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塗說山海經│愛情療妒醫用辭典

插圖來源:pixabay
插圖來源:pixabay
嫉妒心,在現代愛情診療室被歸類為「沒藥醫」的領域,這點古人倒是比我們有想像力跟創作力,於是,廢話不多說,直接來看藥方:
【類】 胡文煥‧明朝 《山海經圖》
《山海經‧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狸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 類,又叫靈狸、靈貓,是雌雄共體的奇獸,牠的外觀看起來是長著頭髮的野貓,傳聞吃過獸肉的人不知妒忌為何物。 有一則傳說,在明朝的雲南,有人發現過「類」的痕跡,當地叫香髦。
吃了不知嫉妒為何物的靈肉,不只古人很想要,現代人也是吧?古人的想像力有憑有據,如果有些動物能不分男女,自成陰陽(自為牝牡),就不會爭風吃醋(有這種肉,兩性專家直接絕跡),類的「食者不妒」藥效就是這樣來的。
黃鳥】 清‧汪紱圖本
《山海經‧北次三經》:「軒轅之山,有鳥焉,其狀如梟而白首,其名曰黃鳥,其鳴自詨,食之不妒。」 黃鳥,居軒轅山,牠的模樣像貓頭鷹,鳥頭為白色,叫聲就是自己的名字,吃牠的肉可以不起嫉妒心。 《山海經》注解說黃鳥是今天的黃鶯,是誤傳,黃鶯不像貓頭鷹,頭也不是白毛,叫聲更不是自己的名字。傳說梁武帝為了治皇后郩徽殘害後宮的妒忌心,派人捕捉黃鶯作成膳食給皇后食用,但於事無補。
根據維基百科,有一種貓頭鷹叫「鬼鴞」,繁殖方式為一雄多雌和一雌多雄,按照古人思惟,應該很羨慕這種鳥「一對多」的異性緣,還能不出麻煩,順利多子多孫,因此延伸出「食之不妒」秘方,如果以鬼鴞為想像藍圖,萬分合理,再看鬼鴞的照片,說是白毛也不為過(其實是黑白毛混搭)。
甘庶sugar cane不知道這算是竹或是甘庶(?),我的關鍵字確實是打sugar cane,反正是不認真圖解,好玩的是甘庶英文叫條狀的糖(甜到不行),也許《山海經》的栯木原型該參考甘庶非梨木
《山海經‧中山經》:「又東三十里曰泰室之山。其上有木焉,葉狀如梨而赤理,其名曰栯木,服者不妒。」 栯木,長在泰室山,葉的形狀像梨木,卻是紅色紋理,據說吃了可以不起妒心。
這帖防妒藥方,與前面兩帖基調不同,具備專業醫學基礎,有對症下藥的意涵。梨,在中醫系統裡有潤肺開胃的功效,《紅樓夢》的王道士就胡謅過一種湯藥「療妒湯」,材料是秋梨、冰糖和陳皮,他的說法是「這三味藥都是潤肺開胃不傷人的,甜絲絲的,又止咳嗽」,雖然是胡說八道亂扯一通,仔細研究,若要治「妒火」,潤肺開胃有養生功能,就愛情心理學來看,「甜滋滋」的確是心情上的良藥(還不苦口唷),生理與心理狀況都顧及,其實,糖(sugar)在西方的神秘魔法用途,用於調配愛情魔藥。
可見,「梨」在《山海經》的年代,有醫學地位與愛情地位,否則,山上那麼多花草樹木,古人何必選梨木防妒?至於葉子為紅色紋理,當然是古人想神聖化掰出來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日常的流浪,故事的沃壤。 專門用來放故事的記事本,自己創作的一千零一夜,除了原創故事,還有經典說書單元「聊齋‧聊哉」和「塗說山海經」。能在這本札記翻到完整的故事有:《此物不相思》、《月光下的三個杯子》、《心溜軌跡》、《耶加雪夫的思念》、《痴魅一夏》、《暗戀術語》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