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結束,上班的第一天,一個普通的星期一,窗外下著微微細雨的早上。
總結過去悠長的九天假期,過得算是充實。每天盡力保持運動,嘗試讓身體習慣每天都需要做好準備迎接體力需求,讓身體跟隨和關注直覺反應,衝浪時只要關注自己雙腳的擺位,盡全力保持平衡,用力感受浪潮,健身時只要關注肌肉的使用,用力感受每個動作帶來的疲憊感,游泳時關注換氣的速度,用力感受自己浮在上面的安全感,讓腦袋專注分解一些習以為常的動作,期望腦袋因此獲得喘息的時間。
九天的假期的確感覺自己體力旺盛,每天專注來回往返於運動和休息之間。間中的休息時間,都寧願花費在追劇集和油管上,沒有像預期中思考和發掘自己的動力。幸好三餐都儘量找朋友一起吃,在談話中獲得不少自我發現,也讓朋友們感到發現內心的那股力量,由衷覺得這樣的對話治癒了朋友,同時治癒了自己。
關於工作的動力,關於我們為什麼要工作,關於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工作,都漸漸有了新的體會。
我們每天最少花費八小時在工作上,這樣的八小時(如果算上交通時間或者加班時間,或許甚至有十小時),如果可以全盤托出,任我揮霍,沒有金錢、家庭或是社會壓力,我會把時間花費在哪裏,又會寄望從中獲得些什麼?
生命是由許多個小時建構而成,而專注的許多個小時可以建立一份事業,事業的終極目標,可以是養家活兒,孕育下一代,宣揚一個信念,以運動挑戰人類極限。有些使命可能是從小種下的種子,有些使命可能是因為某一個意外改變了終身的專注,有些使命可能是通過不斷反思得出的結論,有些人可能一步一步走著卻在路上忽然發現自己的使命。
現在的我,走著的路或許是或不是我的使命,可是現在的路平坦,又足夠維持現有生活方式,雖然逆風而行,有時倍感壓力,但工作為我帶來許多與聰明人平齊工作的機會。如若貿然轉換跑道,冒險也同時是取捨之間的考量。
有時感覺生活被困,當刻的想法大概是自己走著看不見終點,又不太欣賞沿路風景,在似乎有選擇的日子,因為他人的期望,因為要供養家庭,因為各種原因的我擁有的僅僅是形式自由,我其實並沒有選擇。被困的感覺絕對不好受,每天得過且過,缺乏源源動力,只想攤在沙發上緩緩感受時間流失。
或許就是這些時候,應該擁抱Bertrand Russell In Praise of Idleness的觀點,有系統地減少工作,我們還是需要工作,工作還是可以支撐我的需求,工作還是可以為社會帶來有意義的生產力,但社會其實並不需要多麼長的工作時間,生產力還是綽綽有餘。省下來的時間,就是尋找休閒,尋找群體意識,尋找這些哲學家總結的快樂源泉,甚至發展第二事業,也不一定是一門事業,純粹體驗斜槓人生,因為體驗是生命存在的意義。
無獨有偶,在完成文章的前幾天看到冰島四天工作週的報導。在香港的社會環境,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或許還要很久很久,人們才會整體擁抱我們其實不需要這麼多的生產力的概念。商業活動的推動下,生產力還是越多越好,沒有終點地沒有限速的向前奔跑的香港人,間中喘喘氣漫步一下吧。希望大家心靈健康,每天背著沈重壓力前進,間中可以稍作片刻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