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淺釋2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機緣品第七〉
原文:
「師曰。汝作麼生疑。曰。一切眾生皆有二身。謂色身法身也。色身無常。有生有滅。法身有常。無知無覺。經云。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者。不審何身寂滅。何身受樂。若色身者。色身滅時。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樂。若法身寂滅。即同草木瓦石。誰當受樂。又法性是生滅之體。五蘊是生滅之用。一體五用。生滅是常。生則從體起用。滅則攝用歸體。若聽更生。即有情之類。不斷不滅。若不聽更生。則永歸寂滅。同於無情之物。如是。則一切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樂之有。」
淺譯:
「師曰:汝作麼生疑」:六祖大師說,為什麼你有疑惑?這偈頌說得清清楚楚的,你為什麼要疑惑呢?
「曰:一切眾生皆有二身,謂色身法身也」:智道就說,所有的眾生,都有兩種的身體。一種是有形相的色身。一種就是無形相的法身。
「色身無常,有生有滅」:色身屬於無常的,有生就有滅。
「法身有常,無知無覺」:法身是有常的,也沒有什麼知,也沒有什麼覺。
「經云」:在《涅槃經》上說。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者」,「不審何身寂滅?何身受樂」:我不知道哪一個身,是寂滅的?哪一個身,是受樂的?是色身寂滅,法身受樂呢?還是法身寂滅,色身受樂呢?
「若色身者」:若色身受樂的話。
「色身滅時」:色身滅了之後。
「四大分散」:地、水、火、風,這是四大;人死之後,四大就沒有了。
「全然是苦,苦不可言樂」:在四大分散的時候,完全是苦的境界,苦得說不出來那麼苦啊!所以在這個苦,就不可以說是樂。
「若法身寂滅」:要是法身寂滅的話。
「即同草木瓦石」:法身就同草木瓦石一樣。
「誰當受樂」:要哪一個來受樂呢?
「又法性是生滅之體」:又法性是生滅的本體。
「五蘊是生滅之用」:色、受、想、行、識這五蘊,是生滅的用。
「一體五用」:在法的本體,生出五種的用。
「生滅是常,生則從體起用」:如果生滅是常的話,則從法體上生出這五種的用。
「滅則攝用歸體」:等到滅的時候,則攝這五種的用,歸還法體。
「若聽更生」:假設要是隨便它更有來生。
「即有情之類,不斷不滅」:這種道理,就是所有有情的種類,都是不斷不滅的;不斷不滅,就是個常了。
「若不聽更生」:假設不可以隨便它再托生來世。
「則永歸寂滅,同於無情之物」:就永歸於斷滅,同草木瓦石無情之物一樣的。
「如是,則一切諸法」:像這樣講的話,所有的一切諸法。
「被涅槃之所禁伏」:則被涅槃法給制止住了,也變成斷滅了。
「尚不得生」:生都不得自自由由去托生。
「何樂之有」:這有什麼可以快樂的呢?志道是這樣講。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机缘品第七〉
原文:
「师曰。汝作么生疑。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经云。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若色身者。色身灭时。四大分散。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若法身寂灭。即同草木瓦石。谁当受乐。又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蕴是生灭之用。一体五用。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灭则摄用归体。若听更生。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若不听更生。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如是。则一切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乐之有。」
浅译:
「师曰:汝作么生疑」:六祖大师说,为什么你有疑惑?这偈颂说得清清楚楚的,你为什么要疑惑呢?
「曰: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智道就说,所有的众生,都有两种的身体。一种是有形相的色身。一种就是无形相的法身。
「色身无常,有生有灭」:色身属于无常的,有生就有灭。
「法身有常,无知无觉」:法身是有常的,也没有什么知,也没有什么觉。
「经云」:在《涅槃经》上说。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者」,「不审何身寂灭?何身受乐」:我不知道哪一个身,是寂灭的?哪一个身,是受乐的?是色身寂灭,法身受乐呢?还是法身寂灭,色身受乐呢?
「若色身者」:若色身受乐的话。
「色身灭时」:色身灭了之后。
「四大分散」:地、水、火、风,这是四大;人死之后,四大就没有了。
「全然是苦,苦不可言乐」:在四大分散的时候,完全是苦的境界,苦得说不出来那么苦啊!所以在这个苦,就不可以说是乐。
「若法身寂灭」:要是法身寂灭的话。
「即同草木瓦石」:法身就同草木瓦石一样。
「谁当受乐」:要哪一个来受乐呢?
「又法性是生灭之体」:又法性是生灭的本体。
「五蕴是生灭之用」: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是生灭的用。
「一体五用」:在法的本体,生出五种的用。
「生灭是常,生则从体起用」:如果生灭是常的话,则从法体上生出这五种的用。
「灭则摄用归体」:等到灭的时候,则摄这五种的用,归还法体。
「若听更生」:假设要是随便它更有来生。
「即有情之类,不断不灭」:这种道理,就是所有有情的种类,都是不断不灭的;不断不灭,就是个常了。
「若不听更生」:假设不可以随便它再托生来世。
「则永归寂灭,同于无情之物」:就永归于断灭,同草木瓦石无情之物一样的。
「如是,则一切诸法」:像这样讲的话,所有的一切诸法。
「被涅槃之所禁伏」:则被涅槃法给制止住了,也变成断灭了。
「尚不得生」:生都不得自自由由去托生。
「何乐之有」:这有什么可以快乐的呢?志道是这样讲。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女兒今年十二歲,小時候大病小病不斷,尤其常常感冒,每次一感冒就會持續咳嗽一、兩個星期都不見好,常常要拖到一個多月病情才會起色。每次感冒都要去醫院驗血後,醫生才會根據驗血結果開藥,但不管怎麼吃藥,病情總是時好時壞,為了這個孩子,父母真是操碎了心。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今年帶的七個班中,有六個班是六年級,這階段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的叛逆階段,很多老師們都不愛帶六年級,能逃就逃、能閃就閃。教學過程中常常遇到愛挑釁的學生,忍得過孩子的百般折騰就過關了;忍不過,還是得繼續面對及努力。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弟子自從接觸牟尼精舍後,開啟了唸經迴向之路,遇到親朋好友都會勸他們誦經;無論是《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或是〈心經〉、〈大悲咒〉……等等,只要是大乘經典,我都會鼓勵他們勤加唸誦並且多多行善布施。
以下一位師姐分享,來文照登:   今日在因緣際會之下,與先生參與協會關懷弱勢的訪視,因而認識一位脊髓協會的總幹事,因訪視的地點在漁港附近,她就載著我們到訪視地點去。受訪者全身癱瘓,需人協助翻身,生活無法自理;母親之前照顧女兒26年之久,從不假他人之手,自己照顧女兒。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十歲以前的我,都乖乖地黏在媽媽身邊,看到人都會躲在媽媽後面,我很怕跟人接觸。媽媽的身體很虛還會心悸,常去看醫生拿藥吃。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女兒今年十二歲,小時候大病小病不斷,尤其常常感冒,每次一感冒就會持續咳嗽一、兩個星期都不見好,常常要拖到一個多月病情才會起色。每次感冒都要去醫院驗血後,醫生才會根據驗血結果開藥,但不管怎麼吃藥,病情總是時好時壞,為了這個孩子,父母真是操碎了心。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今年帶的七個班中,有六個班是六年級,這階段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的叛逆階段,很多老師們都不愛帶六年級,能逃就逃、能閃就閃。教學過程中常常遇到愛挑釁的學生,忍得過孩子的百般折騰就過關了;忍不過,還是得繼續面對及努力。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弟子自從接觸牟尼精舍後,開啟了唸經迴向之路,遇到親朋好友都會勸他們誦經;無論是《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或是〈心經〉、〈大悲咒〉……等等,只要是大乘經典,我都會鼓勵他們勤加唸誦並且多多行善布施。
以下一位師姐分享,來文照登:   今日在因緣際會之下,與先生參與協會關懷弱勢的訪視,因而認識一位脊髓協會的總幹事,因訪視的地點在漁港附近,她就載著我們到訪視地點去。受訪者全身癱瘓,需人協助翻身,生活無法自理;母親之前照顧女兒26年之久,從不假他人之手,自己照顧女兒。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十歲以前的我,都乖乖地黏在媽媽身邊,看到人都會躲在媽媽後面,我很怕跟人接觸。媽媽的身體很虛還會心悸,常去看醫生拿藥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是名凡夫。」 ※前言: 此分之名,昭明太子題為「化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何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凡夫心行之處,住色聲香味觸法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經文: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導讀:   【何以故?此人無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正信希有分第六〉是承先啟後之篇章,茲就其篇章架構整理如下,希望幫助大家理解,溫故知新。 〈大乘正宗分第三〉: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不作有眾生得滅度者之念想,於念而無念,是無念為宗之金剛般若心。行菩薩乘者,體解大乘正宗,應離四相,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妙行無住分第四〉:善男子善女
Thumbnail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初解: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如是離於相,則法體清淨。淨信眾生,生實想,外離一切相,「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是諸眾生,持戒修福,戒定具足,能發慧覺,得人無我、法無我之慧,人法俱空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是名凡夫。」 ※前言: 此分之名,昭明太子題為「化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何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凡夫心行之處,住色聲香味觸法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經文: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導讀:   【何以故?此人無
Thumbnail
先前分享《金剛經.正信希有分第六》的導讀,其中「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採取散詩的方式來呈現,未能細說。〈正信希有分第六〉,出現了「心不取相」、「無法相」、「無非法相」、「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等詞句。「相」和「法」是佛經裡的高頻詞彙,故「無法相」和「無非法相」一直以來都有不同的解釋。根據《金剛
Thumbnail
〈正信希有分第六〉是承先啟後之篇章,茲就其篇章架構整理如下,希望幫助大家理解,溫故知新。 〈大乘正宗分第三〉: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不作有眾生得滅度者之念想,於念而無念,是無念為宗之金剛般若心。行菩薩乘者,體解大乘正宗,應離四相,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妙行無住分第四〉:善男子善女
Thumbnail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初解: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一切善惡都莫思量,如是離於相,則法體清淨。淨信眾生,生實想,外離一切相,「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是諸眾生,持戒修福,戒定具足,能發慧覺,得人無我、法無我之慧,人法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