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3|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陳繁齊詩集《脆弱練習》書寫特色

    未曾結痂的傷疤,都是愛過的痕跡 ──by Joe
    閱讀本詩集,請搭配詩享家點播: 林宥嘉《脆弱一分鐘》https://youtu.be/ozNEA0KgKIQ 家家《填空》https://youtu.be/9Y15es8OY0U
    如果我們不再說話 傷砌成了牆,而你 並未留在另一側 我又何必翻越它。 ──〈如果〉(節錄)
    許願若有來生 願做無知的魚 一生在你的傷裡 尋找自己的心 ──〈無能為力〉(節錄)
    這是由深受年輕讀者喜愛的新生代詩人陳繁齊,於2019年出版的詩集內所節錄的兩首作品,恰恰應證了書名「脆弱練習」的蘊含本質,一句「傷砌成了牆」隱喻了長久不再對話的你我,任由沉默和冷漠在彼此心中劃下無數疏離的傷口,築上了一面無法穿透與跨越的心牆;這心牆同時也是覆蓋傷口的結痂,倘若你還愛,我願意一次次掀開傷疤去習慣因愛而受的,那鮮血淋淋赤裸的痛,但若你已不在,我會(也只能)讓傷痕覆上堅硬如牆的痂,並且練習承受那永存的微弱抽痛。
      無法成全的愛最終若不生出恨,也必定刻出傷,陳繁齊的《脆弱練習》面對這情「傷」的詩句遍及全書,飽含各種在愛裡的愛(被愛)和不愛(不被愛)模樣,如引文「若有來生/願做無知的魚/一生在你的傷裡/尋找自己的心」,微小如我,此生已註定無法贏得你的愛,然我對你的眷戀如此之深,來世仍將帶著對你的初心,義無反顧耽溺在有你的世界,即使,你的傷心永遠不會是因為我。
      如此詩意的句子,令人聯想到張愛玲曾說過的,在愛情裡那「低到塵埃裡」的姿態,唯不同的是,陳繁齊的詩歌並非永遠堅守一種姿勢,《脆弱練習》其實說的是「練習脆弱」,或者說是「在脆弱中練習如何成為堅強」,是儘管遍體鱗傷卻依舊堅持固守的身影,張愛玲盼能「從塵埃里開出花來」,成就愛情裡最終淒美的結局,而在年輕詩人陳繁齊,與脆弱對比的堅強,則是他面對凋零愛情唯一將選擇的道路。
    也因此《脆弱練習》裡的每一道「傷」(每一首詩),都讓人感到比字面意象更為心疼的深層意涵,但詩人在作品裡的堅定語言,讓人在感受到痛之餘,又能理解乃至認同他義無反顧一傷再傷的固執,約莫愛情之外,生活種種何嘗不是如此,唯有不斷受傷的靈魂,才能疊壘出經得起曲折人生歲月敲打的生命厚度,每一次的受傷,都是為了生命下一步的堅強邁出而練習著,無論痊癒或結痂與否。
      詩集的核心命題還顯示在出版編輯的巧思上:以黑色書衣包裹白色封面,「層層剖開」後,同樣印有詩集名稱、作者和「傷心是不會重複的/每次每次/都像新的」這行如詩旨般的詩句,昭示並呼應了詩集內容與情感走向。形式上另可探討的還有《脆弱練習》中的作品,在篇幅上整體較陳繁齊的前兩部詩集顯得較為短小(當然,這一趨勢在其第二本詩集《那些最靠近你的》即展示了某種「過渡」的痕跡),是否為詩人有意為之的寫作實驗?是未來可以持續關注的面向之一。
      最後,《脆弱練習》中「暗藏」了幾處詩人與自己前著的「對話」,如本詩集中的詩旨,在細讀詩人第二本詩著《那些最靠近你的》〈生活就是不斷重複〉(節錄,頁28)中即有跡可循:「包紮一些傷口/以為痊癒就讓自己膨脹/不幸的事變得很小/痛覺破掉的時候/再學一次:有些傷是不會好的」;而首本詩集《下雨的人》中〈我們是這樣的人〉(節錄,頁167):「我們是這樣的人/沒那麼踏實/不管湖中有沒有女神/堅持投入最珍貴的/換取一個誠實的自己」,到了《脆弱練習》揭題為〈湖中女神〉(頁117):「我並不能拿給你//我會讓你想起/有些珍貴落在湖底/你不需要誠實/會有一個愛你的人/替你溺斃」。某些情感、意象與意念的延續或回朔,在詩人與作品的自身對話中,獲得了閱讀本詩集的昭示和啟發,這些「發現」,或許都是喜歡陳繁齊的讀者們樂於探索的「彩蛋」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是以詩歌、戲劇、散文與小說等文藝領域,發表創作與評論的個人平台,依類別的不同,區分為「詩享家」、「影享家」與「饗讀者」。希望在紛亂淡漠的世界裡,永懷初心溫暖書寫,留下人間一絲恆溫的情懷。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Joe的詩享家-沙龍版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