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0|閱讀時間 ‧ 約 18 分鐘

王的故事 (下)

本文為舊文搬家整理,最先發表於PTT C_CHAT版,原文連結
  承上篇,讓我們轉換場景,來到《不列顛諸王史》成書數十年後的法國城市普瓦捷吧。
  在一座華貴的宮廷中,年輕勇武的騎士、浪漫浮誇的吟遊詩人們忙進忙出,盡心盡力的為這座宮廷地位崇高的女主人服務。在宮廷中心,女主人和她同樣身分高貴的兒女們正一同欣賞吟遊詩人的演出。
  吟遊詩人吟誦的是關於遙遠、古老、崇高的王者和他勇敢的騎士們的浪漫傳奇,這不僅是女主人最喜愛的題材,她的兒女們更是聽到雙眼發亮,興奮不已。
  女主人撫摸一旁正陶醉於王者與騎士們俠義精神的兒子,並如此輕喚著:    「理查……。」
  女主人名為埃莉諾,又稱阿基坦的埃莉諾。她是英王亨利二世的王后,歐洲當世最有權勢的女人,金雀花王朝之母。
(右方人物即為阿基坦的埃莉諾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右方人物即為阿基坦的埃莉諾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西元十一世紀,英國發生了著名的諾曼征服。央格魯薩克遜人的韋塞克斯王朝滅亡,諾曼第公爵征服者威廉登基為不列顛的新統治者。
  在隨後的王位紛爭中。同時擁有英格蘭、諾曼第、安茹等地繼承權的亨利二世取得王位。再加上其妻埃莉諾的嫁妝阿基坦,亨利二世因而擁有了橫跨不列顛至歐陸的遼闊領土。
  這對王室夫妻在當時的歐洲權傾一時,所領疆域之遼闊甚至可被稱作安茹帝國
  阿基坦的埃莉諾因父親早逝,十五歲時便成為了阿基坦的女公爵。在同年她也嫁給了當時的法王路易七世,登上了歐洲女性地位的最高峰。(正確來講,是成為太子妃沒幾天就因先王駕崩升格為王后。)
  只不過這一段婚姻讓她頗不滿意。埃莉諾是在南歐豔陽下成長的熱情美少女,在她的血管中脈動的則是來自於詩人祖父威廉九世遺傳的浪漫因子。
  相較之下,以一名基督教苦行騎士為人生志向的路易七世可說是無趣至極。
 
  路易七世參加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時,埃莉諾也帶著滿車的傢俱服飾一同參與。但她卻拖慢了行軍的速度,導致東征行伍被土耳其人襲擊。
  在抵達安條克後,她又疑似和伯父亂倫偷情,給路易七世帶了一個大大的綠帽子。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有頭無尾的結束,已經貌合神離的法王夫婦灰頭土臉的返國。
  之後他們雖然在教皇調解下生下一女,但埃莉諾又看上小她十歲的小鮮肉諾曼第公爵亨利,也就是往後的亨利二世
  埃莉諾與亨利通姦的結果,就是讓從頭綠到尾的路易七世決定不再和她有所牽扯,而這決定這正中了埃莉諾的下懷。
  與法王離婚不久後,她隨即與亨利再婚,並在不久後成為英國王后,再一次登上歐洲女性權位的頂峰。
  亨利二世和埃莉諾兩人都是浪漫熱情的個性。一拍即合、打得火熱的他們成婚後接連生下八名子女,可說是對天造地和的神(ㄐㄧㄢ)仙(ㄈㄨ)眷(ㄧㄣˊ)侶(ㄈㄨˋ)。
  而亨利二世和埃莉諾之間還有另一個聯繫,那就是:《不列顛諸王史》。再講明確一點的話,是它的法語翻譯版《布魯特傳奇》
  《不列顛諸王史》原文是艱澀的拉丁文,別說是一般民眾,連受過教育的王公貴族都難以閱讀。因此,諾曼第詩人魏斯在亨利二世的贊助下,接手了這本異族傳說歷史的翻譯工作。
  魏斯是一名擁有考證心的詩人。為了翻譯此作品,他親身前往了威爾斯當地考察民俗,甚至嘗試尋找作者傑弗里本人。雖然這次考察之旅收穫甚小讓他頗為失望,但是他還是開始了翻譯工作。
  魏斯的翻譯並非正統的翻譯,而是翻譯後的二次創作。他改寫了傑弗里原先剛硬的文風,將之轉化為更容易閱讀與聆聽的諾曼法語詩句。
  魏斯也依據自己的知識與時勢需求刪減或加筆故事的內容。在他的改編下,書中人物變得較為生動活潑,為了迎合雇主與聽眾的喜好,他也將故事內容增添了不少浪漫、俠義的橋段。
  而由他個人撰寫的加筆中,有兩項重要且影響深遠的創作:
  第一項是亞瑟王的圓桌會議。騎士們不分地位高下,與王者在圓桌一同暢談天下大計。
  第二項,則是人們仍相信在亞瑟僅是在阿瓦隆沉眠,並會在不列顛陷入危機時再次回歸。雖然原作僅提到亞瑟王在阿瓦隆沉眠療傷,但這可能並非魏斯的個人創作,而是當時威爾斯民眾的普遍期許。
  另外,亞瑟王的寶劍也是在此時由威爾斯文的Caledfwlch,開始改稱為Escaliborc,並在未來成為我們所熟悉的Excalibur
  完成這項工作後,魏斯將此作品獻給了正剛好成為英國王后的埃莉諾。從埃莉諾往後藝術贊助行動看來,她對魏斯的作品可說是相當滿意。
  除了魏斯之外,還有另外一名詩人托馬也以古老的威爾士傳奇為藍本,替亨利二世和埃莉諾創作了和亞瑟王相關,描述某名騎士生平經歷的詩作。
  托馬的原作已佚失,但是由於故事內容悲愁動人,關於這名騎士的故事仍是被各國、各種語言的作者以翻譯、再創作的方式流傳至今。
  而現今,我們稱這個故事為《崔斯坦與伊索德》
(崔斯坦與伊索德,約翰.威廉.瓦特豪斯的作品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亨利二世與埃莉諾對於這些創作的態度從表面上看起來頗為矛盾。他們是不列顛的新統治者,理論上不應該支持一個原住民的古老國王歸來。
  亨利二世之後更是大費周張的派人前去尋找亞瑟王的陵墓。他的心腹教士杰拉爾德宣稱根據國王的提示,他們找到了亞瑟王和王后桂妮薇兒的遺骸,除此之外還有寶劍Excalibur一同陪葬。
  他們所尋覓的成果,其實便是現今格拉斯頓伯里修道院的亞瑟王之墓。
(就是這個有人跑去抽卡暴死,TYPEMOON也常常跑去取景的聖地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亨利二世尋找亞瑟王之墓的理由不難理解。他登基後威爾斯當地仍是躁動不安,時常有衝突與反抗的發生。找到亞瑟王的墳墓,宣告他們希冀的永恆之王已死是一個絕佳的政治宣傳。
  但是,亨利二世不僅沒阻止詩人們讚嘆亞瑟王的豐功偉業,甚至還加以贊助,連亞瑟王終將歸來的神話也是在他登基後廣為流傳於英國各地。
  很明顯的,亨利二世與往後的金雀花諸王希望人民牢記亞瑟王的事蹟與歸來。為什麼呢?這表面看起來複雜矛盾的政治問題,用「浪漫」來看便可輕易的被解答。
  或許,他們希望自己就是當代回歸的亞瑟王。
  亨利二世與埃莉諾的遺傳與影響,讓他們的許多的後裔繼承了對亞瑟王的喜好、崇拜與模仿。
  在埃莉諾人老珠黃後,亨利二世開始向外尋花問柳。他不僅情婦眾多,也生下數名私生子。輪到自己綠光照頂的埃莉諾甚是不快,她開始與亨利二世分居。
  埃莉諾著孩子們與由她提拔的年輕騎士威廉.馬歇爾,來到了自己的封地普瓦捷,並在當地建立起專屬於自己理想的宮廷生活。
  埃莉諾是熱切的藝術家與騎士的贊助者,在她的宮廷經常有年輕的騎士與詩人出入,讓她的宮廷成為當時歐洲浪漫文化的中心。謠傳中埃莉諾更是建立了愛情法庭,以自己情場老手的身分調解或排除年輕貴族的們愛情難題。
  埃莉諾的孩子們在母親的影響下繼承了對騎士俠義精神與浪漫創作的喜愛,也同時繼承了她對亨利二世的不滿。她率先成年的兩名兒子亨利理查是騎槍比武的好手,也都是不符父王管教的叛亂者。
  亨利在成年後被封為共治王,因此又稱「幼王」亨利。他的武藝師傅乃是母后所提拔的騎士威廉.馬歇爾,這對師徒檔在當時歐洲各地的比武大會上連戰連勝,未嘗敗績。
  之後,亨利更是對父王亨利二世舉起反旗,嘗試奪取國王的寶座。但卻因病早逝,僅在28歲就結束他勇武的一生。
  理查則是同樣以武藝和騎士俠義精神聞名於當時的歐洲,而他也曾有樣學樣的對父王亨利二世發起叛亂。
  在一次會戰中,理查發現敵手就是兄長的導師,在決鬥中戰無不勝的威廉.馬歇爾。年輕氣盛,渴望一戰的王子隨即拍馬衝鋒,嘗試破解對方的無敗傳說。
  但是老練的騎士隨手便將王子刺下了馬,給了他人生第一次落馬的恥辱。顧及情面與地位的馬歇爾饒過理查一命,只將他的馬匹刺死作為對傲氣王子的教訓。
  隨後,因為家庭失和憂憤不已的亨利二世死去。理查繼位為王,以勇武和好戰聞名的他便是我們熟悉的「獅心王」理查一世
(好戰勇武的理查是名副其實的獅心之王, 其他登基後除了被囚禁之外,不是在打仗就是在計畫下次打仗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理查一世雖然在英格蘭出生,但他幾乎不會講半句英語。因為他的成長與學習經歷幾乎都是法國渡過,特別是在在母親的普瓦捷宮廷。
  在耳濡目染之下,理查自然對亞瑟王傳說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是帶有狂熱。最著名的例子則是他替姪子,同時也是英國的儲君阿爾蒂爾向提親時的事蹟。
  作為聘禮,理查一世直接解下了腰間的配劍,並告知未來親家西西里王坦克雷迪「這就是昔日亞瑟王的寶劍,Excalibur。」
  而他的姪子阿爾蒂爾,這譯名其實是法語發音。若是用英語發音,那就會眾人相當熟悉,這文章也已重複過無數次的名字。
  沒錯,「亞瑟」
  理查一世顯然是對名為亞瑟的姪子,同時也是英國的未來君王寄予重望。若非是理查唐突戰死,王位被其王弟「無地王」約翰奪權,那阿爾蒂爾將會成為名副其實統治英國的「亞瑟王」。
  在理查一世的家族中,還有一名對亞瑟王傳說貢獻許多的人物。那是與他相當親近的同母異父姐姐,埃莉諾與法王路易七世生下的公主:香檳伯爵夫人瑪麗
  瑪麗遺傳了母親與先祖對於藝術的愛好,並且同樣贊助了眾多的詩人與作家。受贊助者中,最著名的詩人是克雷蒂安.德.特魯瓦
  克雷蒂安對亞瑟王傳奇的擴充有著絕大的貢獻,他一共撰寫了五部與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相關的詩作,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囚車騎士蘭斯洛特》
  亞瑟王的第一騎士,湖之騎士蘭斯洛特即是在他的筆下所誕生。不同於以往,我們難以在古不列顛、威爾斯的記述找到這名角色的原型。
  有可能克雷蒂安是自行創造了這名騎士,又或者他可能參考了愛爾蘭傳說中經歷類似的英雄迪爾穆德
  總而言之,亞瑟王傳說的轉折點:「蘭斯洛特與王后桂妮薇兒的不倫」,這段故事確實是出自於克雷蒂安之手。
  克雷蒂安另外一個重要的創作則是《帕西瓦爾與聖杯》,這個故事將凱爾特魔法大釜的傳說融入了基督教的聖杯之中。
  雖然克雷蒂安本人富樫了,他並沒有將聖杯騎士帕西瓦爾的故事寫完。但是往後的諸多作者們接力完成了亞瑟王的聖杯傳說,也就是聖杯渡海前往不列顛、其餘兩名聖杯騎士加拉哈德鮑斯等內容。
  關於亞瑟王傳說的舞台、成員、物件等創作至此基本上到齊了,其他細節則是往後仍有諸多的創作會對故事作出更精彩的潤色。例如將亞瑟的寶劍一分為二,分別產生了石中劍與湖中劍的傳說。但是,還缺少一個完整的故事將當它們完整統合。
  金雀花王朝往後的國王仍舊繼承了先祖對於亞瑟王的崇拜(或者說是利用)。
  「長腿王」愛德華一世對英格蘭人來講是個勇猛的名君,但是對威爾斯人、蘇格蘭人來講,他則是一名殘暴無情的入侵者。
  他在任內大力鎮壓威爾斯的反抗,並在殘殺、俘虜威爾斯的有力貴族後,間接終止了威爾斯親王的統治。從此之後,威爾斯親王成為了英國王儲的象徵性封號,威爾斯的獨立已名存實亡。
  但愛德華一世卻也經常親涉亞瑟王的相關事物,他壓制威爾斯後宣稱自己取得了亞瑟王的王冠、又親訪上述亞瑟王的陵墓憑弔。
他也模仿了亞瑟王的圓桌會議,舉辦了包括比武、酒宴內在的圓桌慶典。現今溫徹斯特留有一枚巨大且刻有騎士名號的圓桌,相傳就是愛德華一世所留下。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其孫愛德華三世同樣繼承了對圓桌慶典的喜愛,在一次慶典上,愛德華三世更是宣布成立了他自己的騎士團嘉德騎士團。這騎士團的存在延續至今,是英國王室所授予的最高級別勳章。
  這一切的一切,金雀花王朝的諸王們似乎都在告知全不列顛的居民亞瑟王已歸來。而王不是別人,正是坐在王位上的我。
  在金雀花王朝的末期,由金雀花分支而出的兩大家族蘭開斯特約克爭奪王位相鬥不休,長達30年的戰爭就此爆發。
  由於蘭開斯特家族的標誌是紅玫瑰,而約克則是白玫瑰,這場戰爭因此在後世被莎士比亞冠上「玫瑰戰爭」之名,並被沿用至今。
  (莎士比亞並沒有親筆寫下玫瑰戰爭的名稱,但是在其劇《亨利六世》中以拔摘玫瑰作為戰爭開始的象徵相當經典,因此此名稱被沿用至今。)
(約克的白玫瑰與蘭開斯特的紅玫瑰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在經過一段讓無數英國學子頭痛抱怨的繼承權混亂鬥爭後,雙方終於在博斯沃思原野爆發最終戰役。
  約克家的代表是理查三世,他也是金雀花王朝的正統後裔。理查三世的軍隊擁有兩倍數量上的優勢,他對勝利可說是抱有絕對的自信。
  但是開戰後不久,理查三世的部將卻大量倒戈背叛,導致局勢轉為蘭開斯特家族的絕大優勢,而理查三世的部隊則是開始潰散。
  為了挽回大局,理查三世親自領軍發起了一次勇敢卻無謀的衝鋒,嘗試直接將蘭開斯特家的統帥擊殺。
  但是在大軍重重包圍下,理查三世最終仍是力盡戰死。傳說中,金雀花王朝的末代國王死前對敵方怒吼著:
「叛國!叛國!叛國!」
  亞瑟王傳說最有力的推手金雀花王朝,最終的結局也和亞瑟王傳說相同——因背叛而滅亡。
  而最諷刺的事情仍不只如此。理查三世怒吼的對象是蘭開斯特的統帥,同時也是往後登基的新王亨利.都鐸。而都鐸家族,正是來自於最早孕育出亞瑟王傳說的土地:威爾斯
  紅戰勝了白,梅林古老的預言也以另類的形式實現了。
  在玫瑰戰爭打得火熱的同時,也有一部關於亞瑟王巨著正在被撰寫著。其名為《亞瑟之死》,作者則是一名身處牢獄之中的威爾斯騎士托馬斯.馬洛禮爵士
  馬洛禮爵士參考了先前眾多有關於亞瑟王的創作,並將它們連貫統合為一。從亞瑟的誕生與遠征、諸多騎士的冒險與愛恨情仇、聖杯的追尋、蘭斯洛特的不倫……直到最終,亞瑟王在劍欄之戰遭到莫德雷德重創,並前往阿瓦隆長眠等待回歸。
  馬洛禮爵士的《亞瑟之死》,基本上就是我們現今所認知的「亞瑟王傳奇」。
  《亞瑟之死》出版的1475年,也正是亨利.都鐸勝利登基的那年。亨利登基後為亨利七世,他迎娶了約克的伊莉莎白表示兩大家族此後將不再鬥爭。紅白兩朵玫瑰重和為紅白兩色的都鐸玫瑰,玫瑰也成為了英格蘭的國花。
(都鐸玫瑰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亨利七世也延續了傳統,將兩人所生的長子封為威爾斯親王。聰明的你能看到這邊,應該也不難猜測這名王儲的名字了吧?
  沒錯,又是「亞瑟」
  可惜的是,這名亞瑟因病在15歲時就早亡,仍是無緣成為「亞瑟王」。
  往後,亞瑟王開始逐漸淡出英國人的視線之中。亨利七世的繼承人亨利八世忙著結婚、離婚、生小孩、殺老婆,而且他對於自己家族的根基威爾斯似乎沒什麼同情心。
  在亨利八世任內,他通過法案正式終結了威爾斯的獨立,將之併入英格蘭之中。他還要求威爾斯以英文為官方語言,導致當地的凱爾特不列顛文化加速消亡。
  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宗教戰爭、啟蒙運動等歷史大事件,也讓世人不再關注這名半傳說性質的王者。《不列顛諸王史》等古籍被視為應被摒棄的稗官野史,被收藏進無人關心的圖書館角落堆積灰塵,等待新一批的亞瑟王追隨者的誕生。
  亞瑟王重新獲得世人的關注則是在四百年後的維多利亞時代,工業革命讓中產階級興起,識字率也逐漸增加。
  人們渴求更多的故事來閱讀,英國桂冠詩人丁尼生在此時創作的《國王敘事詩》正好將這名被遺忘已久的王者重新迎回。
  搭配畫家古斯塔夫.多雷生動精緻的插畫,亞瑟王和他的騎士們再次讓英國民眾雋永不已。
(國王敘事詩中由古斯塔夫.多雷繪製的插畫,描繪的是梅林與妖精女王薇薇安。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時間來到近代,除了華格納取材自亞瑟王傳奇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帕西法爾》等歌劇之外,最具代表性的亞瑟王作品莫過於特倫斯.韓伯瑞.懷特的小說系列作《永恆之王》
  《永恆之王》並非單純的亞瑟王故事再創作,而是懷特將自身對於社會的理想透過亞瑟王故事投射給觀眾。
  由於執筆時正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書中也看可出他對於暴力與戰爭的感嘆,懷特更是透過梅林之口告誡讀者:「戰爭唯一的理由,就是阻止發動戰爭之人」。
  《永恆之王》之後的改編版權也出售給眾多電影公司。其中一部改編作就是迪士尼出品的著名動畫,如果是被開始被叫叔叔阿姨年紀的筆者,那應該有看過的《石中劍》
  雖然迪士尼的改編已和《永恆之王》原作差異頗大,但是卻也在全世界的兒童、少年、少女們心中刻下不滅的形象:「石中的寶劍,以及嘗試將之拔起的男孩」。
(圖片來源:IMDB
  至於這個男孩的形象什麼時候變成女孩的……還是看圖比較好理解吧。
  遠古、中世紀、近代、現代的創作者們紛紛以自身理想的形象替亞瑟這名傳說中的王者添加不同的形象。
  古不列顛的修士、吟遊詩人心中寄託復興與再起的勇士之王亞瑟。
  中世紀君王、貴族心中寄託理想騎士形象的騎士之王亞瑟。
  近代於詩篇小說中懷古且寄託寓意的傳說之王亞瑟。
  現今的我們也仍在透過電影、動畫、遊戲等現代媒體接收各種形象的亞瑟王,而已經銘刻於人類記憶中的則是:
  宛若黑暗中的火炬般忽明忽滅,但仍是令人無比嚮往的永恆之王亞瑟
本文章所使用之動畫截圖均屬原版權持有者所擁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