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3/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李潼文學走讀」導覽系列 安農溪畔的沈思

文|蘇麗春
走讀李潼的宜蘭書寫,路徑二書單
走讀李潼的宜蘭書寫,路徑二書單
李潼《臺灣的兒女》系列小說十六本中,若要我只推荐一本的話,那鐵定是《夏日鷺鷥林》,為什麼對這本書情有獨鍾呢?
這本小說的場景是安農溪畔的分洪堰公園,在還沒整治成現在碧草如茵的河堤之前,河道兩側雜花生樹,靠近柯林那邊的樹林,有一片鷺鷥林,隔著河岸,看潔白的身影拍翅飛翔,遨遊天地間,非常愜意。
在安農溪和分洪堰還沒有像現在這麼高知名度前,這兒是專屬少數人的秘境,偶而到此遊逛放空,享受浮生半日閒的樂趣,是人生一大樂事。
李潼把二十多年前安農溪粗獷原始的風味封存在《夏日鷺鷥林》裡,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心情也跟著飛躍。
「……公園的螃蟹草,平整翠綠,有三座木造涼亭和兩座水池,看來清新雅致;但見不到一個人,只聽見鳥的啼叫浮在訇訇的的水聲上,卻看不到水,也見不到鳥的踨影。」
「這座無人公園,在兩條堤防交叉的三角地帶。堤防上的小路,延伸到盡頭,出現一座筆直水泥石橋。橋有不銹鋼欄杆護著,橋寬只容一個人行走,橋下兩旁是五節芒草叢和野薑花叢。這時節都不開花,只這麼一大叢、一大片地浸泡在河床軟泥,隨河風擺動。
李潼用筆寫生,把當年分洪堰公園的景物素描下來。時光流轉,而今走上這段河堤,只見修剪平整的草地,五節芒、野薑花早已不見踨影。
書中描寫分洪堰大水壩這一段,生動、逼真,讓人彷彿聽見轟隆的水聲。
「你們走了二十分鐘,滔滔的水聲愈來愈響亮,鳥啼被水聲遮掩了。迎面一座高大水壩,壩下的十扇水閘門開啟,泥濁的溪水翻湧出閘門。你們行走的細長石橋,跨過洶湧溪水,銜接在閘門正中,橋墩被水撞擊,橋面顫動。」
沒有到過分洪堰的朋友,透過這些文字描述,想必已在腦海裡留下分洪堰公園的影像,感受到李潼對這裡的喜愛。
定居在羅東的李潼是透過一個外地朋友的介紹得知分洪堰這個地方,他第一次到訪時,印象深刻,他說:
「我發現那個地方真的很不錯,而且那個時候,分洪堰還沒有疏浚,閘門裡有一塊地,長了很多樹,像臺灣相思、一些雜木,有好多鷺鷥在那裡。我去那邊的時候,剛好颱風過後,水好大,水聲隆隆,講話都聽不到聲音,而且第一次有一點怕,覺得腳麻麻的。」
李潼還分享,有一次他去分洪堰,剛好下大雨。
「我當時寫的時候也是有一點辛苦,時常去分洪堰,那邊不管什麼時候去都沒有人。我就坐在那邊,或是走來走去,也沒有特別做什麼事,有一次下大雨,我就躲在閘門底下,躲一、兩個小時,好冷、冷得發抖。」
透過李潼的親身說明,讓我們更貼近他的心情,感受到分洪堰的獨特魅力。
除了分洪堰的地景描述外,《夏日鷺鷥林》小說裡有很多篇幅敘述鷺鷥的生態觀察,書中的關鍵人物是「小修叔」,小修叔是誰呢?李潼施展他的魔法,將現實中的人物請到書中來,「小修叔」的人物原型就是「徐仁修」,徐仁修是一位喜愛大自然的作家,他在《動物紀事》這本書裡有白鷺鷥觀察的紀錄,李潼將這些紀錄轉化成小說中的情節。
《夏日鷺鷥林》除了地景、生態觀察外,還有深刻的人生哲學思考,資優生、殘障人士,人活在世上的價值是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些都是李潼想要帶領大家去思索的問題。
【走讀台灣—李潼的宜蘭書寫】
※路徑二│少年陳穎川的《望天丘》奇幻旅程
‧走讀路徑:羅東轉運站-羅東運動公園-三星槍櫃城-三星安農溪(電火溪)分洪堰風景區-蘇澳砲台山+金刀比羅社-南方澳南天宮-南方澳內埤海灘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