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貧濟富』的稅收結構決定了發錢並不能刺激消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量。經濟總量第一的美國2023年GDP年增長率也才2.5%。

 

為何人們期盼中國經濟要有更高的增長速度呢?原因在於中國經濟必須保持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才能滿足國家各方面的需要和不同群體的需要,這是由國家目標和分配結構決定的。如果增長速度低了,就沒有足夠的錢提升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不能保證各個群體的收入都有所增長。只有保持更高的經濟增長率,才能保證龐大的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有所增長,讓他們有『獲得感』和『幸福感』;至少保障他們收入不下降。在既定的國家目標和分配結構的限定下,中國經濟必須要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才能保持社會穩定,這是難度極高的任務。中國現在與發達國家的技術水準大為縮小,經濟規模也非常龐大,要像過去那樣較高的增長速度極為困難。

 

但即使可能性極小,經濟人士仍沒有放棄在既定的條件下尋求維持和更高經濟增長速度的方案。有經濟專家建議國家應將以投資和出口促進經濟增長轉到以消費促進增長上,比如說政府給低收入者發錢,以刺激消費,從而促進經濟增長。


raw-image


 但這樣的建議似乎並沒有得到採納。可能是容易被認為會導致拉美國家『福利主義』養『懶人』的弊病。而以我之見,發錢並不能刺激消費,是做無用功,確實不可取。在其它國家,普惠或給中低收入者發錢能刺激消費,但在中國就沒有這樣的作用。原因在於稅收結構不同。

 

政府的錢來自於稅收。給老百姓發了錢,如果政府沒有減少其它方面的開支,就需要增加稅收,『羊毛出在羊身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主要採用直接稅,徵收對象為家庭或個人,所以稱為直接稅。以美國為例,2022 年美國的直接稅占比為74.5%。直接稅主要稅種為個人所得稅和財產稅。家庭或個人收入越多,交的稅就越多,低收入家庭或個人則可以免除所得稅。財產也是同樣,擁有的財產越多,主要是土地和房產,交的稅就越多。而且對基本消費品不徵收消費稅,對收入彈性高的商品或奢侈品才徵收消費稅。

 

這樣採用直接稅為主的國家,通過發錢,實際上是轉移支付的一種手段,將高收入者的錢轉移到低收入者手中。發的錢來自於稅收,要麼是以前稅收有盈餘,要麼政府會在以後徵收彌補。那麼,低收入者收到錢後,政府再加稅,也並不會增加稅負。購買基本消費品也並不會承擔稅負;而高收入者則增加了稅負。而由於收入越低,邊際消費係數越高。增長收入的大部分或全部就會用於消費。而收入越高,邊際消費係數越低,消費占收入的比例越小。這樣通過政府這個仲介『劫富濟貧』的轉移支付,就能擴大整個社會的消費。而且發錢促進消費只是一種臨時手段,是遇到突發情況,如疫情時才採用的臨時政策,或在稅收出乎意料有盈餘的情況下採用。不是常規手段,因為那不如事先少征銳,還免去了徵收和發放成本。

 

而中國的稅收結構以增值稅等間接稅為主,徵收對象為企業。主要包括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消費稅。2022 年中國間接稅的比例超過68%,其中增值稅為30.9%、企業所得稅26.2%、消費稅為10.6%。個人所得稅的比例不足10%。但企業可以通過提高商品價格來將增值稅和消費稅轉嫁給消費者,通過降低員工蔣薪資來將所得稅轉嫁給勞動者,所以稱之為間接稅。間接稅的絕大部分最終都會轉嫁到每個消費者身上。並且所有的商品,包括食品等基本消費品的價格中都包含有增值稅或消費稅。所以廣大的中低收入消費群體實際上是稅收的主要來源。實際上,中國的稅收結構,收入越低,實際納稅占收入的比例就越高,收入越高,實際的納稅比例就越低,是一個『劫貧濟富』的稅收結構。

 

這樣的稅收結構如果給居民發錢,發錢後政府又得加稅,加稅的負擔就會程度不一的攤到每個消費者的頭上,中低收入群體也不能倖免。因為所有的商品中都含有增值稅或消費稅,由生產環節中的廠商持續轉嫁,最終由消費者承擔。或者通過提高公共產品價格,水電油、通訊網路等價格來彌補財政虧空。這好比用抽水機抽水,又把抽上來的水倒進河裡,還得又抽上來,完全是做無用功,做負功。這個過程或許有個時滯,但不會延遲太久。發錢後即使一時增加了消費,但後期不得不加稅或提高公共服務價格,要麼就得發行債券。加稅就會導致商品價格,會導致勞動者收入下降,會帶來更嚴重的消費疲軟。發行債券也只是把問題延後,用一個問題解決另一個問題,很可能會加重危機而不是緩和危機。

 

稅收結構是決定經濟和社會的基礎性因素。目前中國的稅收結構很不適應現代國家的要求,稅負也過重,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分成與事權不匹配。如果不改變不合理的稅收結構和減少稅負,各種經濟政策都不會有什麼明顯的效果,不過是『螺螄殼裡做道場』。如果中國能轉向以直接稅為主,許多經濟和社會問題,解決起來就會容易得多。但稅收改革本身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非常地棘手和困難。

 

2024年6月17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5會員
333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江上小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自案發以來,大同訂婚強姦案就鬧得沸沸揚揚。2025年4月16日,此案二審宣判,維持一審原判,判處被告三年有期徒刑。再次將此案推上風口浪尖。  現代文明社會,男女平等,都具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意志。妻子不是丈夫的財產。不管男性與女性是何種關係,違背女性意識而強行發生性關係,或與未成年女性,或沒
Thumbnail
2025/04/21
自案發以來,大同訂婚強姦案就鬧得沸沸揚揚。2025年4月16日,此案二審宣判,維持一審原判,判處被告三年有期徒刑。再次將此案推上風口浪尖。  現代文明社會,男女平等,都具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意志。妻子不是丈夫的財產。不管男性與女性是何種關係,違背女性意識而強行發生性關係,或與未成年女性,或沒
Thumbnail
2025/04/03
 因為近些年來人工智慧的突飛猛進,在寫作,製圖、演算等方面基本已經接近人類甚至超越人類,許多工作完全可以用人工智慧來替代人類工作。 這必然導致就業市場需求的重大改變。對程式化寫作,美編、資料處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大大減少。從而必然推動大學專業設置的改變。簡單說來,就業市場對文科專業的學生的
Thumbnail
2025/04/03
 因為近些年來人工智慧的突飛猛進,在寫作,製圖、演算等方面基本已經接近人類甚至超越人類,許多工作完全可以用人工智慧來替代人類工作。 這必然導致就業市場需求的重大改變。對程式化寫作,美編、資料處理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大大減少。從而必然推動大學專業設置的改變。簡單說來,就業市場對文科專業的學生的
Thumbnail
2025/01/04
1月3日下午,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在個人社交平臺公佈《胖東來人結婚執行標準》,對胖東來正式員工結婚時涉及彩禮、嫁妝、房車、酒席等事項的標準進行規定。 《標準》第五條規定,『如果違反以上結婚標準,視為違背企業價值觀,自違反之日起12個月內,只享有法定的勞動報酬及福利待遇,不享有公司給予的超出法定之
Thumbnail
2025/01/04
1月3日下午,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在個人社交平臺公佈《胖東來人結婚執行標準》,對胖東來正式員工結婚時涉及彩禮、嫁妝、房車、酒席等事項的標準進行規定。 《標準》第五條規定,『如果違反以上結婚標準,視為違背企業價值觀,自違反之日起12個月內,只享有法定的勞動報酬及福利待遇,不享有公司給予的超出法定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就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保羅克魯曼、辜朝明等經濟專家所提出的解方,均屬一致,那就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如今,真相大白,拒絕此等正確對策者,正是親自送中國經濟走上崩潰路程的推手!
Thumbnail
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就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保羅克魯曼、辜朝明等經濟專家所提出的解方,均屬一致,那就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如今,真相大白,拒絕此等正確對策者,正是親自送中國經濟走上崩潰路程的推手!
Thumbnail
<經濟日報> 陸製造業景氣連二月萎縮 專家:需求收縮問題嚴重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30)日發布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5,與5月一樣是49.5,已連續兩個月低於50榮枯線,顯示大陸製造業景氣不佳;同日公布的6月非製造業(服務業)PMI為50.5,比5月下滑0.6,顯示服務業擴張
Thumbnail
<經濟日報> 陸製造業景氣連二月萎縮 專家:需求收縮問題嚴重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30)日發布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5,與5月一樣是49.5,已連續兩個月低於50榮枯線,顯示大陸製造業景氣不佳;同日公布的6月非製造業(服務業)PMI為50.5,比5月下滑0.6,顯示服務業擴張
Thumbnail
彭博報導,中國金融從業者的高薪時代正快速走向終結,一些業內巨頭公司實施嚴格的新限制,以響應國家主席習近平「共同富裕」的號召。脫鉤/去全球化的浪潮正愈演愈烈!世界經濟秩序正在崩潰當中! 凡此險惡局勢之際,川普若當選並祭出全面關稅政策之貿易保護主義等主張,無異於「雪上加霜」,亟需世人冷靜理智的應對處理!
Thumbnail
彭博報導,中國金融從業者的高薪時代正快速走向終結,一些業內巨頭公司實施嚴格的新限制,以響應國家主席習近平「共同富裕」的號召。脫鉤/去全球化的浪潮正愈演愈烈!世界經濟秩序正在崩潰當中! 凡此險惡局勢之際,川普若當選並祭出全面關稅政策之貿易保護主義等主張,無異於「雪上加霜」,亟需世人冷靜理智的應對處理!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
Thumbnail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
Thumbnail
原文貼在這裏,那麽中國製造業為什麽會萎縮?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內需不足,在這裏分享一下個人觀點,供大家討論。 1、農民失去了土地,城市又無法為他們提供就業。 ​先貼上知乎網友的一篇回答,農民種地一年能賺多少錢。 這篇長短正合適(大部分都太長截不下來),我看了好多數字,普遍都在一畝1000元左右。
Thumbnail
原文貼在這裏,那麽中國製造業為什麽會萎縮?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內需不足,在這裏分享一下個人觀點,供大家討論。 1、農民失去了土地,城市又無法為他們提供就業。 ​先貼上知乎網友的一篇回答,農民種地一年能賺多少錢。 這篇長短正合適(大部分都太長截不下來),我看了好多數字,普遍都在一畝1000元左右。
Thumbnail
<華爾街日報> 中國決策者越來越擔心資金空轉 中國的決策者越來越擔心,加大貨幣政策支持力度已經導致銀行系統流動性過剩,而這些流動性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
Thumbnail
<華爾街日報> 中國決策者越來越擔心資金空轉 中國的決策者越來越擔心,加大貨幣政策支持力度已經導致銀行系統流動性過剩,而這些流動性並沒有流入實體經濟。
Thumbnail
統計局成了2023年中國最大的反賊。他們用官方數字證實了大陸2023年的GDP將會下降4%左右,同時揭露了2022年中國GDP至少多報了6萬億,也就是2022年的GDP增長也該是負值。
Thumbnail
統計局成了2023年中國最大的反賊。他們用官方數字證實了大陸2023年的GDP將會下降4%左右,同時揭露了2022年中國GDP至少多報了6萬億,也就是2022年的GDP增長也該是負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