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原文:
「三科法門者。陰界入也。陰是五陰。色受想行識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內六門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塵六門六識是也。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惡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對法。外境無情五對。天與地對。日與月對。明與暗對。陰與陽對。水與火對。此是五對也。」
淺譯:
「三科法門者」:什麼叫三科法門呢?就是「陰界入也」。
「陰是五陰,色受想行識是也」:這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
「入是十二入」:什麼叫十二入?
「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內六門眼耳鼻舌身意是也」:這合起來,就是十二入。界呢?
「界是十八界,六塵六門六識是也」:六塵,這是色聲香味觸法;六門,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塵中間,就生出六識,所以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是六識。
「自性能含萬法」:在自性裏邊,包含著一切的法門。
「名含藏識」:所以給它取個名字叫含藏識,就是第八識。你如果轉第八識,就成大圓鏡智。
「若起思量,即是轉識」:你若生出思量,這就是轉識,轉成到第七識;第七識又生了六識,所以說「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出這六門,就見六塵了。
「如是一十八界」:像上邊所講十八界。
「皆從自性起用」:都是從自性生出的用。
「自性若邪」:你自性要是邪了,不正當了。
「起十八邪」:就起十八邪。
「自性若正,起十八正」:你自性若邪,這十八界,就變成邪了;自性若正,這十八界,也就正。
「若惡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你要用得對,你若用得不對,就是眾生;往好的地方用,就是佛用。
「用由何等」:用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
「由自性有對法」:這就是因為自性有這種對待法。
「外境無情五對」:外邊境界,本來是無情的,這都是自性裏,生出來的對待法;這有五對。
「天與地對,日與月對,明與暗對,陰與陽對,水與火對,此是五對也」:什麼叫五對呢?我告訴你們,他要是問天,就以地對,因為地就對著天。你要知道日、月是一對,明與暗是一對,陰陽是一對,水與火是一對,這就是五對。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付嘱品第十〉
原文:
「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
浅译:
「三科法门者」:什么叫三科法门呢?就是「阴界入也」。
「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这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
「入是十二入」:什么叫十二入?
「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这合起来,就是十二入。界呢?
「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六尘,这是色声香味触法;六门,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尘中间,就生出六识,所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是六识。
「自性能含万法」:在自性里边,包含着一切的法门。
「名含藏识」:所以给它取个名字叫含藏识,就是第八识。你如果转第八识,就成大圆镜智。
「若起思量,即是转识」:你若生出思量,这就是转识,转成到第七识;第七识又生了六识,所以说「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出这六门,就见六尘了。
「如是一十八界」:像上边所讲十八界。
「皆从自性起用」:都是从自性生出的用。
「自性若邪」:你自性要是邪了,不正当了。
「起十八邪」:就起十八邪。
「自性若正,起十八正」:你自性若邪,这十八界,就变成邪了;自性若正,这十八界,也就正。
「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你要用得对,你若用得不对,就是众生;往好的地方用,就是佛用。
「用由何等」:用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由自性有对法」:这就是因为自性有这种对待法。
「外境无情五对」:外边境界,本来是无情的,这都是自性里,生出来的对待法;这有五对。
「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什么叫五对呢?我告诉你们,他要是问天,就以地对,因为地就对着天。你要知道日、月是一对,明与暗是一对,阴阳是一对,水与火是一对,这就是五对。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