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議題|氣候變遷改變動物習性,反撲人類社會:皇帝企鵝瀕臨滅絕、北極熊攻擊事件、傳染病擴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眾人皆知全球暖化的嚴重性,科學家與氣候學家也不斷地在推廣大眾重視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問題,呼籲政府實施更積極的氣候行動與環境保護政策。近日有研究指出,氣候變遷正在增加物種滅絕的風險。全球暖化使得南極的海冰快速消退,危及南極企鵝的棲息地,生物學家警告南極企鵝在 2100 年前可能瀕臨滅絕。除了滅絕危機,研究也發現氣候變遷增加了動物與人類的衝突,更會反撲人類社會

全球暖化海冰消融,皇帝企鵝本世紀瀕臨滅絕

塔斯馬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Tasmania)海洋生態教授 Mary-Anne Lea 表示,皇帝企鵝的棲息地正因為氣候緊急狀態而快速消失。
美國的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聯合了 14 位來自各地的科學家,研究海冰融化速度對生物學的影響,並將研究成果刊登於全球變遷生物學期刊中(Global Change Biology)。其中,他們發現若南極的海冰持續以預測的速度消退,皇帝企鵝將在本世紀末(2100 年)消失 80% 以上,成為「準滅絕」物種
為什麼海冰消失會影響皇帝企鵝?皇帝企鵝在繁殖季期間,會在南極大陸沿海的海冰上進行繁殖活動;而在非繁殖季時,海冰與浮冰則是成為企鵝們覓食、休息、躲避掠食者的地方;此外,海冰也是企鵝的獵物——磷蝦重要的棲地。因此,海冰的多寡與密度對於皇帝企鵝的生存與繁殖有相當大程度的直接與間接影響。
事實上,海冰對企鵝影響最大的是海冰生成早晚與消退的速度。若海冰生成太晚,會延遲企鵝的繁殖季節、降低繁殖的成功率、並且使企鵝們被迫遷移至其他地方棲息;而如果海冰太早融化,則會讓企鵝雛鳥在生長出防水羽毛之前就泡進海水裡,讓小企鵝還沒學會游泳就溺死。根據研究人員估算,目前全球僅剩 20 萬對皇帝企鵝,而科學家指出,南極洲的升溫幅度比全球平均還要高 5 倍,更使得企鵝的生存更危急。
全球升溫幅度與海冰減少程度關係圖,各顏色代表不同升溫幅度的假設。(圖片來源:Global Change Biology
由此可見海冰的損失對於生態的影響之大,那地球將失去多少海冰呢?海冰的損失程度跟全球升溫息息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若全球升溫 4.3°C,2050 年海冰將減少 23%、2100 年將下降 63%;而若全球真的達成《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控制升溫幅度在 2°C,則 2050 年海冰將減少 13%、2100 年則減少 19%。科學家呼籲,若全球遵守《巴黎協定》,皇帝企鵝的數量僅會減少 3 成,人們還有機會可以拯救這些動物,但需要採取更積極的氣候行動。
研究報告中列出了數個因為氣候變遷瀕臨滅絕的物種,以及可能滅絕的時間,包含國王企鵝(2080-2100 年)、北極熊(2050 年)、環海豹(2050 年)、髯海豹(2100 年)、環斑海豹(2100 年)等。

極端氣候事件導致動物迫遷,增加人類跟動物的衝突

南極的企鵝因為生活在南極大陸上,距離世界其他地區較遙遠,對人類影響的程度較小,但其他地方就不一定了。
華盛頓大學生物學助理教授 Briana Abrahms 警告因為極端氣候造成自然環境的破壞,將會增加人類與野生動物的接觸機會,也導致之間的衝突增加。他指出,因為海冰減少讓北極熊被迫待在陸地上更久的時間,過去 30 年來人類與北極熊的衝突增加了兩倍
本月,駐軍在格陵蘭的丹麥北極軍事單位也受到北極熊的攻擊。由於近日全球各地受到熱浪侵襲,北極熊棲息的海冰減少,使其被迫在陸地上覓食,因此出沒於丹麥的軍事基地附近。據基地成員表示,該北極熊短期內已經「鬧事」五次,曾經打破窗戶、甚至攻擊基地成員。該單位在臉書上發文表示,當局已經將這隻北極熊列為「會造成問題的熊」,若牠再回來,可以將之射殺。
延伸閱讀北極熊真的要沒有家了!科學家警告:全球暖化在加速,未來夏天北極將看不到冰山
駐軍在格陵蘭的丹麥北極軍事單位本月 2 日表示,有一頭北極熊晃蕩到基地附近的研究站。(圖片來源:Joint Arctic Command Facebook
不只是南北極有影響,全球各地都有類似的狀況發生,如前陣子中國雲南遷徙的大象群就是一例。
今年中,15 隻野生亞洲象從中國雲南一路北遷,走了近 500 公里,抵達昆明,造成沿線居民龐大的經濟損失,也引發了不少「人象衝突」的隱憂。根據北京新京報報導,象群們已經「肇事」400 多起,初估造成約人民幣 680 萬元(約為新台幣 2900 萬元)的損失。
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亞洲象專家組的成員張立表示,本次大象北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為亞洲象的棲息地因為變成橡膠、茶樹的種植區域,使得天然林地迅速減少在過去 20 年來減少了 40%,變得「高度破碎化和孤島化」
中國雲南的象群在今年中一路北漂,沿路造成大量經濟損失。(圖片來源:BBC
不只中國,Abrahms 的報告中也提到印度在發生嚴重乾旱後,大象可以食用的植物大量減少,使得大象進入人類的生活圈覓食而導致大象襲擊人類的事件增加。
此外,喜馬拉雅山上也出現當地岩羊因為氣溫上升遷徙到海拔較低的地區,造成當地農民損失;而海洋溫度升高與熱浪也改變了魚群的分佈,更增加了 2015-2016 年鯨魚和漁業接觸的機會,包含鯨魚被漁具糾纏等。

氣候變遷改變動物習性,反撲人類生活

事實上,動物習性的改變不只是增加人類與動的衝突、直接的經濟損失,外來種的入侵更會造成更深遠的經濟影響、以及連帶的疾病問題。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 B)的研究發現,動物的移動距離因為氣候變遷而擴大,也使得動物攜帶的疾病出現在新的地方。其中最嚴重的,是昆蟲的迫遷。
昆蟲迫遷中最常見的,是北移的蚊子。已經有許多的報導顯示,許多蚊子已經開始移往過去氣溫較低的地區,如歐洲,造成「瘧疾」的影響範圍更加擴大;在台灣,則是可以看到登革熱的案例也開始擴散到北部地區。此外,會造成「萊姆病」的蜱蟲也開始增加活動範圍,在北美跟歐洲都造成嚴重的傳染病災情。
今年早前,愛地球學院也整理說明:為何動物遷移會破壞人類經濟社會、以及可能的生物滅絕事件?
延伸閱讀全球暖化使海水變暖,海洋生物開始從赤道往兩極遷移
氣候變遷造成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減少,迫使動物必須要改變生活型態,甚至面臨滅絕問題。然而不只是動物的生活受影響,身為地球生態鏈的一份子,人類社會中將受到不同動物習性的衝擊,無論是生活環境的入侵、直接與間接的衝突互動、經濟活動影響、甚至是全新的傳染疾病。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加劇,動物遷徙的程度可能更加嚴重,只有人們正視氣候變遷的問題,落實更積極的氣候行動,才有機會一勞永逸,找到新世代環境與自然共處的平衡生活。
參考資料
中央社》全球暖化海冰消融 皇帝企鵝2100年前恐瀕臨滅絕
公視新聞網》皇帝企鵝因氣候變遷大量消失 美國擬納《瀕危物種法》名單
Global Change Biology》The call of the emperor penguin: Legal responses to species threatened by climate change
wrtv.com》Study says climate change could threaten 98% of Emperor penguin colonies by 2100
中央社》格陵蘭北極熊出沒攻擊人類 恐遭射殺
中央社》雲南象群沿路破壞力驚人 官方承諾賠償居民
環境資訊中心》專家示警 世界各地極端氣候事件 加劇人與野生動物衝突
環境資訊中心》全球升溫使動物「迫遷」 人類生活終將受衝擊
(首圖來源:Photo by Hubert Neufeld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1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住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隨著疫苗開始施打,COVID-19 疫情在全球開始受到控制,而各國也在擬定疫後如何讓疫情下重創的經濟回歸正常。許多國家可能會選擇以投擲「銀彈」的方式,如台灣發起「振興券」促進經濟發展,不過根據專家研究,高達 20 個國家在實施經濟復甦的同時,卻在加劇環境的破壞與氣候變遷的影響。 全球振興計畫投 1
「淨零排放」已經成為各國共識,也是許多企業越來越致力追求的營運目標。不過地球環境不只是政府跟企業的責任,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應該為環境盡一份心力。重點是,該怎麼做? 比爾蓋茲前陣子發表了他的新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How To Avoid A Climate Change),分享了他近幾年研究氣候行
ESG 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競爭力,也是現行國際投資潮流中越來越重視的項目,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台股新發行的基金中有將近 7 成是以永續、ESG 為主題。隨著綠色的金融產品越來越多,也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銀行、企業開始加強 ESG 與 CSR 的落實,可見金融市場對於社會朝向「永續經營」發展有相當
近年來各國都紛紛祭出「淨零排放」的氣候目標,並加速導入碳交易、碳費、碳稅等制度,甚至連企業也都自主採用再生能源、購買碳權,打造「碳中和」的綠色供應鏈。不過近日專家在科學期刊《自然》中發布最新研究,若要控制全球升溫的幅度在 1.5 度內,全球不只要做到淨零排放,更要開始實施「碳債(carbon de
2020 東京奧運將於本週(23 日)開幕,主辦城市東京宣稱要讓本次成為「有史以來最環保的奧運會」,喊出「為了地球和人類,一起更好」(Be better, together — For the planet and the people)的口號;日前剛落幕不久的 2020 歐洲盃,主辦方歐洲足球協
比爾蓋茲向來在再生能源、環境保育上不遺餘力,日前其創立的突破能源組織(Brealthrough Energy)才與歐盟簽訂合作,共同投資高達 10 億美元的資金,以在 5 年內加速推動歐盟境內的乾淨能源技術發展,其中將聚焦在四大面向:綠色氫能、永續航空燃料、空氣碳捕捉技術與長期儲能技術。7 月 1
隨著疫苗開始施打,COVID-19 疫情在全球開始受到控制,而各國也在擬定疫後如何讓疫情下重創的經濟回歸正常。許多國家可能會選擇以投擲「銀彈」的方式,如台灣發起「振興券」促進經濟發展,不過根據專家研究,高達 20 個國家在實施經濟復甦的同時,卻在加劇環境的破壞與氣候變遷的影響。 全球振興計畫投 1
「淨零排放」已經成為各國共識,也是許多企業越來越致力追求的營運目標。不過地球環境不只是政府跟企業的責任,地球上的每個人都應該為環境盡一份心力。重點是,該怎麼做? 比爾蓋茲前陣子發表了他的新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How To Avoid A Climate Change),分享了他近幾年研究氣候行
ESG 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競爭力,也是現行國際投資潮流中越來越重視的項目,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台股新發行的基金中有將近 7 成是以永續、ESG 為主題。隨著綠色的金融產品越來越多,也可以看到有越來越多銀行、企業開始加強 ESG 與 CSR 的落實,可見金融市場對於社會朝向「永續經營」發展有相當
近年來各國都紛紛祭出「淨零排放」的氣候目標,並加速導入碳交易、碳費、碳稅等制度,甚至連企業也都自主採用再生能源、購買碳權,打造「碳中和」的綠色供應鏈。不過近日專家在科學期刊《自然》中發布最新研究,若要控制全球升溫的幅度在 1.5 度內,全球不只要做到淨零排放,更要開始實施「碳債(carbon de
2020 東京奧運將於本週(23 日)開幕,主辦城市東京宣稱要讓本次成為「有史以來最環保的奧運會」,喊出「為了地球和人類,一起更好」(Be better, together — For the planet and the people)的口號;日前剛落幕不久的 2020 歐洲盃,主辦方歐洲足球協
比爾蓋茲向來在再生能源、環境保育上不遺餘力,日前其創立的突破能源組織(Brealthrough Energy)才與歐盟簽訂合作,共同投資高達 10 億美元的資金,以在 5 年內加速推動歐盟境內的乾淨能源技術發展,其中將聚焦在四大面向:綠色氫能、永續航空燃料、空氣碳捕捉技術與長期儲能技術。7 月 1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伯格曼法則是一個用來歸納恆溫動物體型變化的規律,該法則顯示出恆溫動物的體型會受到緯度或者海拔影響,同一類恆溫動物會隨著緯度或海拔的升高而增大體型。比如北極熊體型就比其他熊更大,另外企鵝亦是如此,生存地點越靠近極地的企鵝體型往往也越大,甚至於人類也有此現象。 為此有研究團隊想要了解伯格曼法則在演化史
Thumbnail
目前全球北極熊數量約26000隻 全球氣溫上升,北極暖化速度超過全球平均水平。導致海冰減少、融化,隨著北極變得更加潮濕,降水模式也發生變化,從以往雪轉為雨。這不僅加速冰層融化,也影響當地生態系統。 北極熊生存依賴海冰,全球暖化導致海冰面積持續減少,北極熊面臨捕獵困難、棲息地喪失風險。
一、全球暖化的衝擊   我的家不見了,這是近年來不少人類及動物的心聲,因地球越來越熱,導致極端氣候的頻率與幅度增大,包括暴風雨、熱浪、旱災、水災,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極端天氣事件威力倍增,帶來更大環境破壞;又因乾旱引起大面積的森林火災,導致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全毀。   地球氣溫上升的幅度會因地區有
  這是存在問題,但是是在整體人類的尺度。雖然對於每一個個別的人來說,除了電費會高一些之外,開冷氣不是什麼代價高昂的事情。但從整體人類的角度來說,這其實是件有些驚人的事情:我們在大規模的改變局部溫度,且為了維持這種相對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我們每天都消耗掉大量的能源。
Thumbnail
正式宣布:明天開始進入冰河時期,凌晨00:00起準時開始。 而5000年後,你覺得世界上物種多數會長什麼樣子?
Thumbnail
目前地球人類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從而使地球環境推向數百萬年首見的高溫,並且也對生態系統產生長遠的影響。不過就現在碳排放的程度,雖然在未來部分區域可能因為嚴重的溫室效應而不再適合生物生存,但是大部分區域依然是適合居住的。 而隨著太陽越來越老,其體積會越來越大,最終在數十億年之後成為紅巨星並吞噬地球。在
Thumbnail
氣候變遷對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影響,本文分享了氣候變遷狀態、衝擊和環境風險,以及影響氣候穩定的變因。透過深入瞭解這些議題,能更好地意識到氣候變遷的重要性。
Thumbnail
南極之行 Day 8,在庫佛維爾島(Cuverville Island)及尼科港(Neko Harbor)登岸健行及觀察企鵝生態。
Thumbnail
南極之行 Day4 至 Day6 ,穿越南極圈,並在南極圈以南的阿德利島及周邊巡航,看見壯麗的冰山及可愛的企鵝及海豹。
Thumbnail
本書深入探討氣候變遷所引發的恐懼文化,並揭示環保觀念中的迷思和誤區,包括原來北極熊的減少的真相!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伯格曼法則是一個用來歸納恆溫動物體型變化的規律,該法則顯示出恆溫動物的體型會受到緯度或者海拔影響,同一類恆溫動物會隨著緯度或海拔的升高而增大體型。比如北極熊體型就比其他熊更大,另外企鵝亦是如此,生存地點越靠近極地的企鵝體型往往也越大,甚至於人類也有此現象。 為此有研究團隊想要了解伯格曼法則在演化史
Thumbnail
目前全球北極熊數量約26000隻 全球氣溫上升,北極暖化速度超過全球平均水平。導致海冰減少、融化,隨著北極變得更加潮濕,降水模式也發生變化,從以往雪轉為雨。這不僅加速冰層融化,也影響當地生態系統。 北極熊生存依賴海冰,全球暖化導致海冰面積持續減少,北極熊面臨捕獵困難、棲息地喪失風險。
一、全球暖化的衝擊   我的家不見了,這是近年來不少人類及動物的心聲,因地球越來越熱,導致極端氣候的頻率與幅度增大,包括暴風雨、熱浪、旱災、水災,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極端天氣事件威力倍增,帶來更大環境破壞;又因乾旱引起大面積的森林火災,導致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全毀。   地球氣溫上升的幅度會因地區有
  這是存在問題,但是是在整體人類的尺度。雖然對於每一個個別的人來說,除了電費會高一些之外,開冷氣不是什麼代價高昂的事情。但從整體人類的角度來說,這其實是件有些驚人的事情:我們在大規模的改變局部溫度,且為了維持這種相對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我們每天都消耗掉大量的能源。
Thumbnail
正式宣布:明天開始進入冰河時期,凌晨00:00起準時開始。 而5000年後,你覺得世界上物種多數會長什麼樣子?
Thumbnail
目前地球人類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從而使地球環境推向數百萬年首見的高溫,並且也對生態系統產生長遠的影響。不過就現在碳排放的程度,雖然在未來部分區域可能因為嚴重的溫室效應而不再適合生物生存,但是大部分區域依然是適合居住的。 而隨著太陽越來越老,其體積會越來越大,最終在數十億年之後成為紅巨星並吞噬地球。在
Thumbnail
氣候變遷對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影響,本文分享了氣候變遷狀態、衝擊和環境風險,以及影響氣候穩定的變因。透過深入瞭解這些議題,能更好地意識到氣候變遷的重要性。
Thumbnail
南極之行 Day 8,在庫佛維爾島(Cuverville Island)及尼科港(Neko Harbor)登岸健行及觀察企鵝生態。
Thumbnail
南極之行 Day4 至 Day6 ,穿越南極圈,並在南極圈以南的阿德利島及周邊巡航,看見壯麗的冰山及可愛的企鵝及海豹。
Thumbnail
本書深入探討氣候變遷所引發的恐懼文化,並揭示環保觀念中的迷思和誤區,包括原來北極熊的減少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