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11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當食道『力』不從心: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測(HRIM),抓出食道蠕動異常的逆流!

/案例/
有位30歲出頭的女患者來我的門診。她的身型相當清瘦,是那種一看就知道不健康的瘦。當她把健保卡交給我時,手臂細到像只有皮包骨,皮膚也是暗沉、沒有光澤。我心想,這位患者問題可能很棘手。她告訴我,發生胃食道逆流已經5年多了,起初時好時壞,最近3年症狀突然變本加厲,吃完東西、喝完水沒過多久,就會馬上逆流到喉嚨,她感覺很痛苦,連飯都不太敢吃。即使如此,仍會被口水噎到
這幾年,她看遍大小醫院、醫師與專家,胃鏡做過4、5次,檢查出來連發炎都沒有。醫師開的藥(號稱最好的胃藥)她都乖乖吃,病情卻一直沒有改善。後來,有醫師覺得她是功能性問題自律神經失調,要她去身心科找答案。只是身心科看了、藥吃了,逆流還是持續,而且人越來越瘦,於是她來胃食道逆流中心找我,尋求最後的希望。
慎重起見,我隔天就幫她急做了胃鏡,確實賁門口一點發炎現象都沒有,賁門沒有鬆弛,胃也沒事,就像她以前醫師說的結論。但我發現,她的賁門口似乎像打結一樣,關得很緊,就連胃鏡探入都用奮力一推才能通過、推進胃部。此外,食道寬鬆,食道黏膜有點浮腫,上面還卡了一些食物碎屑。觀察至此,我心裡的結論大致底定。
不過,還需要進行一個檢查才能確定。
當天,我為她執行了「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這是為了更精確觀察她的食道功能,結果發現在做喝水測試時,她的食道幾乎沒有蠕動,且賁門(下食道括約肌)完全沒有因為有液體通過而放鬆。最後確診為「食道弛緩不全症(achalasia)」第一型。她過去5年的症狀,應該就是「食道弛緩不全症」所引起的,這是一種慢性進展的食道肌力功能性異常的疾病。
後來,她接受了內視鏡手術治療後,症狀改善非常多,人生就此逆轉,再也沒有逆流的症狀了,人也胖了回來了!她回診時時,那種重新拿回人生掌控權的微笑,讓我充滿動力,是我繼續為這樣患者努力著的動力。

不少病人的胃食道逆流反覆在發生,明明已經不喝咖啡、不吃甜食,配合調整生活、規律作息,再加上藥物治療,總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接受「無效宣告」,偏偏胃鏡看起來都沒什麼大問題,甚至心臟和其他器官的檢查都做了,「怎麼還是沒感覺?」這時,就要懷疑是不是消化道的功能性問題了!(延伸閱讀/咖啡這樣喝逆流不上門)

什麼是功能性問題?

臨床門診中,總會有幾個是沒隔多久就看到的熟面孔,這些「忠實顧客」通常都是已經排除器官病變的可能、需要長期藥物治療的功能性異常病人。功能,指的就是器官有沒有「盡忠職守」,任務達成率有沒有到100%。身體像一部機器,一個小齒輪沒轉到位,雖然短時間內不至於影響整體機器的運作,但偶爾就來個小毛病,長期下來難免全身都不對勁。

消化道功能異常,牽一髮而動全身
由於工作壓力大、生活步調快、飲食習慣不佳等,消化道功能異常是現代社會很常有的現象,常以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脹氣、腹痛、便祕、拉肚子等表現。消化系統遍布神經,被稱為「第二大腦」,一旦某個環節出錯,影響的不光是消化,還包括食欲、情緒、睡眠等,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延伸閱讀/胃在求饒的5大地雷飲食法)

食道功能異常,食物就會「走回頭路」!
食道是肌肉組成的中空通道,上段是大腦可以控制的骨骼肌,中下段則是由自律神經調節的平滑肌所組成。食道位於消化過程的第2個關卡,其上端與末端各有1個括約肌,分別連結咽喉與胃,而且都只有在食物通過時才會開啟。食道具有彈性,沒有進食的時候呈現扁平狀態,食物通過時會擴大成管狀,並借助食道壁肌肉的規律蠕動,將食物往下推送到胃部。不論是上食道括約肌、下食道括約肌或食道壁的平滑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避免食物「走回頭路」,萬一這幾個肌肉功能異常、偷懶或罷工不幹,就會......。
上食道括約肌無力
上食道括約肌無力很容易發生胃咽喉逆流,就是胃酸逆流到食道後,繼續往上衝,突破上食道括約肌的阻擋,流到咽喉與喉嚨。由於食道黏膜比胃脆弱,咽喉黏膜又比食道脆弱,喉嚨黏膜又更脆弱,所以在逆流次數正常範圍內(每人每天40次左右),食道通常不會有感覺,但流到咽喉,只要一次就可能受不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跳過食道胸口灼熱的症狀,直接就慢性咽喉炎的原因。
下食道括約肌無力
下食道括約肌就是賁門,賁門關不緊,是胃食道逆流的原因之一。一旦賁門關不緊,胃酸或食物就容易在胃部進行蠕動時溢出胃口,向上逆流到食道。由於逆流的物質多半以強酸性(如胃酸)或鹼性(如膽汁)為主,所以每次的逆流都在刺激食道黏膜。逆流次數在正常範圍內,身體還能承受與及時修復,萬一逆流反覆發生,恐怕會導致發炎或食道病變。(延伸閱讀/胃食道逆流3大原因)
食道壁平滑肌無力
食道平滑肌蠕動不給力,是導致胃食道逆流症狀加重的因素之一。因為食道收縮力道不足,不僅會影響食物消化的速度,也會使胃酸逆流到食道時,要花更久時間才會再被送回胃裡,這意味著食物在食道停留時間變長。這最常見於反覆胃食道逆流的病人,因為食道受到刺激而慢性食道發炎,除了會導致食道黏膜病變,也會造成食道肌肉無力。(延伸閱讀/胃食道逆流與癌症最近的距離)

我的食道有偷懶嗎?-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測

想要有效治療胃食道逆流,必須了解胃食道逆流的致病原因,要知道病人有沒有功能性異常的問題,尤其是上食道括約肌、下食道括約肌與食道蠕動的功能。釐清之後,才能夠對症治療。通常會建議已經吃藥治療一段時間,卻沒有明顯改善的病人進行「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測」或「食道酸鹼值檢測」。以此找出有功能異常的病人,並給予更精準的治療方案。(延伸閱讀/食道酸鹼值檢測的關鍵報告)

什麼是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測?
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測(High Resolution Manometry)是評估食道蠕動功能、上食道括約肌與下食道括約肌(即賁門)壓力的一種檢查,在分別測量上下括約肌與食道肌肉的長度的同時,一併量測食道在靜止(未進食)與吞嚥時的壓力或蠕動能力,另外還有上下括約肌關不關得緊,透過導管感應器把檢測資料回傳至電腦紀錄與分析。
誰需要做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測?
通常會建議溢胃酸、火燒心、咽喉或食道有異物感、非心因性的胸痛、吞嚥困難的人接受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測。此外,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測被做為胃食道逆流手術治療前後評估成效的一種方式。舉例而言,若檢測結果發現胃食道逆流明顯是受測者下食道括約肌(賁門)無力,以致胃口關不緊、胃酸不受控制,就表示以藥物治療的失敗率或復發率比較高。
誰不適合做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測?
在某些特定的狀況下,是非常不建議進行食道壓力檢測,其中包括無法合作或意識不清、處於氣喘發作期、嚴重心衰竭等心肺疾病、7天內曾接受上消化道手術、已知或懷疑有臟器穿孔、超過24小時但小於14天內曾有強酸強鹼導致的上消化道腐蝕,至於近期內有心肌梗塞患者,則需會同心臟科醫師評估能否執行。
檢查前需要禁食嗎?檢查後要住院嗎?
進行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測前,必須空腹8小時以上,至於是否停用慢性病或其他藥物、是否禁水等,與醫師討論後,會再視個人情況決定。檢查時,醫師會將金屬導管放入鼻腔並向下探入食道,接著平躺於檢查床上,醫師會小量注入食鹽水至口腔,讓受檢者吞服10次,並透過螢幕直接查看檢測結果,以得知食道、上下食道括約肌收縮力量有無異常。全程大約20分鐘即可完成,不需要住院。(影片/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測這樣做!)

胃鏡報告沒問題,需要檢查食道功能嗎?
相較於「食道壓力測試」或「食道酸鹼值檢測」,胃鏡檢查報告提供的是間接訊息,只能從食道、賁門、胃部所呈現的樣貌,如胃部潰瘍、食道黏膜潰瘍、異常增生、病變或幽門桿菌等,專科醫師會藉由觀察到的資訊,來判斷逆流的有無或嚴重程度,臨床數據顯示,有將近半數的胃食道逆流病人,胃鏡檢查並不會發現異常。很大原因是胃食道逆流雖然是「持續性」卻不是「一天到晚在發生」。加上胃鏡不能直接看到實際逆流狀況,包括症狀發生的頻率、時間等,對於病情掌握度較低,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明明胃鏡報告都OK,卻始終擺脫不掉胃食道逆流。(延伸閱讀/零痛感胃鏡新選擇)

賁門太有力,也是一種病-食道弛緩不全症

在未進食、賁門收縮的狀態下,食道括約肌的壓力平均為13mmHg至43 mmHg,低於10 mmHg就算無力,但若連吞嚥都維持在15mmHg以上、無法放鬆,也是一種病態,被稱為食道弛緩不全症(Achalasia)。

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有什麼症狀?
食道弛緩不能症早期會伴隨著食道收縮不同步而無法有效將食物推進胃裡的問題,晚期則會因為食道長期被撐開(食物停留過長時間而造成),整段食道無力而引起食道脹大如大腸。還可能因為食物卡在食道、無法下到胃部而嘔吐,最後可能由於無法進食,體重下降,成為標準紙片人。

食道弛緩不全症可以治療嗎?
食道弛緩不全症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效果都相當好。不過,由於很多症狀和胃食道逆流類似,經常因此被誤診為胃食道逆流,甚至因此長期服用藥物卻不見緩解,這時就須仰賴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測做診斷。目前治療食道弛緩不全症以手術為主,包括內視鏡氣球擴張術及經口內視鏡肌肉切開術(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

【最新消息】

食道壓力檢測健保有給付啦!

自2021年3月1日起,若符合下列適應症,且健保將給付「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測」。每人每年最多可執行1次,如有接受內視鏡或手術治療,則最多可執行2次。
  1. 吞嚥困難,經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或食道攝影檢查評估後,疑似食道蠕動功能異常疾病(如食道弛緩不能症者)。
  2. 難治性之胃食道逆流症狀(持續的火燒心、胃酸逆流、不明原因胸痛、慢性咳嗽、氣喘、喉嚨異物感或聲音沙啞),經相關專科醫師診查後,經上消化道內視鏡或24小時食道酸鹼度測定檢查後,且經藥物(如質子幫浦抑制劑、PPI)治療8周以上反應不佳者。
  3. 18歲以下兒童及嬰兒胃食道逆流症狀(如持續性嘔吐、火燒心或胃酸逆流、不明原因胸痛、慢性咳嗽、難治性兒童氣喘、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嬰幼兒呼吸中止或心搏過慢),經相關專科醫師診治4周以上反應不佳者。
  4. 18歲以下兒童及嬰兒因吞嚥困難,進行胃造瘻術(gastrostomy)之術前評估。
  5. 食道蠕動功能異常疾病(如食道弛緩不能症)接受內視鏡治療或手術治療後之評估。
  6. 胃食道逆流症患者接受外科逆流手術治療前之評估,及術後仍有符合前述症狀之追蹤。
※禁忌症
  1. 造成食道管腔狹窄或阻塞之良性食道疾病或惡性食道腫瘤。
  2. 食道破裂。
  3. 食道出血。
  4.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