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隨記01_老年人的現金流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如果有人問我,老年人最需要的是什麼
我會說:「長期且穩定的被動收入」
前幾天,跟老婆規畫了一下女兒們未來十年所需的用錢
在討論後
除了建立對於接下來,另一段用錢高峰的心理準備
同時也發現,過了這段高峰,等女兒們離家後
我們在金錢上最辛苦的階段,也就差不多結束了
可以準備開始過著最滋潤的生活
這點,好像跟一般人不太一樣
一般的家庭,兒女離家後,雖然支出減少
而隨著年紀也將屆退休年齡,主動收入同時也會減少
甚至因為主動收入減少的幅度大於支出減少的幅度
或者主動收入完全消失
造成生活品質的低落,一個不小心
就準備淪落成下流老人
但是
收入來源是以被動收入為主的我們
其收入的金流,並不會因為我們退休而消失
反而會因為我們持續的投入
用複利的效果,讓每年的現金流入持續增長
也使我們的生活品質,不致因收入減少與通膨而降低
有了這種「長期且穩定的被動收入」基礎
才能夠讓我們在老年時,不用為錢傷腦筋
並把重點放在健康、快樂上
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趁著工作時,努力打造可以產生足夠被動收入的現金流系統
也就是就連你睡著都會放錢到你口袋裡的系統
並以準備緊急預備金之類的方式
增加自己的財務韌性
利用複利的效果,持續讓錢去滾錢
及早擁有可以不用為錢傷腦筋
那「長期且穩定的被動收入」
努力讓退休那天的你,感謝現在的你
一起加油!!
avatar-img
430會員
327內容數
你好,我是一位39歲成功達成財務自由離開職場的老杯杯; 這裡,是我把成功心法匯整而成的筆記。 前半部從建立金錢的觀念,講到創造被動收入達成財務自由的方法, 後半部用自己的經驗,介紹用投資方式達成財務自由的步驟。 希望在這裡的一切 能夠給予有心向財務自由方向努力的朋友,一些有用的建議與協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退休不是時間到了,才開始準備!!! 關於退休這件事你是否有,認真思考過該怎麼進行準備? 退休關鍵的是穩定現金流但你是否會,因為過度追求現金流而導致自己陷入退休危機呢? 從「退休後錢從哪裡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最近投資的熱門議題,就是我們到底該不該把現金流和高股息
近來,身邊和我差不多年齡段的朋友,一旦他們自認為達到財務自由的門檻,就開始提到要退休的意願。除了感覺到他們下定決心想要脫離現狀的期待,卻又隱隱參雜著面對新局的不安情緒。 「有被動收入嗎?」我先問他們這個現實的問題。 如果答案是「資產足夠,但沒有佈局太多的被動收入。」我會告訴他們首先會面對
Thumbnail
現在富裕國家的中年人,可能會變成「三明治世代」,對上,要照顧因為活得夠久最後失智的年邁父母,往下,要擔心小孩錢賺得夠不夠用,要協助他們置產、付房貸、給生活津貼。 我們常認為歐美國家就是讓成年子女獨立自主,但物價上漲、房貸利率高昇,加上許多年輕人賺錢能力遠不如父母,有資產的父母,現在歐美年輕人依
退休後的收入為勞保,勞退及自行準備。 台灣勞工保險老年給付勞保老年給付是台灣勞工保險提供給符合資格的退休勞工的福利,分為三種給付項目:老年年金給付、老年一次金給付、以及一次請領老年給付1。以下是這些給付的概要: 老年年金給付:適用於年滿60歲且保險年資合計滿15年的退休勞工。請領年齡將根據出生年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中年上班族定期審視資產狀況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需要負擔房貸和小孩教育費用的人群。通過實例說明如何確保投資策略與財務目標一致,監控和調整資產配置,控制風險,評估投資績效,規劃未來財務需求,並維持心理安心,以實現長期財務穩定和增長。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退休年齡和退休條件計畫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這個多變的時代,打造一個符合個人需求且具有彈性的退休計畫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能夠讓我們在退休後擁有充裕的生活,更能夠讓退休年齡成為人生的一個美好轉折點。
Thumbnail
退休計劃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對於如何有效地準備退休金,從單純的退休現金到結合現金流的方式,都有其優點和風險。本文將探討這些不同的準備方式,以及為何需要考慮不同的方式。從多元化風險管理、抗通膨,到靈活應對突發支出,本文將提供您選擇適合您個人情況的退休金準備策略。
假如你徹底的掌握了開源與節流,而累積到了退休需要的錢,例如:1500萬,那麼你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子呢?現在風行的提早退休,是在60歲之前就退休了,那退休生活呢?   一般的上班族想到的,就是旅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但是這樣的日子能持續多久而不會讓你覺得無聊?所以你必須要找到該
2.1開源與節流 要有錢,如果不是上一輩留下來的,基本上就是要靠你自己,要有錢,不外乎:   開源:增加更多的收入 - 加薪、跳槽、創業、斜槓、兼差、中樂透、投資   節流:降低開銷 - 把花的錢分為需要和想要       2.2節流   很多書會提到節流的方法,有一個很有
Thumbnail
一些投資專家喜歡根據一個人的年齡提出投資建議。因此,目標日期基金很普及。 這些假設是,年輕人可以承擔更多的投資風險,老年人需要被放逐到「安全」投資的區域裏,如固定年金、投資級債券和所謂的寡婦和孤兒股票。 我和我的股票市場導師,我96歲的母親討論過這個想法,她只有一個評論。「把投資決策建立在一個人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退休不是時間到了,才開始準備!!! 關於退休這件事你是否有,認真思考過該怎麼進行準備? 退休關鍵的是穩定現金流但你是否會,因為過度追求現金流而導致自己陷入退休危機呢? 從「退休後錢從哪裡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最近投資的熱門議題,就是我們到底該不該把現金流和高股息
近來,身邊和我差不多年齡段的朋友,一旦他們自認為達到財務自由的門檻,就開始提到要退休的意願。除了感覺到他們下定決心想要脫離現狀的期待,卻又隱隱參雜著面對新局的不安情緒。 「有被動收入嗎?」我先問他們這個現實的問題。 如果答案是「資產足夠,但沒有佈局太多的被動收入。」我會告訴他們首先會面對
Thumbnail
現在富裕國家的中年人,可能會變成「三明治世代」,對上,要照顧因為活得夠久最後失智的年邁父母,往下,要擔心小孩錢賺得夠不夠用,要協助他們置產、付房貸、給生活津貼。 我們常認為歐美國家就是讓成年子女獨立自主,但物價上漲、房貸利率高昇,加上許多年輕人賺錢能力遠不如父母,有資產的父母,現在歐美年輕人依
退休後的收入為勞保,勞退及自行準備。 台灣勞工保險老年給付勞保老年給付是台灣勞工保險提供給符合資格的退休勞工的福利,分為三種給付項目:老年年金給付、老年一次金給付、以及一次請領老年給付1。以下是這些給付的概要: 老年年金給付:適用於年滿60歲且保險年資合計滿15年的退休勞工。請領年齡將根據出生年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中年上班族定期審視資產狀況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需要負擔房貸和小孩教育費用的人群。通過實例說明如何確保投資策略與財務目標一致,監控和調整資產配置,控制風險,評估投資績效,規劃未來財務需求,並維持心理安心,以實現長期財務穩定和增長。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退休年齡和退休條件計畫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這個多變的時代,打造一個符合個人需求且具有彈性的退休計畫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能夠讓我們在退休後擁有充裕的生活,更能夠讓退休年齡成為人生的一個美好轉折點。
Thumbnail
退休計劃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對於如何有效地準備退休金,從單純的退休現金到結合現金流的方式,都有其優點和風險。本文將探討這些不同的準備方式,以及為何需要考慮不同的方式。從多元化風險管理、抗通膨,到靈活應對突發支出,本文將提供您選擇適合您個人情況的退休金準備策略。
假如你徹底的掌握了開源與節流,而累積到了退休需要的錢,例如:1500萬,那麼你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子呢?現在風行的提早退休,是在60歲之前就退休了,那退休生活呢?   一般的上班族想到的,就是旅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但是這樣的日子能持續多久而不會讓你覺得無聊?所以你必須要找到該
2.1開源與節流 要有錢,如果不是上一輩留下來的,基本上就是要靠你自己,要有錢,不外乎:   開源:增加更多的收入 - 加薪、跳槽、創業、斜槓、兼差、中樂透、投資   節流:降低開銷 - 把花的錢分為需要和想要       2.2節流   很多書會提到節流的方法,有一個很有
Thumbnail
一些投資專家喜歡根據一個人的年齡提出投資建議。因此,目標日期基金很普及。 這些假設是,年輕人可以承擔更多的投資風險,老年人需要被放逐到「安全」投資的區域裏,如固定年金、投資級債券和所謂的寡婦和孤兒股票。 我和我的股票市場導師,我96歲的母親討論過這個想法,她只有一個評論。「把投資決策建立在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