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正港小劇場
時間:2021-9-26 14:30
推薦度:★★☆
主角背景設定、笑點、年齡焦慮及性別議題,都沒落入重點,進退失據。表演者的熱情、誠意與努力無庸置疑,但只有這些仍不足成就一齣好戲。
忘了哪位劇場先進曾提及北中南巡演經驗:「觀眾(在該笑的時候)不笑,你會嚇一跳,觀眾(在不該笑的時候)笑,你也會嚇一跳。」就算臺灣實在不大,可以24耐環島,「什麼是好笑的」仍有明顯的地域差異。
而愔美語、中文、日文的美籍臺大中文所碩士網紅小畢(畢靜翰/John Barthelette)也曾談及「笑話」的文化地域獨特性,如果想學會該國的幽默感「大家都在笑,你就跟著笑,久了就會覺得好笑了。」
身為南漂的偽天龍人,我還在學習什麼是高雄的好笑,什麼時候該笑與不該笑。
《三十而α》目標相當明確,上半場以極盡浮誇的言行劇情大開年齡與性別的玩笑,下半場則與觀眾互動,企圖帶領觀眾反思上半場笑點中的性別歧視與年齡歧視。
然而,從角色設定到觀眾群的設定,與相應前二因素所衍生劇情中討論的內容,卻都有「打不到點」的遺憾感。
比如,本劇主角李珊珊被設定為宜蘭人,父親酗酒家暴,父母離異,母親改嫁,由阿嬤(外婆)隔代教養成長,年紀剛過30,在高雄小劇場擔任演員。因為年過30又收入不穩定,長輩一直希望她找個人嫁了。
首先,設定為宜蘭人有很大的風險,一如設定為鹿港人,這兩地的閩南語有極風格化的腔調(泉州腔)與用字,若沒抓到精髓,一聽便知不是宜蘭人。其次,國道5號開通說明宜蘭與臺北互動密切,而在臺北,演員的工作機會遠多於其他地區,勉強養得活自己,若不當演員改行、其他類型的工作機會也多,相形之下成家(買房、遇到對你好的另一半)反而不容易,尤其是這位長輩(李珊珊的阿嬤)自己的女兒(李珊珊的母親)還因為家暴離婚。因此,相較於南部,北部長輩傾向叫年過30仍在追夢的女子換個安穩的工作,而非隨便找人嫁了。
表演與劇情沒抓到基本設定的重點,是遺憾點一。
遺憾點二,上半場的笑點設定沒抓到重點。什麼是笑點、笑點高低,等同於劇團預設哪些人會走入劇場。本劇編導把像觀眾對性別歧視及年齡歧視的意識想像得太低落了,笑點太「老派」「古典」,只要略有性平意識的人,都會覺得笑了有些失態。
舉個例子,開場時播放諧仿直播主直播的影片,直播回答觀眾的提問,認為30歲女人就像康乃馨,因為30歲開始有皺紋,而小時候用衛生紙(該是皺紋紙)做的康乃馨都皺皺的但依然很美。很明顯,這個橋段應該有埋了不少笑點,但我撈不到,笑不出來。又比如,李珊珊教導觀眾如何在客戶性騷擾時保護自己,無論是加害人的行為與被害人的反應都太過浮誇,完全脫離一般人遭遇性騷擾的真實經驗,觀眾難以同理被害人,卻又覺得笑出來似乎在取笑被害人並不適當,十分尷尬。
我其實還無法判斷是不是我個人的問題,還在適應這個城市,還不知道何時該笑,但其他觀眾也沒笑,我就比較釋懷一些。
下半場,李珊珊組了一個劇團,表演形態為與觀眾互動辯論,當觀眾挑釁時,可以明確的感受到演員李易璇的意識侵入角色李珊珊,混同甚至取而代之,由於李易璇對於30歲代謝變差以及觀眾針對30歲女性帶著惡意的質問,表現出十二萬分真誠地憤怒與不甘心,觀眾才終於放鬆地開懷大笑。
喜劇難,玩笑或取笑,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箇中拿捏是門深奧的學問。
----------
藝術顧問:杜思慧
編劇/導演:王赫
共同創作/表演者/團長:李易璇
動作指導/表演者:汨椏・那默
執行製作/舞台監督:邱劉亞婷
音樂設計:言佳玹
整體造型設計:黃稚揚
音響工程暨舞台技術:謝薰丞
影像設計:邵晉璿
燈光設計:童偉倫
執行製作助理/前台經理:蔡宓玹
平面設計:程佳德
主視覺設計:尤洞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