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碎碎念-1

營養師碎碎念-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其實大部分的時候,我並不想讓人知道我的職業。尤其是在認識新鄰居、新朋友、小孩同學家長做自我介紹的時候,我總是以"公務員"草草交代了事。


raw-image


其實講起來也沒什麼,營養師在美國也是專門技術人員,需要定期進修上課,屬於白領階級,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工作。生活在美國的好處之一是,大部分人(表面上?)好像並不會對職業有太多偏見,畢竟很多藍領階級的人,像是在工地開怪手,或者是幫忙收垃圾清下水道的人,月收入比我還高。而很多住在大都市的公務員,往往因為薪水太低,消費水準太高,所以不得不身兼兩份工作 (我還聽過有三份工作的),下班或是假日去餐廳打工或者是去零售店當銷售,有可能昨天晚上在店裡幫你結帳笑容和藹的大媽,白天搖身一變,變成辦公室裡不假顏色的祕書。

不過,當我一說出:我是營養師。不管之前談些什麼,有起碼超過五成以上的機率,話題會被叉開開始談到食物,像是吃什麼降低血脂肪啦、該怎麼減肥啦、生酮飲食對身體好不好啦這類的話題。有一次我到外地出差,租車公司的大叔聽到我是做營養的,連忙問我吃燕麥片會不會降低膽固醇?!

換個角度想,能夠透過自己的專業知識來幫助別人,也算是一種能累積福報的工作。可是問題就在於營養是一門科學,會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導而改變。10年前奉行的圭臬,現在可能變成不能犯的禁忌。例如白油這種反式脂肪酸,剛剛推出的時候,因為是從植物油中提煉出來的,沒有膽固醇,所以被大家吹捧成奶油的最佳替代品,又因為生產成本低廉,而被食品加工界大量使用,大部分的烘培食品都可以看到白油的身影。不過,當科學家發現這種反式脂肪酸才是血管阻塞的頭號殺手,白油頓時變成過街老鼠,許多食品工廠紛紛捨棄使用,甚至在標示上面特別註明"無"反式脂肪酸!(我不知道已經吃了多少反式脂肪酸了,可能血管已經阻塞一半了吧!)

講這麼多,重點就是,營養這麼學問會隨著不同研究的結果而有所改變。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一再的被最新的研究給打臉。

“不是說吃雞蛋不好嗎?怎麼又叫我開始吃了?"

“魚不是有很多重金屬嗎?那給小孩子吃怎麼行?"

"低脂無糖的飲料不是比較健康嗎? 為什麼不行喝?"

我覺得大部分的人多多少少都對營養相關的知識有所涉獵,不過究竟是有理論根據的結論還是道聽塗說,就很難講,很多時候大家又喜歡以"某人的親身經歷"當作奉行的標準,哪裡知道其實是"吾之蜜糖,彼之砒霜",適合A的飲食建議不見得能用在B身上。老實說,身為營養師的我有很多時候也充滿著困惑,是動物蛋白質好還是吃植物蛋白? 是牛奶比較健康還是喝豆漿? 標準答案會根據不同的年齡、健康情形、和運動習慣而有所改變,這個大概就是營養學迷人而有趣的地方吧~



avatar-img
Jung的沙龍
5會員
35內容數
曾經的台灣營養師, 現任的美國營養師。 執著於各種最新的營養報告。 目標是將各種艱深難懂的研究數據, 簡化為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小常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Ju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很多身體健康的成年人來說,今年應該是打針打最多的一年吧!有些接種比較早的人,現在可能已經挨了四針了
目前為止,預防新冠病毒最好的方式還是打疫苗、戴口罩、和勤洗手,可惜這預防三寶都沒有辦法達到百分之百的效果。然而,想要加強疫苗效果,還得寄望古人的智慧。
2020匆匆過去,眼看2021也將近尾聲,Covid-19病毒也從最初的病毒,逐漸演化到他的子孫們 Alpha、Beta、Delta,本來以為Delta,已經是大魔王等級,只要挺著撐下去,一切就海闊天空了。想不到又來了一個狠角色,Omicron!
對很多身體健康的成年人來說,今年應該是打針打最多的一年吧!有些接種比較早的人,現在可能已經挨了四針了
目前為止,預防新冠病毒最好的方式還是打疫苗、戴口罩、和勤洗手,可惜這預防三寶都沒有辦法達到百分之百的效果。然而,想要加強疫苗效果,還得寄望古人的智慧。
2020匆匆過去,眼看2021也將近尾聲,Covid-19病毒也從最初的病毒,逐漸演化到他的子孫們 Alpha、Beta、Delta,本來以為Delta,已經是大魔王等級,只要挺著撐下去,一切就海闊天空了。想不到又來了一個狠角色,Omi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