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中美紓困的差異

    美中是世界兩強,一個是世界工廠、一個是世界市場,二者對面疫情,提出紓困方案大相徑庭,但其效應更值得後續觀察。
    中國在2020年爆發疫情之後,提出是『減稅與貸款』,有金融支持政策、有財政支持政策、減免社保或臨時減少稅收等,沒有提供個人紓困金之類。
    2021年更進一步調降央行存款準備金率0.5%,釋出一兆人民幣進入市場,理由是優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更好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微小企業。中國的金融機構幾乎的是國企,選擇貸款的對象也以國企或大企業為主,本次釋出資金有多少可以流到民企或小企業?就是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模式,但會有多少成效?
    貨幣政策或是針對人民幣強勢升值而來,加上危機與意外,人民對外來的不確定因素加重,可以從中國人民的存款總額發現,2020年底中國居民存款總額達93.44兆人民幣,增加11.3兆。
    反觀美國在疫情衝擊下,其紓困方案都是以發現金為主,從2020年初至今,採取排富性的發現金,共發出三輪(第一輪發放1200元、第二輪600元、第三輪1400元美金),近期準備進行第四輪。
    貨幣與財政政策下,寬鬆貨幣,恐將推高『通貨膨漲』,美國聯邦聯準會,已經進行升息的準備,甚至預告讓人民知道『升息』即將到來。
    美中的貨幣或財政政策,都是『輸血』,但太氾濫之後恐怕會有強大後作用,通貨膨脹只是其一,兩者的方式不同,會不會殊途同歸?讓我們繼續觀察下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