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舉目所及 14,我所經歷的塑造現在的我

一年365天,每天在IG限動連載的雜談(IG帳號「壹肆說」@es_es_say)。
2021/03/08-2021/03/14
許多事情就像化學反應不可逆,在改變的過程得到或失去了部分無法回復的東西,即使是電腦操作的上一步也並非無限,過程中太久遠到暫存記憶體不記得的東西,是找不回來的。
雖然情境不完全相似,每次因為電腦當機而丟失檔案,在懊惱之餘只能盡量要求左手記得五分鐘按一次快捷鍵進行存檔。
我所經歷的塑造現在的我,抽絲剝繭、追本溯源、拉著線頭往回走,未必能找到究竟是哪句話哪本書哪個人哪個事件哪個瞬間造成改變,有些難以描述、無以名狀的東西,需要時間的累積沉澱和發酵。
時常是回神才發現,原來現在的自己是現在這個樣子,在前進和舒適之間開疆闢土,踩著草走出自己的路。
總是會有新出現的喜歡的東西(最近心頭好是全聯出品的一塊淡雪乳酪蛋糕草莓口味),也會有待在身邊很久的東西(我有一件棕色厚外套已經穿超過十年以上),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舊的還在新的還是會來。
以自己為座標去看,所有東西都是來去匆匆地東奔西跑,會躊躇、會糾結、會彷徨無助、會原地踏步的只有自己(和我的腸子),把距離稍微拉遠,我們和其他的小點其實沒什麼不同。
想要獨善其身,又想和這世界有些關聯,於是將鏡頭重複著拉近拉遠,學習如何聚焦在自己身上,同時擁有宏觀視角,像是踩在兩根竹竿之間跳舞,稍微鬆懈便會手忙腳亂。
雖然一直諸多抱怨,人類天生就是群居生物,無關願意或不願意,我們無法獨自存在,要是所有生活必需的東西都得親手從源頭執行,根本困難到可以直接原地死亡。
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到商業時代,依賴程度注定比想像中的古人更高,紙張要從纖維、衣服要從布料要從棉花,我們還是會做這些事情,在種田遊戲的畫面裡。
完成任務就可以得到報酬,然後再去完成下一個任務,或是為了做某件事情,必須先去做另一件事情,當把描述精簡到只剩基本名詞,螢幕裡的遊戲和現實中的工作,好像其實差不多。
有些遊戲每日上線會有登錄獎勵,有些工作準時上班會有全勤獎金,有些遊戲很難破關,有些工作老闆很擊敗,若是可以自由選擇,相信很多人會選遊戲(我也會),如果你是選工作的人,請收下我的尊敬。
以物質世界的角度來看,工作是賺取收入、得到生活必需品的方式,具有真實存在的價值,卻很少有人喜歡。
或是喜歡的人都不說,所以市面上常見的是討厭工作的抱怨。
我們不會去玩沒興趣的遊戲(理論上不會,同儕壓力那是另外的話題),卻會去做沒興趣的工作,如果大多數的人覺得大多數的工作很無聊,這樣無聊的究竟是工作還是人,工作是人創造的,所以兩倍無聊的其實是我們自己。
從學生時代就開始覺得無聊,不是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有興趣、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而是對所有的人事物都沒興趣,包括自己這個正在呼吸吃飯睡覺活著的存在。
生活被按在課本前面,不論什麼都是「以後再說」。
結果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後跌跌撞撞地學會,碰壁了摔了沒死於是學會,遇到事情該如何反應,和人相處該如何反應,這些待人接物及進退應對,直到逼近眼前的時候,在擦傷與眼淚裡困惑,在慌亂和茫然裡決定。
不是只有破皮才算擦傷,不是只有哭出來才算眼淚。
相較於其他生物,我們建了這麼多學校、編了這麼多教材,在漫長的幼年期裡坐在書桌前用功,那些在生活裡需要的能力,荒謬地什麼也沒學會。
故人西辭黃鶴樓、三點一四一五九、氫鋰鈉鉀銣銫鍅、匈奴鮮卑氐羌羯,這些倒是記很熟。
除了養出肥美的鴨肝,坐在教室裡十二年,在一格一格的課桌椅裡填塞,確實只能學會(或不一定學會)課本上寫的東西,那些生老病死、喜怒哀樂,生命和自由之類的事情,寫成文字都說不清,該如何有完整教學,甚至考試驗收。
是非題: ( )畢業後要升學。 ( )升學後要就業。
以上兩題都乖巧地寫圈,和標準答案一樣就給分,至於到底是不是實質上的「正確」答案,改考卷和對答案的人並不在乎。
離開學校之後,生活裡更多的是不計分的複選題和申論題,午餐要吃什麼、自己喜歡的是什麼。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壹肆說壹肆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