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廣場不遠處有條 Denmark Street,此街短短一條卻很厲害,因為這裡現在雖只是樂器街,但過去卻曾風光地作為音樂版權和出版商的集散地,譬如 1926 年創辦的 Melody Maker 以及 1952 年創辦的 New Musical Express (NME) 皆成立於此,相信樂迷對這兩本雜誌都不陌生。到了五零年代後期,這裡儼然成為音樂產業的大本營,一時堪稱英國版的 Tin Pan Alley(錫盤街)。街上以前有一間叫做 Gioconda 的餐廳,經常有搖滾樂手交誼聚會,而現在外牆上就掛著一個藍牌(英國著名文化景點都會有這種牌子),上面寫著「錫盤街 1911 - 1992」。
過去這裡還有一間叫做 Regent Sounds Studio 的錄音室(現已改為樂器行,但老招牌還保留著),The Rolling Stones 曾在這裡錄製首張專輯,同樣在此錄下處女作的還有 Black Sabbath,而 The Yardbirds、Mott The Hoople 等等眾多藝人也都在這裡錄過唱片。隔壁那間樂器行以前也是錄音室,Sex Pistols 的首發 demo 便是在此錄下的,而更久之前此地是幫 Pink Floyd 創造出眾多經典唱片封面的那間著名設計公司 Hipgnosis 的辦公室。
另外像是前幾天我們在利物浦見到的 Donovan 其名曲〈Catch The Wind〉和 The Kinks 的招牌曲〈You Really Got Me〉,都是在這條街上的其他幾間錄音室錄的。David Bowie 在這裡組成了他的樂團、Elton John 的〈Your Song〉也創作於此,更據說無數搖滾巨星都曾在這裡添置樂器。無奈在 1992 年最後一間唱片公司搬離這裡後,Denmark Street 幾乎被樂器行據滿了,錫盤街般的興盛活力再不復見。而樂器行本身也是起起落落,直至現在。
我們接著來到 Wardour Street,這裡以前有家叫做 The Marquee Club 的俱樂部,聽說是六七零年代知名 live 場館,我查了一下,那串演出名單列出來真嚇人:The Rolling Stones、The Yardbirds、Led Zeppelin、The Who、King Crimson、Yes、Jethro Tull、Jimi Hendrix、Pink Floyd、Fleetwood Mac、Status Quo... 七零年代後期開始則被大量龐克和新浪潮樂團盤據,譬如 The Stranglers、Generation X、The Police、The Jam、Joy Division、The Cure 等等,如此輝煌的戰績似乎猶勝利物浦的洞穴俱樂部,這地方根本是搖滾版的聖地麥加嘛!但 Marquee Club 的最終命運也是關閉,1996 年後苟延殘喘幾次仍都以失敗告終,現在僅剩牆上一塊藍牌和網路上的歷史照片供後人憑弔了。(按:我後來多次從書中讀到,Marquee Club 真的有著星光熠熠的歷史!)
隔壁的 Berwick Street 也是大名鼎鼎,這條街正是 Oasis 1995 年那張堪稱 Britpop 扛鼎之作《(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的封面與封底的拍攝地點(剛好是街道的前後兩面)。我相信這唱片應該是很多吾輩人的青春印記,如今我正站在當初拍攝的地點,怎能不來時空穿越一下!特地從台灣帶這張唱片來,就是為了這魔幻穿越時刻。我屢屢想要拍出最完美契合的照片,無奈街上來往車輛不少,難以慢條斯理前後左右校正差距;而且原始封面的天空蒼白而街道沈暗,此刻卻恰巧晨光閃耀,這 morning glory 來的妙卻攪了局。最後只得隨便照了一堆然後選出兩張最符合的,當作時空穿越的紀念。一張封面榮耀了一條街,街上有家 Reckless Records 唱片行還特地把這張黑膠貼在窗戶上當招牌呢。
其實 Berwick Street 是黑膠唱片收集迷們的天堂,很多獨立唱片行都是以賣黑膠為主,像是另一家以 The Velvet Underground 的名曲〈Sister Ray〉為名的店就讓我逛到狠狠地想起自己年初發下的誓,今年一定要弄一台黑膠唱機來!
這蘋果唱片也曾和蘋果電腦有過長期訴訟,蘋果電腦老闆 Steve Jobs 雖是個超級披頭迷,但為了把披頭四包含蘋果唱片版權下的所有歌曲推上 iTunes,也曾花了一番相當大的功夫。蘋果唱片又標示著披頭四最風光和最黑暗的一段歲月,所有樂團後期的奇情異想、荒誕計畫、不合、解散、官司... 通通都跟 Savile Row 3 號有關。那段沈重和糾纏不清的歷史,讓這棟大樓隱約在我心中形成一種奇特的魅力,好像不斷在遠方召喚著我的靈魂,催促我非踏上這段路不可。如今我站在樓外仰望凝視許久,突然有種莫名歸屬感,好想就在這裡永遠住下去...
雖然我個人對蘋果唱片總部依依不捨,但行程還是得繼續下去。才走沒幾步就來到 Heddon Street 巷弄中的一處小廣場,此乃 David Bowie 1972 年曠世名作《Ziggy Stardust》的唱片封面拍攝地點,我以前一直以為這封面是用畫的哩!也想仿照 Oasis 那張來個穿越照,但我沒帶唱片來,只好借老師 iPad 上的圖片來比對拍攝。無奈因為午後此地逆光,我只能瞎子摸象亂拍一通。不過大家可對照一下,原始場景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吧。
接下來前往六零年代青年文化流行風尚的起爆點 Carnaby Street,當時「搖擺倫敦」 (Swinging London)風潮便源自於此。這地方經常會有搖滾大明星出沒,也難怪前衛的迷你裙會開始流行。附近有一家 "The Bag O' Nails" 俱樂部,門口掛了兩塊藍牌,一塊記載這裡是 1966 年 Jimi Hendrix Experience 處女秀的所在,另一塊則紀念 1967 年 Paul 在這裡遇見了未來的妻子 Linda Eastman。整條 Carnaby Street 和周邊街上如今仍林立著許多設計店鋪和特色餐廳,而有著 140 年歷史的 Liberty 貴婦百貨也開在這裡。我進去逛了一下,裡面有很多貴到不思議的異國織布和傢俱,而且看起來都極有歷史。此等天價舶來品只可遠觀不可褻玩,所以沒逛多久就跑回街上蹓躂,和君蒲玩起 dulcimer 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