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公會堂自 1917 年歷經考察規劃、籌款、設計,於 1920 年 11 月開工,1921 年落成,1922 年正式啟用,1926 年後改為官方經營。在此之前僅有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文人雅士會在私人宅院舉辦詩畫聚會,一般民眾往往不得其門而入。新竹公會堂的建立,將「集會」帶入當時人民想像,在這裡,辦過數不清的演講、會議、 宴會、展覽、拍賣會等活動,由眾多報導與老照片可以得知,公會堂在當時已是新竹重要的聚會場所。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新竹公會堂曾遭受美軍慘烈的襲擊,禮堂屋頂及牆面都受到嚴重波及,後側的附屬建物亦倒塌。幸運地挺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轟炸的新竹公會堂,戰後短暫地成為「新竹縣政府中山堂」,接著轉型為許多在地新竹人耳熟能詳的「新竹社會教育館」,隸屬於教育部管轄。2008 年,隨著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這裡成了「新竹生活美學館」, 走過百年,這棟建築一直是新竹重要的民眾集會及藝文展演場所,它不僅是座歷史悠久的公共建築,更是北臺灣重要的美術、音樂、社會教育搖籃。也因為新竹公會堂承載著重要的文化記憶,在 2011 年正式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造型華麗典雅的新竹公會堂,有紅磚立面、拱狀柱廊及豐富的壁飾,但因日治時期至今增改建多次,遮蔽了原貌特色, 在修繕工程中,也將盡力保留原有老件、 運用舊有工法復原建築立面,公會堂重現風華指日可待!在期待工程完工的同時,幸運地已有許多畫家為這棟建築留下它美麗的身影。讓我們一起從畫面裡找出蛛絲馬跡,感受公會堂漸漸轉變的過程吧!
李澤藩|社教館古風貌| 1981
畫家在這幅作品中運用了濃厚的色彩,穩健的筆觸與細部的線條刻劃,把舊時的社教館風光再度展現,其經營之細心可從門口石獅與近樹的光影變化看出。看見左下角的兩隻石獅子了嗎?咦,牠們到哪兒去了呢?此對石獅子目前鎮守在新竹市議會前喔!這幅巨型寫實作品《社教館古風圖》,現存於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此幅作品繪製於 1978 年腦血栓病癒後,該時期畫家體力已大不如昔,無法盡情外出寫生,開始以新竹名園、古厝、古蹟、書院、 教堂、寺廟、牌坊等此類消逝的景物為畫作題材,透過他細細回味及高超的技巧, 一一親切而細膩地重現於紙上。
魏坤松|社教館| 1994
以鳥瞰的角度描繪新竹社教館四周以及廣場,依稀可見背後的建築物。發現了嗎?以前的招牌是由右書寫至左邊喔!
趙小寶|社教館| 1995
此幅圖片可看出右側中後方有 「中正台」字樣,該區即為當今的中正台夜市。中正台夜市因內有「中正台」而得名。過去,中正台是個體育場,政府在此辦理點、教召、民防訓練、地方政府的朝會活動等,甚至還曾安排馬戲團在此表演,是許多在地新竹人充滿回憶的地方。
楊銀釵|社教館| 1999
此階段的公會堂立面已無太大的轉變,廣場規劃為停車場,方便洽公的民眾停車。正門口的孔子像現已移除。
胡達華|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2012
此幅畫繪製主題為文化部轄下的「新竹生活美學館」,除了招牌改變之外,你還能發現哪些異同點呢?
本篇文章出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發行之《巢兼代》刊物 Vol.1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城市透鏡文化有限公司
圖片提供|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