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危險與書|書是知識與謊言的雙刃劍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借用徵文裡的一句話說:「書的存在,為了製造知識的狂亂,為了讓讀者患上資訊焦慮症。」而書不過是「知識」或「資訊」的載體,確切來說,製造知識狂亂、讓人焦慮的,正是知識(或資訊)本身。
有鑑於網路科技的發達,資訊傳遞不再侷限於傳統的紙媒體,更在網路世界中無所限制地廣泛流通。好處是資訊更容易普及,不再受限於地理條件;壞處是我們必須付出這份便利之中所潛藏的代價──資訊的真偽難辨。

知識傳播的危險

人性本惡:窺隱

不同於傳統紙媒體,透過作者書寫、出版社編輯、印刷,乃至書籍市場,知識的傳遞有其限制,同時也承受了層層考驗,就如演化論一般:「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但在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裡,任何受惠於網路的人類都能暢所欲言,甚至高度隱密的匿名性質,讓許多人為了博取瀏覽量而大放厥詞,把資訊的真偽棄於一旁,以獵奇、窺隱、腥羶的內容來吸引更多人的點擊。
所謂「窺隱」是指窺探隱私。「窺隱」是人類本性,無論人類自己是否有意識地察覺自己對於「窺隱」的欲望,在文章標題寫斗大的「驚爆」、「幽會」、「婚外情」或相類似的男女情慾字眼,幾乎都比其他文章有更好的瀏覽表現──我們還是會管不住自己的手指頭,想要點進去看看究竟是什麼八卦。這就是人類的犯賤之處,愛看又愛罵,邊罵又邊看。
媒體人深諳此道,於是週刊、報紙、網媒,常常充斥腥羶報導,甚至以跟拍、竊錄所取得照片作為封面,滿足人類窺隱的欲望,這無疑是危險的。當以傳遞新知、監督政府為責任的媒體不再以這兩者為目標,轉而以窺探公眾人物隱私的方式,迷惑閱讀者之視聽時,閱讀者的視野必遭蒙蔽,從媒體所提供的片面資訊去認識世界,網路的高度自由性反而限縮了閱讀者的資訊汲取來源,從而喪失「公眾人物的私人感情,與公共利益無關」的覺察。

網路資訊時效極短,人們不再重視真相

又由於網路資訊的快速及可取代性,一篇文章、一篇報導的曝光時間大約只有數個小時,同樣基於取得瀏覽量的意圖,對於熱門趨勢議題常常為了第一時間撰文,而忽略或拋棄事實查證的必要,先寫先贏,如果有錯誤之處,事後查證後再做另一篇平衡報導,或乾脆不寫,閱讀者看過就忘了。
事實上,所謂「平衡報導」的效果並沒有想像中的高,一來閱讀者看過最初的報導,不一定會再看到後續的平衡報導;二來即使看到了後續平衡報導,也未必會顛覆最初那篇報導給予他的認知。不少人對於平衡報導的評價是「硬拗」,不是嗎?

為達成特定目的的「假資訊」

更危險的莫過於基於某種特定目的的「偽造資訊」。會花費心思去偽造資訊並公開散布,一定有其必須達成的目標,比如操弄人心、影響政治。在臺灣事實查核中心於109年12月31日所發布的第753號事實查核報告,對於在LINE通訊軟體上所流傳之「最震撼一幕!德國崩潰!鐵娘子默克爾告別演講近乎失控,她竟這樣評價中國和美國!看完淚流滿面!」影片,正是有心人士東拼西湊,把2018年與2020年德國總理梅克爾的演說剪接在一起,再加上虛構的文字及內容農場式的煽動標題,形塑梅克爾的負面形象。
這支影片的來源不明(也很難查明),但很顯然有特定的政治考量。無論如何,總歸不是出於善意。如果閱聽者對於滿天飛舞的影音或文字資訊沒有足夠的識讀能力,就很容易被類似資訊牽著鼻子走,不經思辨而人云亦云。這種危險,就是人類活在充滿虛假與謊言的世界裡,而這些謊言又無從辨別、難以判斷。到最後,人類所存在的世界裡,究竟還有幾分真實?而我們所相信的真實,何嘗沒有「別人所特意製造出來的謊言」的可能?
「書」身為知識的載體,也是一把雙刃劍,既能發揮知識傳遞的功效,也有散布謊言的危機。但是世界的運作不可能因噎廢食,知識內容的產出、書籍的出版只會越來越蓬勃興盛,或許知識的狂亂早在世界上第一本書籍出版時就已經是註定的命運,但人類對於真理的探究與追尋欲望更加強大,在無數時光推移、四季遞嬗之中,我們仍有幸沐浴於真理。人類唯一遺傳的良性疾病,或許是內心對於知識的渴望越發壯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4會員
54內容數
這個專題裡收錄了筆者自己的職場經驗,以及整體的職場觀察。希望透過這些文章,讓對警察不熟悉的你,能有更深入的理解;讓對警察很熟悉的你,能發自內心地微笑一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律羲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創作者們大概都堅信一句話:「創作的路途都是孤獨的」。當一字一句構築成一篇文章時,總有股莫名的喜悅,我想這份喜悅,任何文字創作者都是相同的,如果沒有這種心理上的支撐,很難在創作的道路上踽踽獨行,「古道、西風、瘦馬,創作人在天涯」。
與其讓我推銷自己的文章,倒不如趁此機會來思考並描繪一下,自己想像中的「文章受眾」樣貌吧。
「所有人都會因為權力的賦予,而變成路西法。」這是我所相信的人性。
要建立付費專題之前,我至少要做好這2項的準備與建設,才能好好地對待專題、對待讀者的期許,這是筆者身為業餘創作者的責任與領悟。
筆者最近接連看了幾篇文章,都與「訂閱內容」有關,對於時下的閱讀風氣與生態,粗略地表達與下自己的看法。
本文私心推薦筆者平常通勤時愛聽的Podcast節目和音樂類型,這是我一天的精神泉源!
創作者們大概都堅信一句話:「創作的路途都是孤獨的」。當一字一句構築成一篇文章時,總有股莫名的喜悅,我想這份喜悅,任何文字創作者都是相同的,如果沒有這種心理上的支撐,很難在創作的道路上踽踽獨行,「古道、西風、瘦馬,創作人在天涯」。
與其讓我推銷自己的文章,倒不如趁此機會來思考並描繪一下,自己想像中的「文章受眾」樣貌吧。
「所有人都會因為權力的賦予,而變成路西法。」這是我所相信的人性。
要建立付費專題之前,我至少要做好這2項的準備與建設,才能好好地對待專題、對待讀者的期許,這是筆者身為業餘創作者的責任與領悟。
筆者最近接連看了幾篇文章,都與「訂閱內容」有關,對於時下的閱讀風氣與生態,粗略地表達與下自己的看法。
本文私心推薦筆者平常通勤時愛聽的Podcast節目和音樂類型,這是我一天的精神泉源!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知識的源頭來自於對世界的研究,知識並非絕對,但藉由學者的不謹慎與自大,研究堆疊出錯誤的成見,研究者一心想著功成名就、想著突破了科學的未知領域,不斷地用謊言告訴自己:「我不可能犯錯的」,那怒顏像是要證明自己的偉大,但在真相下,不過是個笑話,但最好笑的是,大家都相信了。
一個腐朽沒落的角色 本來繁花似錦的五月卻在2020年裡夭折了,那應當是旗正飄飄,海報和邀請函在網路與展場出現,將被集合,被討論,會忙的腳不離地的兩個星期突然中斷消失,像枝頭扯著嗓子正叼啾歡唱的鳥兒霎時間斷了腦袋。 沒有人再奔跑,像遺忘了什麼,甚至無法確認,漫長的日程中一切彷彿理所當然,
「天下第一樓,風沙煙塵中『萬寶樓』。」 這是人盡皆知的的江湖傳言,也是世上最神祕的地方之一。 傳聞中萬寶樓中所藏經典甚多,無所不包,上至天文,下自地理,溯源自上古開荒歷史,乃至於預測未知之藏典皆有。
《危險與書》到底有甚麼關係呢 秦始皇焚書坑儒就是怕會輸 說書人愛藏書就是怕說輸人 撕書人不愛書連輸字都不懂 賭徒們不買書就是怕會賭輸 賣書人兼賣笑不用怕賣輸人 讀書人挑燈苦讀就是怕讀輸 教書人愛讀書不用怕教輸人 小朋友們多讀書沒有輸不輸 大朋友們常讀書智慧不會輸 夫妻情侶讀好書感情不會輸 市
2021 台北國際書展在疫情近日有攀升可能性的趨勢下取消了,方格子原本將與其他五家實體出版單位攜手參展,突來的取消讓我們突然意會到,危險不但離我們很近,還持續地擁抱著我們。
這社會已經變成非黑即白,這個瘋狂世界充滿著海量的資訊,有心人士則從中作梗,讓你成為原地踏步的呆瓜,在這個極端兩極化的世界,究竟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謊言? 書既可以是黃金也可以是炸彈(迷幻藥),你到底是得到的心靈雞湯還是真正的真理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知識的源頭來自於對世界的研究,知識並非絕對,但藉由學者的不謹慎與自大,研究堆疊出錯誤的成見,研究者一心想著功成名就、想著突破了科學的未知領域,不斷地用謊言告訴自己:「我不可能犯錯的」,那怒顏像是要證明自己的偉大,但在真相下,不過是個笑話,但最好笑的是,大家都相信了。
一個腐朽沒落的角色 本來繁花似錦的五月卻在2020年裡夭折了,那應當是旗正飄飄,海報和邀請函在網路與展場出現,將被集合,被討論,會忙的腳不離地的兩個星期突然中斷消失,像枝頭扯著嗓子正叼啾歡唱的鳥兒霎時間斷了腦袋。 沒有人再奔跑,像遺忘了什麼,甚至無法確認,漫長的日程中一切彷彿理所當然,
「天下第一樓,風沙煙塵中『萬寶樓』。」 這是人盡皆知的的江湖傳言,也是世上最神祕的地方之一。 傳聞中萬寶樓中所藏經典甚多,無所不包,上至天文,下自地理,溯源自上古開荒歷史,乃至於預測未知之藏典皆有。
《危險與書》到底有甚麼關係呢 秦始皇焚書坑儒就是怕會輸 說書人愛藏書就是怕說輸人 撕書人不愛書連輸字都不懂 賭徒們不買書就是怕會賭輸 賣書人兼賣笑不用怕賣輸人 讀書人挑燈苦讀就是怕讀輸 教書人愛讀書不用怕教輸人 小朋友們多讀書沒有輸不輸 大朋友們常讀書智慧不會輸 夫妻情侶讀好書感情不會輸 市
2021 台北國際書展在疫情近日有攀升可能性的趨勢下取消了,方格子原本將與其他五家實體出版單位攜手參展,突來的取消讓我們突然意會到,危險不但離我們很近,還持續地擁抱著我們。
這社會已經變成非黑即白,這個瘋狂世界充滿著海量的資訊,有心人士則從中作梗,讓你成為原地踏步的呆瓜,在這個極端兩極化的世界,究竟什麼是真理?什麼是謊言? 書既可以是黃金也可以是炸彈(迷幻藥),你到底是得到的心靈雞湯還是真正的真理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在這個迅速發展的世界中,寫作成為了一種尋找真相和意義的方式。本文探討了閱讀和寫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並呼籲人們重視內在價值和深層的意義。作者希望透過寫作來描繪自己眼中的世界,述說心中的真理,並成為守護知識聖殿、捍衛真理堡壘的無畏戰士。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接收了大量資訊,導致淺碟化思維和人際關係表面化。本文探討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法。
Thumbnail
如果知道每一個進入你腦中的訊息,都對你的大腦帶來了影響,我們會不會慎選接收的資訊呢?如果大腦是棵植物,我們拿什麼餵養這生命?
Thumbnail
最近勤於讀書。 書本來就看得很雜,小說也包山包海,從間諜小說的約翰杜卡雷到偵探小說從瑞蒙錢德勒、勞倫斯卜洛克到李查德,散文新詩無所不包。 我又有個壞習慣,不喜向人借書,因為看到喜歡的句子、章句,總是忍不住折角、畫線。看借來的書就像偷窺別人的性愛生活一樣,不能盡興。 勤於讀書,讀什麼書呢? 讀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在這個迅速發展的世界中,寫作成為了一種尋找真相和意義的方式。本文探討了閱讀和寫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並呼籲人們重視內在價值和深層的意義。作者希望透過寫作來描繪自己眼中的世界,述說心中的真理,並成為守護知識聖殿、捍衛真理堡壘的無畏戰士。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接收了大量資訊,導致淺碟化思維和人際關係表面化。本文探討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法。
Thumbnail
如果知道每一個進入你腦中的訊息,都對你的大腦帶來了影響,我們會不會慎選接收的資訊呢?如果大腦是棵植物,我們拿什麼餵養這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