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頓失動力時(雖然本來也不是動力高張的人),好像常會突然想去聽一些,一直以來知道但不特別感興趣的歌手,他們的歷年作品。歌手通常是那些:作品累積了一定的量、出道至少有十年的;歌曲多很流行、流行到可能感到平淡無味的;歌聲舒服,或聲音特質算對得上自己喜好的。這種時候適合的,反而不是那種當初一聽就驚豔,會熱情地想找個時間細細認識的歌手。雖然好像也合理,這種事情畢竟較耗腦(也難怪這方面進度常落後)(落後誰也不知道XD)。
就不期不待地放著一張張專輯,或者串流整理好的「熱門歌曲」清單。對歌名一無所知也無妨,偶爾聽到喜歡的旋律、受打動的編曲,再點開螢幕看看這首叫什麼。題外話,該感謝串流的發達,讓我們不必像以往,需要百般思量和研究是否要花錢購入一張實體專輯,冒著十首歌裡可能只有約一半曲目達到90%喜歡、其他都還好的風險,就能夠完整聆聽一張專輯。不過,不得不部分屈服於串流的這些年,購買實體專輯的行為減少許多,可終究對實體專輯的價值和意義仍有所執念。這裡就先不離題啦。
關於這些歌手和他們的作品,平常之所以無感,大概是因為主題多圍繞著情愛、不太有新意,畢竟生活到底哪來那麼多情愛糾葛(?)。且一張張專輯,儘管有不同的企劃、不同的製作人或合作火花,基本路線終究不會差太多。是一種路人聽眾聽到主打歌,總會覺得舊調重彈,甚至揣測歌手「怎麼不會唱膩」的感覺XD 能夠持續發片,大概是因為有歌迷基本盤,而歌迷對歌聲本身的喜愛也多大於對作品的。(自己也有這樣類型的偶像所以可以理解) 進一步討論,應該說身為歌迷,所以才願意深入去了解每張作品的用心和特別,也因此,作品不會沒人買帳。
偶有讓他們聲名大噪的單曲或主打歌,但以專輯的概念或說標準來看待一位歌手,可能真的並不那麼出線。畢竟走流行情歌路線的專輯,本來就比較難做出突出的概念性吧。收錄的歌也總有些似曾相識,從旋律、編曲到歌詞題材等,套路常和類似路線的歌手或自己過往的作品很像。然後曲目一下子失戀撕心裂肺、一下子熱戀粉紅泡泡,彷彿人格分裂一般,也是我很常有的感想XD 通常聽個三五遍就會覺得:夠了、差不多了XD 專輯缺乏精良的製作,更導致他們的名字很少見容於獎項(這邊姑且用「精良製作」來稱,但其實覺得還有更多複雜因素,可我說不出確切原因。有些歌手每出專輯必入圍獎項,有些則是整個職業生涯都和獎項毫無緣分QQ)。回到這段最前面,那些所謂的代表作,雖使歌手不至於默默無聞,卻可能也是非常阻礙路人粉了解他、接觸他其他作品的某種框架。以我而言,那些單曲的琅琅上口、對轟炸式宣傳的陰影(XD),或許正是我平常會對他們的作品,明明沒深入了解卻莫名感到厭煩的原因。(毛很多) 至於脫離了這種狀態,這些歌會不會進入到自己的歌單,聽久了是否被歌手「圈粉」,還是端看對歌曲、對這把歌聲,能否保有長久的喜歡,或者神祕論一點的,「有沒有緣份」。不過,即使之後不那麼喜歡、不常聽了,也會知道,這些歌似乎和你的人生,自此開啟了神秘的連結。甚至,下次心空空、動力低落時,還是會來這樣的歌裡尋療癒。和偶像的歌、欣賞的音樂人的歌,與自己的連結很不同:一邊是,大半的時間都給了他,之間能說的故事可能不少;一邊則有點像陪伴走一段路的夥伴,素昧平生、八竿子打不著,但那些想放空甚或微低潮的時刻裡,有這樣一個存在。儘管階段性任務達成即離開,自己曾受到了隱約的支持,是那麼確實的體會。
很珍惜這種曾經錯過,但還能夠重新認識的機會和經驗,何況有時真的會有發現寶藏之感。才發現,透過音樂,想要的感覺,能隨時自己尋找、自己創造,是很美好的事。慶幸有需求時,還有這樣的動機、意願與能力。 謝謝有這樣定位的歌手,雖然這可能並非他們對自身定位的期望(也或許是),雖然這也只是我依照對歌手的認識和個人偏好,一廂情願作出的分類和定位。不過每位聽眾心中可能也都有這樣一份名單吧,關於平常提不起興趣認識的、茫茫音樂海中總忽略的那些歌手。或許在百無聊賴的時刻,這樣的探索能讓心神有所得。
之後有點想把在這種時刻重新認識的歌手和其作品,逐一整理並寫下聆聽感想,而清單還在持續加長呢。寫他們和寫本就喜歡的,感覺和意義應該都不太一樣:作為路人粉、非歌迷(至少在初聽的時候是),能夠不帶粉絲濾鏡、平心而論歌曲品質或者市場定位等,雖然還是主觀、不專業;不以推薦、推坑為目的,情緒勢必會更冷靜(?)。然後也蠻期待能和其粉絲交流的,畢竟他們才最了解自己的偶像,一定會有很不一樣的感想和觀點。且我這樣散亂地聽,必定有漏網之魚,如果能收到較系統性的推薦,應該會很好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