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職業性別刻板印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是否發現,從出生開始,每一個人、每一天的生活都受到生理性別與相應的社會角色影響。不管是媽媽下意識地為男嬰挑選藍色衣服、為女寶寶添購洋娃娃玩具,社會對不同性別有著不同的期待,透過家庭、教育、政策、流行文化和生活的各種面相影響著我們,也形塑出不同的人格特質與發展。
傳統的性別觀念也對個人生涯走向產生明顯的影響。職業的性別刻板印象屢見不鮮,傳統上往往認為較耗費體力的工作,包含水電工、駕駛員、警察、廚師、消防員等工作由男性處理;需要謹慎、細心與耐心的事務,譬如護士、秘書、教師等工作則由女性擔任。不管是經由傳播媒體的推波助瀾,抑或是每日生活裡的觀察,種種性別刻板印象都無形地影響著我們,甚至漸漸地演化為腦內根深蒂固的想法。「性別刻板印象」在水平面向上影響著不同性別被預期從事的職業領域甚至個人發展,無形中限制了許多可能;在垂直面向上也牽涉職位的升遷、造成「透明天花板」現象。
無孔不入的傳統性別觀念,似乎不是制定相關政策、法律就馬上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你我都能開始的是改變觀念,並處處留心細節,是不是落入了傳統的性別框架,無意中為他人貼上了標籤卻不自知。改變, 就從現在開始!
  • 小辭典【透明天花板】 指因態度或社會及組織結構上偏差所造成的無形障礙,使得具備資格的個人因各種人為因素的牽絆,而無法與同儕獲得公平競爭與順利升遷的機會。在學術界與實務界常以「玻璃天花板」來隱喻女性升遷的無形障礙。

本篇文章出自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發行之《巢兼代》刊物 Vol.1
指導單位|文化部
出版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執行單位|城市透鏡文化有限公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早在知道『地方創生』、『關係人口』這些詞彙之前,我們就一直默默在做。」回想起返鄉種種,彭仁鴻分享,比起創立大家熟知的「金魚。厝邊」,其實早在他服替代役期間,就已經吸納了許多養份、認真面對每一個在地夥伴的需求,成為後來創業的扎實基礎。
新竹公會堂興建於日治時期 1921(大正 10)年,是日本人統治臺灣後,在政治經濟趨於穩定後第一批在各地民間興建的正式集會場所,為當時新竹街民眾重要的集會空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經了不同機關入駐辦公,現今為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所在地。能在人口稠密、寸土寸金的新竹市區中,留下這棟百年建築並不容易。
政府宣告 2019 年為「地方創生元年」。然而,「地方創生」是一項什麼樣的政策呢?政府之所以推行地方創生是因為出生率下降、人口過度集中都會地區、城鄉發展失衡,這項政策鼓勵在地自發行動——捲動產、 官、學、社等各界資源,期待透過地方共識建立、發想創意行動,進一步於地方創造工作機會、減緩人口流失的問題。
近幾年,政府積極推動地方創生政策,其中,對於青年的挹注較過去明顯提升,對於計畫目標、執行手段與關鍵績效指標等要求也和過去大不相同。本專題訪問時常協助政府部門、私部門評選相關計畫的王本壯老師,分享他以評審的身分所觀察到的地方創生計畫青年提案有何趨勢。
無心插柳,畫出無限可能與想像 翁金珠董事長原本是位國中音樂老師,因緣際會之下投身政治領域,並高票當選彰化縣長。一日,她坐在縣長公館書房沉思,忽然瞥見庭院搖曳的花草,便信手將花草描繪下來,無心插柳的做法讓她發現壓力得以釋放, 心情輕鬆了起來,這樣的習慣一直持續至今。卸下公職後,翁董事長仍創作不懈,同
跨域合作 用智慧與科技來圓滿愛 不管你是齒牙動搖,出門都得拄著拐杖的銀髮族,還是意外出了車禍,好一段時間得打上石膏的年輕人,抑或是身懷六甲的孕婦, 還是他們的家人與朋友。生活中總有些溫馨歡樂的時刻,不論是聚餐、慶生、過節、或想出去走走,正是在這些時候,你才會開始思考到底哪裡才有我們可以方便一起進出
「早在知道『地方創生』、『關係人口』這些詞彙之前,我們就一直默默在做。」回想起返鄉種種,彭仁鴻分享,比起創立大家熟知的「金魚。厝邊」,其實早在他服替代役期間,就已經吸納了許多養份、認真面對每一個在地夥伴的需求,成為後來創業的扎實基礎。
新竹公會堂興建於日治時期 1921(大正 10)年,是日本人統治臺灣後,在政治經濟趨於穩定後第一批在各地民間興建的正式集會場所,為當時新竹街民眾重要的集會空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歷經了不同機關入駐辦公,現今為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所在地。能在人口稠密、寸土寸金的新竹市區中,留下這棟百年建築並不容易。
政府宣告 2019 年為「地方創生元年」。然而,「地方創生」是一項什麼樣的政策呢?政府之所以推行地方創生是因為出生率下降、人口過度集中都會地區、城鄉發展失衡,這項政策鼓勵在地自發行動——捲動產、 官、學、社等各界資源,期待透過地方共識建立、發想創意行動,進一步於地方創造工作機會、減緩人口流失的問題。
近幾年,政府積極推動地方創生政策,其中,對於青年的挹注較過去明顯提升,對於計畫目標、執行手段與關鍵績效指標等要求也和過去大不相同。本專題訪問時常協助政府部門、私部門評選相關計畫的王本壯老師,分享他以評審的身分所觀察到的地方創生計畫青年提案有何趨勢。
無心插柳,畫出無限可能與想像 翁金珠董事長原本是位國中音樂老師,因緣際會之下投身政治領域,並高票當選彰化縣長。一日,她坐在縣長公館書房沉思,忽然瞥見庭院搖曳的花草,便信手將花草描繪下來,無心插柳的做法讓她發現壓力得以釋放, 心情輕鬆了起來,這樣的習慣一直持續至今。卸下公職後,翁董事長仍創作不懈,同
跨域合作 用智慧與科技來圓滿愛 不管你是齒牙動搖,出門都得拄著拐杖的銀髮族,還是意外出了車禍,好一段時間得打上石膏的年輕人,抑或是身懷六甲的孕婦, 還是他們的家人與朋友。生活中總有些溫馨歡樂的時刻,不論是聚餐、慶生、過節、或想出去走走,正是在這些時候,你才會開始思考到底哪裡才有我們可以方便一起進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性別角色在現代社會中的影響,指出在追求男女平等的過程中,性別刻板印象依然存在,無法真正跳脫傳統觀念。透過個人經歷,作者分享了對男女追求關係的思考,以及社會中性別不平等的種種現象,提出對當代生活的疑問。文章強調,真正的平等需要更深入的溝通與理解,而非僅僅是角色上的標籤和框架。
壹、緒論第一節 研究動機在當代社會的組織結構與發展程式中,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猶如一道無形卻堅固的屏障,深刻影響著職場環境的公平性與個體的職業發展軌跡(楊知穎,2024;林子馨,2024)。這種刻板印象廣泛涉及人們對不同性別的固有認知,涵蓋性格特徵、外表形象、行為模式以及職業角色等諸多方面,其影響不僅侷
Thumbnail
現代男女之間的關係面臨許多挑戰,來自於傳統觀念、溝通障礙、期望落差等,建議透過自我提升、平等對待、溝通交流、尊重差異和學習新觀念來改善現狀。
Thumbnail
女生在職場獲得高階職位的機會低於男性,「家庭、小孩」是最主要的原因,然後是「性別刻板印象」。而男人容易過度自信,高估自己的能力,卻也因此得到更多升遷機會。
Thumbnail
身份的標籤 從小到大,我們確實被賦予了許多身份標籤,比如「乖孩子」、「優等生」、「好妻子」等等。這些標籤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讓我們不自覺地去迎合外界的期待。然而,這樣的過程容易讓我們迷失自我,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 性別的不平等 在許多文化中,女性面臨的標籤和期待遠比男性多。從小,女孩
  2023年3月求職網站公布的「青年勞工生活甘苦與逐夢職涯規劃調查」中,依照性別區分的兩份前十名榜單裡,排除重複,部份職業是有所對應的:「主廚」對應「烘焙師傅」、「機師」對應「空服員」。彷彿即便是對於廚藝或飛行有著相似願景的人,基於從小到大受到的關於性別的差異性教育,你就自然會產生某種職業偏好。
Thumbnail
唯我們對生活詳察,連結自身經驗、感受,也許才真有機會讓性別平等不只是華而不實的口號。
Thumbnail
取自2019性別學導論課堂的讀書筆記,整理“Doing gender”(1987)這篇文章。該堂課討論兩種性別差異的論述:生物本質論v.s.社會建構論。「做性別」這個概念常常會在性別研究中談及,這就是採取建構論的視角去質疑和反駁:社會長期將性別之間的差異本質化(或用生物科學來解釋男人生來......
Thumbnail
從大學開始我就生活在男性佔多數的環境中,這篇文章談及了在工作及生活中對於女性角色的看法以及性別歧視的困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望對個人的認同的深遠影響,以及在華人文化中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作者分享了對於自我認同和性別平等的反思,並提倡所有生命應該被平等對待。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性別角色在現代社會中的影響,指出在追求男女平等的過程中,性別刻板印象依然存在,無法真正跳脫傳統觀念。透過個人經歷,作者分享了對男女追求關係的思考,以及社會中性別不平等的種種現象,提出對當代生活的疑問。文章強調,真正的平等需要更深入的溝通與理解,而非僅僅是角色上的標籤和框架。
壹、緒論第一節 研究動機在當代社會的組織結構與發展程式中,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猶如一道無形卻堅固的屏障,深刻影響著職場環境的公平性與個體的職業發展軌跡(楊知穎,2024;林子馨,2024)。這種刻板印象廣泛涉及人們對不同性別的固有認知,涵蓋性格特徵、外表形象、行為模式以及職業角色等諸多方面,其影響不僅侷
Thumbnail
現代男女之間的關係面臨許多挑戰,來自於傳統觀念、溝通障礙、期望落差等,建議透過自我提升、平等對待、溝通交流、尊重差異和學習新觀念來改善現狀。
Thumbnail
女生在職場獲得高階職位的機會低於男性,「家庭、小孩」是最主要的原因,然後是「性別刻板印象」。而男人容易過度自信,高估自己的能力,卻也因此得到更多升遷機會。
Thumbnail
身份的標籤 從小到大,我們確實被賦予了許多身份標籤,比如「乖孩子」、「優等生」、「好妻子」等等。這些標籤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讓我們不自覺地去迎合外界的期待。然而,這樣的過程容易讓我們迷失自我,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 性別的不平等 在許多文化中,女性面臨的標籤和期待遠比男性多。從小,女孩
  2023年3月求職網站公布的「青年勞工生活甘苦與逐夢職涯規劃調查」中,依照性別區分的兩份前十名榜單裡,排除重複,部份職業是有所對應的:「主廚」對應「烘焙師傅」、「機師」對應「空服員」。彷彿即便是對於廚藝或飛行有著相似願景的人,基於從小到大受到的關於性別的差異性教育,你就自然會產生某種職業偏好。
Thumbnail
唯我們對生活詳察,連結自身經驗、感受,也許才真有機會讓性別平等不只是華而不實的口號。
Thumbnail
取自2019性別學導論課堂的讀書筆記,整理“Doing gender”(1987)這篇文章。該堂課討論兩種性別差異的論述:生物本質論v.s.社會建構論。「做性別」這個概念常常會在性別研究中談及,這就是採取建構論的視角去質疑和反駁:社會長期將性別之間的差異本質化(或用生物科學來解釋男人生來......
Thumbnail
從大學開始我就生活在男性佔多數的環境中,這篇文章談及了在工作及生活中對於女性角色的看法以及性別歧視的困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望對個人的認同的深遠影響,以及在華人文化中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作者分享了對於自我認同和性別平等的反思,並提倡所有生命應該被平等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