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5|閱讀時間 ‧ 約 1 分鐘

博物館再現戰爭文物的難題――蘊藏複雜人性的戰場紀念品

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展示神風特攻隊的戰機殘骸與日本好運國旗(Yosegaki Hinomaru)。圖/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
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展示神風特攻隊的戰機殘骸與日本好運國旗(Yosegaki Hinomaru)。圖/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
這篇以二戰時期 #日本好運國旗(Yosegaki Hinomaru)及 #千人針(Senninbari)作為案例分享,簡單討論了戰爭文物詮釋與博物館再現的難題,希望提供一些想法與交流。
戰爭的結束不意味著和平,這僅僅是死亡和破壞的結束。
當博物館不斷在詮釋失落、破壞和追求和平的歷史時,可藉由納入有關社群的聲音,建立對戰爭全面性理解的橋梁,引導觀眾反思戰爭本質;惟有平衡處理過去戰爭留下的遺物與遺產,歷史才能因為瞭解、認識而向前邁進。
➤全文請詳(連結至實驗波CLABO):https://reurl.cc/mvGkvl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大編中編小編都是同一人,工作之餘隨興分享國外(內)博物館和文化相關消息趣事,推廣「知識共享」(相關合作、文章引用請洽FB粉絲專頁私訊)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