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談修省篇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紛擾固溺志之場,而枯寂亦槁心之地。
故學者當棲心元默,以寧吾真體;亦當適志恬愉,以養吾圓機。

【譯文】紛擾不安的地方,固然是使人消沉志氣的場所,而那枯燥和寂默的環境,也是使人心靈枯槁的地方。所以修學品性的人應當將心安頓在動念前的靜默,以寧靜自己的真如體性;同時也要隨順志趣而安逸的生活,以培養自己圓融的生機。

【音義】元默:數目的第一位稱為元。元默就是還未有一個動念產生前的寧靜本體。

上個月,有一個從事幼教工作達二十年之久的同學來找我,他告訴我幼教是非常紛擾不安的工作,他天天都要去面對孩子們吵鬧的噪音紛擾,而且還時刻懷著一顆不安的心,深怕孩子們搗亂闖出禍來,所以二十多年的幼教工作幹下來,對幼教雖然不討厭,卻感到身心疲憊,越來越沒有勇氣去承擔這些工作上的紛擾與不安。

  可見再有熱情的人,生活在紛擾不安的環境,日子久了都會產生倦怠感,使人的志氣消沉。

  有一個故事:

  有一天,世界戰爭了,國與國之間互相打仗,打到最後,世界只剩下二個人。由於二個人的立場不同,因此還要再打,結果其中一人死亡了,剩下的那一個人高喊一陣子勝利的呼聲後,他想:『我還要把自己打倒一切人的勝利光榮讓一切人都知道。』

  於是他到處去找人想炫耀這份光榮,卻找不到一個人,最後他在枯燥與寂寞的環境包圍下,發覺自己的存在好像是多餘,於是萬念俱灰,心靈的生機一天天的枯槁了,最後他也不想活了,就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一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把自己孤立起來,即使有再高的立場,也會生活在枯燥與寂寞的生活環境,最後心靈就會隨著枯燥寂寞而失去生機。

「棲心元默」,動念前的靜默,是怎麼的一個現象呢?現在就以海水和波浪來作個比喻:海水在未起波浪前的寧靜海面,就如同我們未起動念前的真如體性之靜默面目。

「適志恬愉」,就是我們要讓這份寧靜的真如體性,隨順志趣緣起作用,而且也能隨順緣滅,把作用的潛能安住在寧靜的本體之中。就如:海水隨順著風而起浪,浪是海水的本體遇緣而緣起的作用,在浪中我們看不到海水的寧靜面目,但海水的本質卻不曾離開浪;反過來說,當波浪消失在水面的時候,在寧靜的海面,我們看不到海水隨風逐浪的動相,但其動的潛能也不曾離開本體。

生活就是要在真如界的體與用之間,培養「動靜一如」的圓融無礙的生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印法師文集的沙龍
5會員
61內容數
2021/06/10
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兢。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人的修養如果能撥開世間上的一切塵緣霧氣之障,胸中開朗自然沒有如同處在火炎中一般的焦慮心態,也沒有如同處在寒冰中一般的戰兢心態。人的修養如果能夠消除心中的淺薄貪吝之心念,眼前所呈現的一切現象,就時常會有如同處在「明月當空、和風
Thumbnail
2021/06/10
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兢。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人的修養如果能撥開世間上的一切塵緣霧氣之障,胸中開朗自然沒有如同處在火炎中一般的焦慮心態,也沒有如同處在寒冰中一般的戰兢心態。人的修養如果能夠消除心中的淺薄貪吝之心念,眼前所呈現的一切現象,就時常會有如同處在「明月當空、和風
Thumbnail
2021/06/10
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為的氣節,是撐天撐地之柱石。故君子於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勿容貪冒。便可為民物之命,天地立心矣。 【譯文】心中若有一份仁慈念頭,這念頭就是滋長眾生一體的生命根芽;心中若有一股有所不為的志氣節操,這志氣節操就是一根可以頂天立地的柱石。所以一個有德學修養
Thumbnail
2021/06/10
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為的氣節,是撐天撐地之柱石。故君子於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勿容貪冒。便可為民物之命,天地立心矣。 【譯文】心中若有一份仁慈念頭,這念頭就是滋長眾生一體的生命根芽;心中若有一股有所不為的志氣節操,這志氣節操就是一根可以頂天立地的柱石。所以一個有德學修養
Thumbnail
2021/06/10
一念常惺,纔避去神弓鬼矢。纖塵不染,方解開地網天羅。 我們心中的每一個念頭都要清醒,這樣才能避免行為的過失而招來良知的譴責。我們的心對塵緣不要去沾染它,這樣才能解開身心的一切束縛。
Thumbnail
2021/06/10
一念常惺,纔避去神弓鬼矢。纖塵不染,方解開地網天羅。 我們心中的每一個念頭都要清醒,這樣才能避免行為的過失而招來良知的譴責。我們的心對塵緣不要去沾染它,這樣才能解開身心的一切束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其實,人人都有回歸清淨心的本能,只是定力不足,因此總是在煩惱苦海中受苦。 例如,當你煩惱太多,內心痛苦或面臨複雜情勢時,你會本能地找個安靜的地方思考,甚至希望家人朋友不要吵你,讓自己獨處,讓思緒沈澱,讓心情平復。 我之前常說的靜心觀照,就是這樣的過程。 無奈的是,凡夫儘管都有回歸清淨心的本能,
Thumbnail
其實,人人都有回歸清淨心的本能,只是定力不足,因此總是在煩惱苦海中受苦。 例如,當你煩惱太多,內心痛苦或面臨複雜情勢時,你會本能地找個安靜的地方思考,甚至希望家人朋友不要吵你,讓自己獨處,讓思緒沈澱,讓心情平復。 我之前常說的靜心觀照,就是這樣的過程。 無奈的是,凡夫儘管都有回歸清淨心的本能,
Thumbnail
人間的痛苦,都來自我們想怎樣 致虛極,守靜篤:首先要盡量清空自己,使自己清虛到極點。要保持安靜、純粹的狀態。 我們把自己清空後,保持一種安靜、純粹的狀態,這樣我們才能體會到這個世界的奧妙。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萬物一同生發、運作時,我們如果能夠秉持一顆特別安靜、純粹的心來觀察這個世界,就能看清
Thumbnail
人間的痛苦,都來自我們想怎樣 致虛極,守靜篤:首先要盡量清空自己,使自己清虛到極點。要保持安靜、純粹的狀態。 我們把自己清空後,保持一種安靜、純粹的狀態,這樣我們才能體會到這個世界的奧妙。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萬物一同生發、運作時,我們如果能夠秉持一顆特別安靜、純粹的心來觀察這個世界,就能看清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人生如戲,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每個人生階段,該完成的功課皆不相同。最近一直有種領悟,如果我能在這紛擾動亂的時局,學習著不入戲,用看戲者的身份,或許,我的日子會好過一些。 最近因紀元轉換的關係,整個世間的磁場紊亂;也或許有其他因素,孩子們的情緒異常躁動,非常難教養。甚至他們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人生如戲,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每個人生階段,該完成的功課皆不相同。最近一直有種領悟,如果我能在這紛擾動亂的時局,學習著不入戲,用看戲者的身份,或許,我的日子會好過一些。 最近因紀元轉換的關係,整個世間的磁場紊亂;也或許有其他因素,孩子們的情緒異常躁動,非常難教養。甚至他們
Thumbnail
裹足不前、猶豫不決,也許是百樣人個性中的一種,而我就是如此。 總是被動地做決定,總是很不確定這樣做到底好不好,會不會違背他人的意思。 我不會"決定"了,我拿很多人曾說過的話來想,對於自己所下的決定,有一個別人的話來做理由,支持我為何做這個決定。這過程卻完全看不到自己為這件事情那份盡心、投入的心。
Thumbnail
裹足不前、猶豫不決,也許是百樣人個性中的一種,而我就是如此。 總是被動地做決定,總是很不確定這樣做到底好不好,會不會違背他人的意思。 我不會"決定"了,我拿很多人曾說過的話來想,對於自己所下的決定,有一個別人的話來做理由,支持我為何做這個決定。這過程卻完全看不到自己為這件事情那份盡心、投入的心。
Thumbnail
當我們漸漸成熟,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步步向前跨越至人生的不同階段,也就在要向前跨越的那個當下,總會面臨不知如何選擇的難題,而這個必答的人生選擇題,如果你每一次都選對,人生肯定過得很美好;如果你每一次都選錯,或許在過程中會受到一些挫折,倘若你能從中學習經驗,並透過磨練讓自己進步及改變心性,進而在...
Thumbnail
當我們漸漸成熟,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步步向前跨越至人生的不同階段,也就在要向前跨越的那個當下,總會面臨不知如何選擇的難題,而這個必答的人生選擇題,如果你每一次都選對,人生肯定過得很美好;如果你每一次都選錯,或許在過程中會受到一些挫折,倘若你能從中學習經驗,並透過磨練讓自己進步及改變心性,進而在...
Thumbnail
寧靜可以致遠,淡定之心,真的很不容易維持。海量的信息,每天迎面而來,不使人心生浮躁都難!     如何「心有徵知」?荀子提示了「虛壹而靜」的辦法,真的很不錯。如其不然,持守著信仰也很好。信仰佛法的在家居士、禪和子或許採取的是禪家晏坐的辦法;信靠基督的弟兄姊妹或者用禱告、敬拜、等候神的辦法;至於沒有固
Thumbnail
寧靜可以致遠,淡定之心,真的很不容易維持。海量的信息,每天迎面而來,不使人心生浮躁都難!     如何「心有徵知」?荀子提示了「虛壹而靜」的辦法,真的很不錯。如其不然,持守著信仰也很好。信仰佛法的在家居士、禪和子或許採取的是禪家晏坐的辦法;信靠基督的弟兄姊妹或者用禱告、敬拜、等候神的辦法;至於沒有固
Thumbnail
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兢。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人的修養如果能撥開世間上的一切塵緣霧氣之障,胸中開朗自然沒有如同處在火炎中一般的焦慮心態,也沒有如同處在寒冰中一般的戰兢心態。人的修養如果能夠消除心中的淺薄貪吝之心念,眼前所呈現的一切現象,就時常會有如同處在「明月當空、和風
Thumbnail
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兢。消卻心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 人的修養如果能撥開世間上的一切塵緣霧氣之障,胸中開朗自然沒有如同處在火炎中一般的焦慮心態,也沒有如同處在寒冰中一般的戰兢心態。人的修養如果能夠消除心中的淺薄貪吝之心念,眼前所呈現的一切現象,就時常會有如同處在「明月當空、和風
Thumbnail
身不宜忙,而忙於閒暇之時,亦可儆惕惰氣。心不可放,而放於收攝之後,亦可鼓暢天機。 【譯文】我們不要叫自己的身體在工作中整天的忙碌不休,但在閒暇的時候找個工作來忙,卻可以提醒自己防戒懈怠心態的出現。心意不可以太放縱,但當我們收斂起放縱的心意之後,能再將心意放開一下,卻是可以幫助自己發揮通暢的自然生機
Thumbnail
身不宜忙,而忙於閒暇之時,亦可儆惕惰氣。心不可放,而放於收攝之後,亦可鼓暢天機。 【譯文】我們不要叫自己的身體在工作中整天的忙碌不休,但在閒暇的時候找個工作來忙,卻可以提醒自己防戒懈怠心態的出現。心意不可以太放縱,但當我們收斂起放縱的心意之後,能再將心意放開一下,卻是可以幫助自己發揮通暢的自然生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