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7|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投資前一定要知道的動詞

不管投資人是主動投資派或被動投資派

在解釋相關投資核心基本邏輯時

都會用到一個動詞

『貼現』

我自己是到保險公司上班後 基於工作溝通上的需求才知道貼現這個詞 通常使用情境就是 責準/保價/解約金是用X%預定利率貼現回來的現值

本來以為這就是個只有保險業界才會使用的詞 沒想到在開始投資後 才發覺原來貼現 居然是了解投資知識最重要的基本概念

對採取主動投資策略的投資人來說 需要先評估某家公司價值/合理股價 才能執行低買高賣的獲利策略 而這個合理價格 就是把這家公司存續期間內 每年可以賺到的錢 依據貼現率(例如無風險利率)及貼現期間 貼現到現在後加總金額

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 A公司存續期間為兩年 一年後財報淨利為100元 二年後財報淨利則為50元 貼現率為10% 則公司價值=100*(1-0.1)^1+50*(1-0.1)^2=130.5 如果公司總發行股數為100股 每股合理股價就是1.305元

而像0050 或VOO這類追蹤市值前N大公司的ETF 則是被動投資者常用的投資工具 而市值代表的就是市場對該公司價值的評估結果 所以前N大公司同時意味 他們是目前市場公認 『未來』獲利能力最強的公司

所以被動投資透過這些ETF 就可以長期持有最賺錢的公司 (這些ETF具有自動汰弱留強機制)

***股價反應的永遠是未來的獲利能力 所以目前財報獲利最高的公司(波克夏) 通常不會是市值最高的公司(蘋果)
淨利排行榜
市值排行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記錄自己的懶人投資經驗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