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0|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感冒發燒吃退燒藥,當心傷了自己的正氣--聽聽醫聖張仲景怎麼說

    感冒發燒、頭痛、肩頸痠痛,風一吹來,就渾身不舒服,上班時無法集中注意力,一整天下來更是疲倦不堪。路過藥局,先買個普拿疼退退燒,止一下頭痛吧!
    相信這是大家遇到身體有類似發燒頭痛時,第一個想到的念頭--趕快退燒。發燒是身體免疫力去對抗病毒入侵或是抵抗風邪時的一種自然現象,「發燒」代表著你身體目前有足夠的抵抗力,可以將病毒擋在身體的最外層,也就是中醫所說的「表」的位置,避免病毒繼續往更深的「裡」入侵。因此中醫喜歡用「發熱」來形容身體受到外感風邪入侵時的症狀。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
    看到「中風」兩字,大家可別誤會是口歪眼斜,行動不便的樣子喔,其實中醫的觀點,百病風之始,就是身體大小疾病的產生,一開始都是由外感風邪造成的。仲師將疾病的進程分成六個階段--太陽證、陽明正、少陽證、太陰證、少陰證、厥陰證,就是「陽證」與「陰證」。從字面上感覺,當然是陽證比較好治療,陰證比較難治療,沒錯,的確是這樣,因此當你的症狀從厥陰證慢慢治療到變成太陽證時,恭喜你,你要康復了,相反而言,如果症狀從太陽證一直變成太陰證,甚至變成厥陰證時,嘿嘿,如果你是醫師,就要自我檢討了!
    太陽證,就是病邪進入人體最初期,身體會產生的症狀。我們來看一下有哪些症狀:「脈浮」,就是用手指尖輕輕觸碰到皮膚時就會感覺到脈搏的跳動,「頭項強痛」,就是頭痛、肩膀僵硬,「惡寒」,就是身體會感覺冷,風一吹來就不舒服,「發熱」,就是體表的溫度高,也就是發燒了,「脈緩」的原因,就是身體的津液被推往體表,慢慢與病邪對抗耗損後,津液變少,腸胃虛弱的現象。
    另外,當中有個重要的症狀就是「有汗」,仲師將太陽證依照不同的症狀表現,分成了「中風」、「傷寒」、「溫病」、「熱」、「濕熱」,其中的「中風」就是得到外感時會有流汗的現象。
    當我們得到太陽表證時,病邪是位在最初期體表的位置,這時候身體的正氣未傷,心臟仍有足夠的血熱可以將脾胃津液(免疫力)推送到體表與病邪互相抗衡,如果打輸了,病邪就會繼續往內入侵,如果打贏了,病邪就會隨者「汗出」而「離開」身體。這邊我強調的是「汗出」與「離開」,是什麼意思呢?西醫的觀念是把病毒或是細菌「殺死」,但是仲師的觀念是讓病邪「離開」,怎麼理解呢?經方大師倪海廈先生有個比方很貼切,他說假設自家庭院中有個游泳池,每天都會有調皮的小孩子來玩水,不勝其擾,這時候應該怎麼讓調皮的小孩子不再來游泳池內玩水呢?把水放掉不就得了,仲師就是要強調這個概念,用調整身體環境的方式,讓環境不利細菌、病毒生存,自然而然身體就會慢慢恢復健康。
    因此,仲師治療外感的精髓就是用「汗解」,當然這個汗不是去「迫汗」,而是增強自己身體的脾胃津液(免疫力)上到體表去對抗,透過身體微微流汗的方式,將病邪推出體外,所以說,是不是比較溫和且快速呢?我們都知道,病毒這種東西是不可能用藥物去殺死的,表邪要裡開身體,有兩種管道,一種是汗解,一種是尿解,如果感冒一直不理他,這個人身體也算強壯時,感冒七天(足六天)會自己痊癒,因為會從膀胱經隨著小便被身體排出體外。
    因此當你感冒發燒頭痛的時候,吃了消炎藥、抗生素、退燒藥後,體表的熱雖然降下去了,但是病毒是真的離開身體了嗎?我們都知道抗生素是無法殺死病毒,既然病毒還在,那為何體表不發熱了呢?從前面的說明,我們知道脾胃津液就是我們的免疫力,這脾胃津液要上到體表需要心臟的力量,也就是「心陽」,喔~說到這,你應該明白了吧!原來是心臟的功能被抗生素、退燒藥給扼殺了,免疫力到不到皮膚表面,自然體表就不會有發熱的症狀。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子的經驗,明明早上吃了退燒藥、抗生素,燒也退了,好像康復了,但是胃口還是不佳,整個人還是覺得悶悶的不舒服,到了晚上卻又突然發燒起來了,這是退燒藥藥效過後,心臟再次察覺到還有病邪在體表未除,再度將脾胃津液(免疫力)往體表推送去抵抗病邪的關係。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還有一種太陽病,得到之後會頭痛、發燒、身體肌肉骨節酸痛、很怕冷、不流汗,這種外感的重點是「不流汗」,與剛剛的不同,得到這種外感的症狀會很明顯的怕冷,別人穿短袖就可以,而你穿了毛大衣還會冷,會發燒、頭痛、但一滴汗都流不出來,小便也少,全身毛孔都被束住的感覺,這種就是太陽證的「傷寒」。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
    還有一種情況是感冒後發高燒、非常口渴,全身發燙不會怕冷,這是比較嚴重的情況,因為人會感覺到口渴是血脈中的水變少的關係,人才會想喝水自救,但是血脈中的水來自食物,喝一般的水是無法解渴的,身體不停地流汗,汗血同源,造成腸胃津液大量流失,這時候得到感冒,造成津液更不足,血中的水更少,身體會發高燒,摸病人的皮膚都是燙的,此時應該先去掉高熱,把血脈中的水給補足。
    醫聖張仲景對太陽篇的著墨特多,除了上述的幾種症狀之外,還有許多不同的辨證,其實無非是要告訴我們,心為君主之官,是身體正氣的源頭,萬萬不可受傷,脾胃為後天之本,把腸胃養好,身體的免疫力自然強盛,才有本錢應付各種外來病邪的侵犯,外感病退的一個現象就是服藥後「隔天胃口恢復」,尤其是中午時分會特別餓,精神體力也會變好,而如果哪天有朋友跟你說:「跟你說喔,那個XX醫師很厲害,我吃了他一個禮拜的藥,現在全好了。」,如果你聽懂了,就會暗自的偷笑,其實是他身體自己好的,跟吃藥完全沒有關係,另外一種可能就是病邪傳經不在表了,可能變成陽明證或是少陽證了,這以後有機會再聊。
    警語:本文章旨在導讀醫聖張仲景先師的醫學思想,若您有身體不適時,請先尋求合格的經方中醫師診治,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各有不同,切忌自行調劑處方,以免造成身體的損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中醫經方的愛好者,倪海廈先師的崇拜者。面對疾病的侵襲時,難道只能夠開刀吃西藥嗎?等等,先別急著做決定,聽聽醫聖張仲景是怎麼說的,等自己親身經歷仲景先師的智慧後,你一定會說,經方真的是太神了。 喜歡我的朋友們,請贊助支持我,我會以更加生動的方式將經方呈現給大家。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鮪魚肚的中醫經方世界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