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陪母親去打疫苗的時候,我突然驚覺她走路的樣態慢了下來,不是「走很慢」,而是有一種「不協調」的慢,我問她:「怎麼走路變那麼慢?」她說:「沒有啊本來就這樣走。」我有點憂慮。
母親明年就屆滿七十,還在工作,做些固定式的制服成衣。去年疫情剛起,因為餐飲業大受影響,本來做些手搖店、餐廳制服的成衣老闆,緩了好一陣子沒發工作來;母親閒得發慌,問她這麼閒想幹嘛?她說:「想學煮菜、學日文。」但老人活動中心的課程,要不也是休了好一陣子,要不就是怎麼也報不上名,她索性拿起一些我給她的書讀,還常讀到眼睛痛。
母親沒什麼娛樂,也沒什麼社交圈,最多就是日日出門餵流浪貓跟貓友互動,或是去國樂團團練,剩下的時間就窩在家裡工作、看被我們嫌無聊的鄉土劇、老是罵來罵去的政論節目,再不看看動物頻道⋯⋯
三級警戒後,母親對外所有的活動都停止了,連同去市場也多有限制;家裡有個醫護人員,每個人都戰戰兢兢,生怕自己成為染病的人,開了醫療體系的破口,於是母親的行動又更被限縮了,日日都被叮嚀、叨念。
日日去市場兜圈、出門吃早餐的習慣全部都減少了,加上無盡的限制都讓母親繃緊神經。
昨日問母親:「妳有覺得自己沒什麼活力嗎?」
她說:「我覺得我有點憂鬱。」
我說:「我知道,我有感覺到。」
母親沒有活力,從三級開始日日想著要出門剪個頭髮,到後來日日被緊張的疫情和施打疫苗的死亡率影響,兩個月的時間,她像是瞬間老了好幾歲。某日我從家裡出門返回住處時,母親突然說了一句:「人不知道活那麼久要做什麼?」
接到施打疫苗通知書前,母親有點小過敏,日日流著鼻水又被我們緊張兮兮的逼問,害怕她去跟誰接觸過,而成為需要被匡列的人。
施打疫苗的前幾日,母親要成衣老闆先別送來新的工作,她害怕。她害怕自己打了一針就會死去,無法完成別人交代的工作。於是沒工作時,她又屈在她的縫紉機前看著那些(字小得要命)的書,然後嚷著自己的坐骨神經痛。
當我拿著我為了運動買的按摩槍幫母親按摩時,才發現母親腿上沒有肌肉,便問她:「妳是不是都沒有好好吃飯?」「吃些啥了?」她說疫情後瘦了兩公斤,我笑著說:「讓我瘦好不好。」
母親的疫苗施打被安排在高雄的展覽館,那個漂亮潔白又寬敞的疫苗施打站,母親本不愛麻煩孩子,說著自己去就行,為了不讓她拒絕,我說:「我跟妳去啊!我去拍照。」
以往去高雄展覽館,多半真的是去看展覽,每回走進那兒總是人山人海,難得拍到比較空曠的樣貌,能拿著相機稍稍記錄一點這疫情下的一景,也是挺難得的,這應該是疫情三級之後,我第一次看到這麼多人。
出門前,母親交代起遺言,害我有點措手不及的毛躁了起來,跟她說:「事情真的發生再想就好。」但當她坐在摩托車我的身後時,我還是跟她說了:「妳死掉我會難過耶。」怎麼打個疫苗像去赴死一樣?母親在我身後說:「不會啦!遲早的事。」
我們看不到彼此的表情。
我一直以為社交活動被減少,對本來就不愛社交的母親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直到我看著她的行動力在兩個月內瞬間少了一半,才發現必要的社交活動可以維持她的基本活力(可能也維持很多人的基本活力)才知道原來社交活動還有一些功能,尤其是進入老年的年紀。
打完疫苗的隔日,母親出門去剪了髮、染了髮,看起來多年輕了幾歲。
她說:「你都不知道,貓友們沒有去整理頭髮,都老了十歲。」(貓友們都是中老年人)
問她:「解封後你們國樂團還是要團練嗎?」
母親說:「要啊!大家都關在家裡快關壞了。」
我又問了她一次:「妳自己有發現自己有點慢慢的嗎?」
她整著自己手邊成衣老闆送來的布料說:「沒工作不急,動作慢是正常的。」
然後她吃著我提前回家買給她的綠豆湯跟我說:「我今天跟老闆吵架!」還沒接著問她為什麼,她又說:「他(老闆)一直打來我就一直掛電話!」
我笑著說:「喔!妳會吵架,那我就放心一點了。妳有活力吵架了。」
母親在我眼裡越來越嬌小了。
有時,她會露出一點點少女的樣子,說著自己的頭髮沒有整理好醜,不敢出門;有時,她有著難以撼動的固執、堅持,只好柔順地用line寫著:「媽媽我給妳買的那幾包雞肉可以隔水加熱就能吃。妳太瘦了要多吃點肉。」
母親進入了年老的狀態,瞬間緩慢了她的速度。是老年了!
圖:20210713高雄展覽館打疫苗,Canon EOSM5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0K會員
868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父親給我最大的、應付生活最好的長才,大概就是「沒事找事做」的能力了!好讓我在哪兒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才能在漫長又難以下嚥的人生裡,替一個又一個無聊的空白裡填進各式各樣不同色彩,只是再沒有人硬要你陪他去幹那些他自己無聊又要人陪著一起的事!
關於傳統習俗,也許是父親走的那時,在天主教的天主堂辦完告別式,隨即上了道士的廂行車,聽著鈴鈴鈴的鈴聲,撞著我腦袋瓜覺得荒謬的衝突後,我便慢慢地脫離家裡中元普渡和過年兩次僅有的拜拜儀式!
母親雖也年近七十,但我始終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希望能在她身邊打轉,好讓她以為自己還正年輕。年輕像是我還能拉著她裙擺的年歲!
我詢問過母親是不是有這件皮衣的印象,母親說她的確幫父親製做過一件皮衣。父親火化的那天,我應該也問過這件皮衣的細節,只是過了十多年也不太容易記起。那之後的十多年,我不斷書寫著父親,我企圖留下所有我與父親僅存在我記憶裡的畫面,慢慢地才知道時間沖淡的不只是那從加護病房從病床到大門時,悲傷將整個胸口擠壓出無
書寫父親已經練習到不掉任何一滴眼淚。那是我給自己下的降頭:想念可以但眼淚還是不要太容易掉下來。如果。父親,他就是不在了!
這是一篇投稿文學獎未果的文章。是寫母親的牢,也是梳理我從童年至而立之年與母親間那些恐懼、害怕、同理、陪伴,並且將自己從母親囚困自己的牢籠裡脫困,安靜地待在她的身旁。
父親給我最大的、應付生活最好的長才,大概就是「沒事找事做」的能力了!好讓我在哪兒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才能在漫長又難以下嚥的人生裡,替一個又一個無聊的空白裡填進各式各樣不同色彩,只是再沒有人硬要你陪他去幹那些他自己無聊又要人陪著一起的事!
關於傳統習俗,也許是父親走的那時,在天主教的天主堂辦完告別式,隨即上了道士的廂行車,聽著鈴鈴鈴的鈴聲,撞著我腦袋瓜覺得荒謬的衝突後,我便慢慢地脫離家裡中元普渡和過年兩次僅有的拜拜儀式!
母親雖也年近七十,但我始終像個長不大的孩子希望能在她身邊打轉,好讓她以為自己還正年輕。年輕像是我還能拉著她裙擺的年歲!
我詢問過母親是不是有這件皮衣的印象,母親說她的確幫父親製做過一件皮衣。父親火化的那天,我應該也問過這件皮衣的細節,只是過了十多年也不太容易記起。那之後的十多年,我不斷書寫著父親,我企圖留下所有我與父親僅存在我記憶裡的畫面,慢慢地才知道時間沖淡的不只是那從加護病房從病床到大門時,悲傷將整個胸口擠壓出無
書寫父親已經練習到不掉任何一滴眼淚。那是我給自己下的降頭:想念可以但眼淚還是不要太容易掉下來。如果。父親,他就是不在了!
這是一篇投稿文學獎未果的文章。是寫母親的牢,也是梳理我從童年至而立之年與母親間那些恐懼、害怕、同理、陪伴,並且將自己從母親囚困自己的牢籠裡脫困,安靜地待在她的身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她有時覺得煩躁, 尤其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之際, 母親頻繁來電, 耳朵重聽的母親, 聽不到她在工作時刻意壓低音量的回覆, 她們無法對話,只好掛上電話。 午休時間,她搭電梯下樓, 走到公司大樓對面的小公園, 坐在溜滑梯的階梯上,回電, 她已經習慣母親頻繁來電都是一些生活很瑣碎的小事,
Thumbnail
我的阿嬤,年輕的時候從嘉義北上,幾度遷徒,決定落腳劍潭。那時候的她帶著兩個妹妹四處幫人家剃頭毛,後來生意穩定下來,三姊妹就在劍潭租了店面,開始做髮維生的日子。 阿嬤為生活忙碌大半輩子,直到五十一歲那年發現得到乳癌,阿嬤的心情盪到谷底,為家人庸庸碌碌一生竟是這樣的結果。為了轉換心境,志工帶她出門
Thumbnail
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跟老媽媽說要買輪椅帶她出門。她總是說不要,似乎是嫌坐輪椅不好看,還說出門有什麼好的,不如在家舒服。比同齡人老化更快的她,今年腿腳更加不便,幾乎是足不出戶。 舅舅對她說:「買個輪椅好,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出門,走走看看很好的。」契機出現,老媽堅持不肯買輪椅的想法終於鬆動了。 在一個黃
下午家訪一個一百歲的阿嬤,本來預期應該是個瘦弱的虛弱長輩,沒想到到案家一看,是個帶著長珍珠項鍊,滿頭雪亮白髮,霸氣的獨居老太太! 問住在外縣市,特別會來等家訪的兒子,媽媽今天有特別打扮嗎?兒子搖搖頭說,沒有,媽媽每天穿著就是這樣! 聽說老太太九十六前都還會騎腳踏車,兒子請過幾個外勞都被老太太辭
我的媽媽有非常燦爛陽光的笑容,似乎什麼難題都不會影響她吃睡,一覺天亮的能力堪比年輕人。 印象深刻是她養生保健—從小我們出外都會戴帽子,物理性防曬;不要太靠近電視/腦,會有電磁波;少吃油炸等等。彷彿她看得見這些隱形物質。雖然小時候並不理解,但成人之後覺得這些作法的確是要從小做起,因為「老化」是不
Thumbnail
Covid-19 疫情前,老媽的腳就因年老退化行走不便,不然就是擔心出門在外如廁不便,屢屢婉拒與我們一同出遊,這幾年來若非就醫,最多就是在社區中庭散步,維持基本的肌耐力。只是隨著年紀越大,加上生理上的病痛,走沒有幾步路就氣喘吁吁疲累猶生。看著老態龍鍾將近八旬的她,心裡不禁期盼「時間能走慢一點嗎」!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週休二日後的上班,看到同事去整理了頭髮,雖然都已是短髮,但又...更短了。 當小姊姊變成媽的時候,很多事都變得極其精簡,首要看到的,就是髮型。 當媽後,為了把心思放在嬌滴滴的小朋友身上,只好放棄曾經當小姐時的秀麗長髮,這些時間可以做好多事呢.. 當你犧牲一切,為了家庭忙東忙西,迎來送往的(
Thumbnail
有一天朋友跟我聊爸媽年紀到且開始老化 有天他回家吃飯發現媽媽煮菜時變得脾氣不好就跟媽媽說不要煮了去外面吃 但是媽媽說食材都買好了只是早上沒睡好,漸漸他觀察爸媽的頭髮已經都半白 也最近聽到媽媽說腰酸背痛才去醫院做檢查回來 他說回想這半年爸媽都是膝蓋及肌力的問題 她跟媽媽說以後晚餐請人送餐來,
基本上,第一次的調藥,是新增加午餐一顆顛通,一週後發現不夠力,才有換掉的早上安立復。 我想,順利的話,就能固定服用安立復了。 其實,我真正氣的,是我母親自己做醫生的部分。 因為,我認為我又不趕,行動力慢只是小事,有必要放大嗎? 還說我裝瘋賣傻!問題是,我無法安坐,能算裝瘋賣傻嗎? 況且,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她有時覺得煩躁, 尤其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之際, 母親頻繁來電, 耳朵重聽的母親, 聽不到她在工作時刻意壓低音量的回覆, 她們無法對話,只好掛上電話。 午休時間,她搭電梯下樓, 走到公司大樓對面的小公園, 坐在溜滑梯的階梯上,回電, 她已經習慣母親頻繁來電都是一些生活很瑣碎的小事,
Thumbnail
我的阿嬤,年輕的時候從嘉義北上,幾度遷徒,決定落腳劍潭。那時候的她帶著兩個妹妹四處幫人家剃頭毛,後來生意穩定下來,三姊妹就在劍潭租了店面,開始做髮維生的日子。 阿嬤為生活忙碌大半輩子,直到五十一歲那年發現得到乳癌,阿嬤的心情盪到谷底,為家人庸庸碌碌一生竟是這樣的結果。為了轉換心境,志工帶她出門
Thumbnail
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跟老媽媽說要買輪椅帶她出門。她總是說不要,似乎是嫌坐輪椅不好看,還說出門有什麼好的,不如在家舒服。比同齡人老化更快的她,今年腿腳更加不便,幾乎是足不出戶。 舅舅對她說:「買個輪椅好,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出門,走走看看很好的。」契機出現,老媽堅持不肯買輪椅的想法終於鬆動了。 在一個黃
下午家訪一個一百歲的阿嬤,本來預期應該是個瘦弱的虛弱長輩,沒想到到案家一看,是個帶著長珍珠項鍊,滿頭雪亮白髮,霸氣的獨居老太太! 問住在外縣市,特別會來等家訪的兒子,媽媽今天有特別打扮嗎?兒子搖搖頭說,沒有,媽媽每天穿著就是這樣! 聽說老太太九十六前都還會騎腳踏車,兒子請過幾個外勞都被老太太辭
我的媽媽有非常燦爛陽光的笑容,似乎什麼難題都不會影響她吃睡,一覺天亮的能力堪比年輕人。 印象深刻是她養生保健—從小我們出外都會戴帽子,物理性防曬;不要太靠近電視/腦,會有電磁波;少吃油炸等等。彷彿她看得見這些隱形物質。雖然小時候並不理解,但成人之後覺得這些作法的確是要從小做起,因為「老化」是不
Thumbnail
Covid-19 疫情前,老媽的腳就因年老退化行走不便,不然就是擔心出門在外如廁不便,屢屢婉拒與我們一同出遊,這幾年來若非就醫,最多就是在社區中庭散步,維持基本的肌耐力。只是隨著年紀越大,加上生理上的病痛,走沒有幾步路就氣喘吁吁疲累猶生。看著老態龍鍾將近八旬的她,心裡不禁期盼「時間能走慢一點嗎」!
Thumbnail
年輕人的心事約莫是薪水太低、房價太高,以及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孝養壓力等等。而老年人的心事跟年輕人的心事互為因果,沒有生產力,帳單幫不上忙,病痛像牽牛花藤綿延不斷,多活一天就多拖累兒女一天。老人心事重重大腦就損傷重重,最後變成憂鬱重重,不僅智力會因此退化,癡呆也很快就報到。 一位八十三歲的老阿嬤
Thumbnail
週休二日後的上班,看到同事去整理了頭髮,雖然都已是短髮,但又...更短了。 當小姊姊變成媽的時候,很多事都變得極其精簡,首要看到的,就是髮型。 當媽後,為了把心思放在嬌滴滴的小朋友身上,只好放棄曾經當小姐時的秀麗長髮,這些時間可以做好多事呢.. 當你犧牲一切,為了家庭忙東忙西,迎來送往的(
Thumbnail
有一天朋友跟我聊爸媽年紀到且開始老化 有天他回家吃飯發現媽媽煮菜時變得脾氣不好就跟媽媽說不要煮了去外面吃 但是媽媽說食材都買好了只是早上沒睡好,漸漸他觀察爸媽的頭髮已經都半白 也最近聽到媽媽說腰酸背痛才去醫院做檢查回來 他說回想這半年爸媽都是膝蓋及肌力的問題 她跟媽媽說以後晚餐請人送餐來,
基本上,第一次的調藥,是新增加午餐一顆顛通,一週後發現不夠力,才有換掉的早上安立復。 我想,順利的話,就能固定服用安立復了。 其實,我真正氣的,是我母親自己做醫生的部分。 因為,我認為我又不趕,行動力慢只是小事,有必要放大嗎? 還說我裝瘋賣傻!問題是,我無法安坐,能算裝瘋賣傻嗎? 況且,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