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手記║大內與小兒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於是時間來到了二月二十一日。
  照片已是上學期最後一科離站當天,下班時匆匆拍的了。此時已放完有史以來最短的兩週寒假,並過完農曆新年,輾轉又要開學。
  在上一篇文過後,又陸續經過內科與小兒科的洗禮,並考完各自的離站考。
  當初要進內科之前,還蠻期待的。畢竟這是一個相對古老的領域,小時候對於白袍醫師們的刻板印象大略就停留在這裡,又或是穿著綠色手術服的外科醫師亦是。而內科知識的確深博廣大,大概窮盡一生也難以學完,但看著老師和學長姐們,把這些知識用在病患身上,病就好了,就會深深體會到這些知識的價值所在。
  小兒科也是個有趣的地方,小孩其實不同於縮小的成人,解剖構造、檢驗數據都會不太相同,因此要學的東西其實也沒比較少。特別是在聽早產兒照護時,瞭解如何可以讓超小的早產兒,健健康康的步入一般成長階段,就會覺得這真是太驚人了!兒科的小病患們都很可愛(註:也有些是大孩子了,小兒科定義可到18歲),而老師們對病人們也都相當耐心與親切。
  比起初入醫院,現在的確更熟悉醫院的環境與運作模式;但若說知識的增長,卻又不免困惑於自己究竟進步了多少,或其實仍只是原地踏步而已。仔細算來再一年半便應是個正式執業的醫生了,偶爾的確驚異著,這樣的成長速度,是否真足以跟上往後的醫療業務所需。
  明天就要進婦產科了,一個迥異於之前見習的領域,且又和婦女息息相關的科別,也是令人期待。
avatar-img
1會員
18內容數
這裡收錄了一些日常軌跡, 多為記敘和心情隨筆, 歡迎喜歡這些文字的人來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mileyseason1022 的其他內容
  不知不覺,進到見習也過了快三個月,實則換算下來也差不多是見習第一年三分之一的時光。從第一站的家庭醫學科,進到各小科,再回到神經內科、精神科。
  不知不覺,進到見習也過了快三個月,實則換算下來也差不多是見習第一年三分之一的時光。從第一站的家庭醫學科,進到各小科,再回到神經內科、精神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小兒科可以看到18歲? 病房驚見媽媽叫小孩閉嘴? 不要再被我的農場標題騙了,進來自己讀一讀唄!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與臨床最最接近的時刻… 應該很多人知道讀護理的必經之路就是實習,而且專科是兩次一小一大,此時此刻的我還沒成年就在經歷三個禮拜的小實習,第一次以實習護生的身份踏入臨床與病人、家屬、學姐互動
Thumbnail
護理系畢業後,首次進入加護病房的經歷。透過真實的故事,分享護理人員工作的細節和挑戰。
終究還是閒不下來,結束了醫院短暫的育嬰職代工作後,我休息了幾個月,陪孩子度過了寒假與過年。又找到一個工作,這次來到大學當專案助理,開車要將近半小時,因為塞車的關係,來回里程數18公里,我在還沒回家帶小孩就是在另一個大學(頂大)的學院辦公室工作,這次想著也要回頂大工作,但面試了好幾個工作,終究沒有被青
Thumbnail
分享醫學生在一般外科實習的經驗和心得,包括在實習中學到的技能和遇到的挑戰。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醫學生在家庭醫學科實習期間的主要內容及經驗心得。在實習期間,醫學生主要進行報告作業、自主學習和觀摩學習,並分享了自己在病房探訪病人、與病人家屬溝通的經驗。作者認為在舒適的生活環境中學習得相對較少,心得也會比較減少。
因執行一個研究計畫的機緣,進入一年級班級觀察學童,短短七日的觀察,與可愛的孩子們的互動讓我格外深刻,因為過往工作,我接觸的多為成人與長輩,因為工作關係和一群孩子相處還是頭一次,感覺很新鮮,加上自己距離國小的時代已久遠,有種重返校園時的感受。
Thumbnail
每年下學期都有一屆剛完成解剖課的學生來上生死學,從完成自大體老師身上學習知識,之後包括一連串生命儀式:縫合大體老師、告別式、到追思大會,乃至到大體老師家屬家訪,與家屬延續與大體老師的關係。無論在心理或社會層面上,都經歷了對自己和他人死亡命運的思考。
Thumbnail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
Thumbnail
小兒科可以看到18歲? 病房驚見媽媽叫小孩閉嘴? 不要再被我的農場標題騙了,進來自己讀一讀唄!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這是我第一次與臨床最最接近的時刻… 應該很多人知道讀護理的必經之路就是實習,而且專科是兩次一小一大,此時此刻的我還沒成年就在經歷三個禮拜的小實習,第一次以實習護生的身份踏入臨床與病人、家屬、學姐互動
Thumbnail
護理系畢業後,首次進入加護病房的經歷。透過真實的故事,分享護理人員工作的細節和挑戰。
終究還是閒不下來,結束了醫院短暫的育嬰職代工作後,我休息了幾個月,陪孩子度過了寒假與過年。又找到一個工作,這次來到大學當專案助理,開車要將近半小時,因為塞車的關係,來回里程數18公里,我在還沒回家帶小孩就是在另一個大學(頂大)的學院辦公室工作,這次想著也要回頂大工作,但面試了好幾個工作,終究沒有被青
Thumbnail
分享醫學生在一般外科實習的經驗和心得,包括在實習中學到的技能和遇到的挑戰。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了醫學生在家庭醫學科實習期間的主要內容及經驗心得。在實習期間,醫學生主要進行報告作業、自主學習和觀摩學習,並分享了自己在病房探訪病人、與病人家屬溝通的經驗。作者認為在舒適的生活環境中學習得相對較少,心得也會比較減少。
因執行一個研究計畫的機緣,進入一年級班級觀察學童,短短七日的觀察,與可愛的孩子們的互動讓我格外深刻,因為過往工作,我接觸的多為成人與長輩,因為工作關係和一群孩子相處還是頭一次,感覺很新鮮,加上自己距離國小的時代已久遠,有種重返校園時的感受。
Thumbnail
每年下學期都有一屆剛完成解剖課的學生來上生死學,從完成自大體老師身上學習知識,之後包括一連串生命儀式:縫合大體老師、告別式、到追思大會,乃至到大體老師家屬家訪,與家屬延續與大體老師的關係。無論在心理或社會層面上,都經歷了對自己和他人死亡命運的思考。
Thumbnail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 這是我們幫孩子挑選幼兒園的經歷。回想他人生的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篇文章將分享我對於何時應該上幼兒園、公幼還是私幼、需不需要學雙語、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還要面對的是孩子生病、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