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1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菜根談修省篇8

    無事,便思有閑雜念想否?有事,便思有麤浮意氣否? 得意,便思有驕矜辭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懷否? 時時檢點,到得「從多入少」、「從有入無」處,纔是學問的真消息。 【譯文】在休閒沒事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有沒有在閑靜中起雜念思想?當面對工作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有沒有粗率虛浮的意態氣氛?在稱心滿意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有沒有驕傲的言辭和容色?處在不得意的時候,就要注意自己有沒有怨責貪求於人的情緒心懷?如此時時刻刻這樣的檢點自己的行為,在修養上能夠「從諸多過失檢點到少分錯誤」,又「從少分錯誤檢點到沒有過失」的地步,這才是學問有所進步的真消息。
    【音義】1.麤:麤音義同粗,注音作ㄘㄨ;即不精細的意思。 2.驕矜: 驕是形容傲慢的樣子。矜音讀若今,注音作ㄐㄧㄣ;自誇叫矜。驕矜也就是驕傲。
    過去我在東方佛教學院讀書時,我們的訓導主任慈惠法師,時常提醒我們一句話「不要把煩惱帶到床上去」,為什麼呢?我們每天的生活,躺在床上的那一刻,才是一天中真正處在休閒狀態的時候,可是有許多人,卻不能真正的放鬆自己,反而在床上,胡思亂想-想到快樂的人事;也想到哀傷的人事;想到喜愛的人事;也想到厭惡的人事-於是煩惱的問題就佔據了自己休閒時的清淨情懷,這種「閒雜念想」習以為常以後,就會讓自己失去寧靜的生活調劑,心理的煩躁不安,就會影響生理的正常發育,人就很容易生病。
    我們面對工作,有許多人會有這樣的態度:面對簡單的事務時,會認為事情太容易而草率的應付過去;面對困難的事務時,會借題逃避責任而敷衍的應對過去。如果存有這樣的心態者,不但沒有辦法在工作中成長自己的辦事能力,同時也必定會為所辦的事務留下流弊。
    比如:我們普門社會慈善服務,每一件個案,都有一份檔案資料,每一件個案在服務期間的每一次訪視內情,都要在檔案資料中作記錄,如果當事者去訪視只管自己了解就算了,不將訪視內情記錄下來,敷衍了事,日後當事者離開工作崗位後,接辦者對每件個案的內情就一頭霧水了。
    所以我們面對工作時,不管是難是易,都要去留意自己有無粗率虛浮的意態氣氛,才能維持自己的敬業精神,才能在工作中成就自己的辦事能力,才不會給別人帶來困擾。
    驕傲的人很容易表現輕視別人的言行,因為他總是自以為高人一等,而時常會在人們的面前表現自己超越別人的見解和修養,有時候被人諷刺了,還在自傲自己的立場。
    在佛門有一位喜歡和禪師們比對機鋒的蘇東坡居士,他和高僧往來,時常有自負的言辭和容色,最後都被禪師的超然修養給折服了。我們從東坡居士與禪師們交往的機鋒對話中,就能看出他與別人的修養差距之處,下面我舉二則蘇東坡與禪師間的公案,在他們交談的機鋒比照下,看人的不同修養。
    蘇東坡居士常聽人提到承皓禪師的機鋒辯才很高,很不服氣。有一次,東坡居士到荊南,剛好承皓禪師也在荊南弘法,他就想去試一試承皓禪師的悟境,於是打扮成達官貴人的模樣,前往求見禪師,禪師出來會見居士時,請問東坡居士的姓名,東坡居士回禪師說:
    『我姓秤,專門秤天下長老大德有多重的秤!』
    承皓禪師聽了,覺得對方傲氣凌人,就突然對他大喝一聲,然後對東坡居士說:『那麼請居士幫我秤秤看,我剛才喝的那一聲有多少重?』
    東坡居士被承皓禪師這一問,啞口無言。經過這一場機鋒比對的探試談話後,東坡居士才心服了承皓禪師的機鋒辯才。
    又有一次,蘇東坡居士與佛印禪師在金山寺禪堂坐禪,蘇東坡居士向來就很喜歡跟佛印禪師比較禪境的高下,於是問佛印禪師說:
    『禪師!你看我坐的樣子怎麼樣?』
    禪師對他讚嘆說:『太莊嚴了!就像一尊佛像!』
    東坡居士聽了非常高興。佛印禪師隨即反問東坡居士說:『請問大學士,你看我坐的樣子怎麼樣?』
    東坡居士就嘲笑禪師說:『真像一堆牛糞!』佛印禪師聽了也很高興,兩人又靜默下來坐禪。
    這天東坡居士滿心歡喜,他想過去每次和佛印禪師比禪境,都輸給他,今天在禪堂,自己能將佛印禪師的坐姿譬喻為牛糞,使自己的禪境佔在佛印禪師的上風,真是太高興了。於是回家後就向他妹妹炫耀這件事。
    東坡的妹妹天資聰穎,聽了哥哥的得意報告之後,就給哥哥潑了一盆冷水,他對東坡居士說:『哥哥!你輸給佛印禪師都不知道,還在得意什麼?你這樣的向人炫耀自己,真夠糗了!佛印禪師的心中如佛一般的莊嚴,所以他才看你像一尊佛;而你的心中就如牛糞一般的醜陋,所以你看他才像一堆牛糞!』
    東坡居士被蘇小妹的冷水一潑,冷靜下來一想,才看清楚自己的驕矜辭容,確實不能與佛印禪師那份安祥平靜的修養相提並論。

    上舉這二則故事,告訴我們:人的修養不是偽裝就能把修養風度表現出來的,所謂「驕者必敗」,一個驕傲的人,如果沒有收斂一下自己的驕矜辭色,永遠也無法流露出高人一等的修養氣質。
    我們的生活環境,物質是有限的,當然無法滿足心中的無限欲望;人情是有缺陷的,也不能永遠給我們滿意的感情;人群是利害衝突的,人與人之間也有不能和平相處的現象;根身是無常的,歲月會磨壞我們的身體,為人們的聚會帶來離散,所以在生活中,總是會有失意的時候。就因為人們對生活所希求的無常現象,有看不破、放不下的地方,一旦處在失意的時候,就會產生怨責貪求於人的情緒心懷,如此就會為自己製造更加不安的生活環境。下引一則故事,來說明看得破、放得下的好處:
    有一位道樹禪師,建了一座佛寺,很不巧與道士的「廟觀」毗鄰,本來佛寺還沒建時,這一地方的人都到道士的「廟觀」去拜拜,佛寺建好後,許多人都到佛寺去了。道士看到自己廟觀的香火一天不如一天,就很放不下佛寺建到這附近來,於是就用法術變一些妖魔鬼怪去擾亂佛寺裡的出家人,打算要把佛寺裡的人,一個個的嚇走。寺裡有一些道行比較差的出家人,看到法術幻現的奇怪現象,就疑神疑鬼,非常畏懼,住得很不安心,便一個一個的離開了佛寺,只有道樹禪師一點也不受影響,他在佛寺一住就二十個年頭,那道士使盡了他的所有法術,還是沒有辦法把道樹禪師趕離佛寺,最後道士無計可施,乾脆丟了「道觀」,到他處另謀發展了。
    後來有人問道樹禪師:『聽說那一家「道觀」裡的道士,用他的法術把我們佛寺中的人嚇跑了,怎麼唯有你一個人能夠泰然無事呢?那個道士又怎麼會認輸另謀發展呢?』
    師說:『我沒有一個法可與道士的法術鬥勝,如果要來分析這個問題,唯有「無」的妙用而已。他有法術,有法術的人必定有他的法術盡數。比如:他有一百種法術的話,他再高竿也僅能施展一百種的法而已。我因為無法術,這個無是無窮盡的無,道士把他所有法術變完了就沒有了,而我無法術永遠也是無法術,怎麼變也是沒有,既是沒有,當然也沒有一個止盡的時候,我當然會勝過他了。』
    這則故事所告訴我們的「無勝於有」的妙用,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夠掌握到它。前面提到人生無常,所以我們走在人生的旅途中,難免有失意的時候,當我們走在失意的處境時,大家不妨去品嚐品嚐那份「無勝於有」的生活妙用,如此失意時,才能有一份安樂的情緒心懷。
    人在無事時、得意時、失意時,總是會有煩惱繫心,知道檢點無事時的粗浮意氣,就能有安定的情緒;知道檢點得意時的驕矜辭色,就能有祥和的情緒;知道檢點失意時的怨望情懷,就能有平靜的情緒。「從諸多過失檢點到少分錯誤」又「從少分錯誤檢點到沒有過失」,這是雕琢自我的體驗,每一個人在生活上,都要透過修行去啟發雕琢自己的力量與勇氣,所以修行就是在雕琢自我的「生命石像」,這一座石像是美的或醜的,可愛的或可憎的,全靠我們自己的修養去雕琢它,只要對自己的起心動念、舉止行為,時時有檢點的修養,人人都能夠雕琢出一座美好的「生命石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