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了多種金融投資商品的特性與風險,接著就要來討論資產配置的方式了,為什麼要做資產配置呢? 因為除了銀行定存以外,幾乎沒有哪一種投資商品可以保證穩賺不賠,各種金融商品的可期待投資報酬率與風險也都有所不同,基於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道理,如果可以依其特性做適當的組合搭配,試著將虧損的機率降低,或是將虧損的幅度降低,並追求可能的最大報酬,而且是可長期執行的方式。
過去提到的金融商品有股票、債券、ETD(可交易公司債)、保險、與定存,房地產也是投資工具之一,但如果僅針對金融商品的話,REITs可以代表房地產的金融商品,目前最常被提到的投資組合就是股票與債券搭配,而且是一籃子的股票與一籃子的債券,一般投資人的投資金額大概就是台幣數百數千萬元或甚至上億,就算是數億元的資產都不太足以買下一籃子夠分散的股票與債券,所以股債資產配置一般都是指透過ETF的方式來做資金分配。
這裡要先釐清一個觀念,所謂的資產配置並非是買很多不同公司的股票,就叫資產配置降低風險,分散買很多家公司的股票只是降低了某一家公司可能經營不善或甚至倒閉可能帶來的極大損失,但你買的都是股票,只要是股票就會受公司營運與景氣影響,甚至有的人是都買在某個特定產業,譬如電子股、傳產股、金融股,這樣的方式就算你分散買再多公司,都沒有真正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更不叫資產配置,資產配置應該是要將資金分配到不同性質且盡量互不影響的金融資產裡。
最常聽到的資產配置方式就是股票搭配債券,因為債券的漲跌與股票大多數時間都沒有直接的關聯性,甚至股票大跌時,基於避險需求,反而會讓資金大量轉進債券市場而造成債券價格上漲。最常見的說法是依據您的年齡來決定股債搭配比例,用100減去目前的年齡來決定股票的占比,譬如您目前是25歲,取十位數,那麼股票就應該佔比80%,搭配債券占比20%,隨著年齡增加,能夠承受的資產波動風險越低,債券占比就要跟著提高,譬如60歲的時候,股債比例就要調整成40:20。
舉例來說,假設目前股債搭配比例是60:40,某段時間股票ETF大跌20%,債券ETF因避險關係逆勢上漲5%,如果你是100%投資股票ETF的人,你那段期間的報酬率就是負20%,但股債比60:40的人,股票跌幅佔總資產的負12%,債券漲幅佔總資產的2%,兩者相抵總資產僅下跌10%,就達到了資產抗跌的效果。相反的,如果是股票上漲20%,而債券持平沒有漲跌,則總資產也僅會增加12%,所以股債資產配置的好處是可以降低大幅波動的風險,但缺點也是期望報酬會降低。
降低波動有甚麼好處呢? 一來跌幅較小,投資人比較不會恐慌,投資比較抱得住,如果遇到金融海嘯的時候,別人100%股票的跌幅是50%,而你的股債搭配跌幅只有20%,是不是就比較不會擔心要不要賣股呢。第二是報酬率可能還會比較好,跌幅50%想要回到原點必須要漲100%,所以只要能減輕甚至避免虧損,就可以達到比較好的累積資產報酬。
請參考下圖舉例,假設連續四年的報酬率分別是10%、15%、-30%、10%,4年下來的累積資產報酬率是97%,第三年大跌30%造成了很大的資產損失,若是你的資產搭配讓漲跌幅都降低一半,雖然前兩年的報酬率相較之下差很多,但經歷過一次跌幅縮小的洗禮後,第三年的資產累積報酬馬上逆轉,第四年恢復正常正報酬後,下方波動較小的資產已回到獲利狀態,但上方的累積報酬還虧損3%。
但這並不代表長期下來,低波動的組合方式報酬率就會比較好,若繼續看到第七年,過程沒有碰到股市大跌的情況下,累積下來的報酬率還是上方的高波動度會較好,這意味著,承受高波動的投資方式還是比較能獲得比較高的投資報酬。這樣還有必要做資產配置嗎?
當然有,因為投資並非是在玩一個數學遊戲,投資的目的是希望將來需要的時候能有比較多錢可以運用,尤其是為了退休而做的投資,你總會有需要用錢的一天,當如果你需要變賣投資換取現金的時候,剛好碰上股市大跌,你就會被迫以較多虧損的方式賣股,譬如例子裡的第八年,若剛好碰到股市大跌,過去幾年的績效領先馬上就又變成落後狀態,你永遠不會知道你需要用錢的那一年,股市表現會是如何。
所以你可以聯想到另一個情況...
(訂閱閱讀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