米, 女生則是雙腳平行搗小米。 而且木杵要往中心垂直打, 這樣小米才不會到處散。 難怪上次去司馬庫斯, 解說員說要花整整一天, 才能讓小米變成可煮食的狀態。
    男生搗小米的姿勢
    女生搗小米的姿勢
    雙打
    大家都覺得好累, 怕做出來的小米酒會不好喝, 就在旁邊看著有好心腸、好心情, 「貝雯」的媽媽做小米酒。 小米蒸20-30分鐘, 7斤小米加一顆乒乓球大的酒麴。 把球狀的酒麴搗碎, 平均灑在蒸熟回溫到常溫的小米上, 反覆用手拌勻, 心裡要想著開心的事喔, 不然小米酒會不好喝的! 將揉好的小米放入瓶中加礦泉水封罐, 我們每個人帶一罐回家, 一個月後開罐加水加糖, 再放一星期就可以喝了。
    蒸熟的小米拌入酒麴
    反覆用手拌勻搓成圓球狀
    VUVU說小心這個時候孫女會來偷吃,然後酒醉
    一個一個裝入罐子
    加入約半滿的礦泉水
    一人一罐寫上名字帶回家
    晚餐吃健康的「不煎炸」風味餐, 排灣族人傳統的料理, 幾乎都以水煮、燻烤和醃漬為主, 不僅單純也呼應現代人最重視的養生健康。 小米、紅藜、地瓜、南瓜、鳳梨、 火龍果、芋頭、雨來菇等當令蔬果穀物, 都出現在今天的晚餐。 香噴噴的肉食是用以撿拾來的漂流木燻烤, 刺蔥冬瓜茶順口解渴, 奇拿富使用的小米是自家農田產物。 泰式酸辣蔬果沙拉相當爽口, 地瓜麻糬、刺蔥皮蛋花生、粉蒸排骨、 奇拿富、烤魚、烤豬肉和香腸, 每道菜都很可口, 一會兒就盤底朝天。
    餐廳內竹編天花板
    用餐區
    吃飯了
    三色蔬菜沙拉,最上方是雨來菇。
    刺蔥皮蛋花生
    泰式酸辣蘋果番茄

    阿鳥喂樂團

    回到「我家民宿」已經晚上8點多, 今晚「阿鳥喂樂團」在民宿一樓表演, 「阿繽」原本在台北從事攝影工作, 數年前環島途中受到很多人照顧, 興起回饋的念頭。 來到屏東滿州鄉港仔村, 為當地學童課輔, 阿彬的課輔班不排課程、不教功課,只有陪伴。 鼓勵孩子學樂器而成立「阿鳥喂樂團」。 結合滿州民謠、月琴傳唱, 將旭海地區的故事分享給大家。 跟著樂團唱唱跳跳, 度過美好的夜晚, 期待明日的阿塱壹古道健走。
    「阿鳥喂樂團」在民宿一樓表演
    被抓公差當伴奏
    跳個歡樂的舞蹈
    「阿鳥喂樂團」合照
    「阿繽(最高的那一位)」的作品
    阿鳥喂樂團簽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