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5D Mark III +SIGMA 14mm F1.8 Art +Marsace MT-3541 XB-3三腳架 F1.8 30秒 ISO2000 WB3200
SIGMA 14mm F1.8 DG HSM Art
台灣從二月開始到八月,銀河與星野攝影可以說是風景攝影中的必拍題材。起因於數位相機近年來的飛速成長與普及,拍攝星空相關題材不必再扛著體積龐大笨重的赤道儀或星空雲台,然後常常花費一到兩個小時的長時間拍攝完一張照片後,才發現對焦不完全或者有其他因素的破壞,造成不滿意的結果,星野攝影也逐漸成為這幾年來熱門的拍攝題材。一開始拍攝銀河這項題材時,第一個要了解的是銀河什麼時候出現,出現的方位,以及出現時是橫向或是直向的銀河,如此一來才能夠事先安排好地景的構圖與呈現方式。
銀河拍攝的基礎概念
銀河的拍攝是屬於極微光的拍攝,要能夠蒐集星點微弱的光線,相機的設定上不外乎以慢快門、大光圈與高感光度為基礎。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是,星野攝影不比一般的夜景攝影,由於地球自轉的關係,星體在天頂上的相對位置是持續在改變的,所以以往拍攝城市夜景時我們會選用中型的光圈獲得最佳的畫質,以及較低的ISO取得相對無雜訊的照片,輔以長時間的拍攝讓畫面達到適當的曝光亮度,這套在拍攝銀河上是行不通的。
Canon 5D Mark III +SIGMA 14mm F1.8 Art + AOKA 224L三腳架 F1.8 25秒 ISO4000 WB3200
機身基礎設定
感光度這個部分需要視各台相機的不同而稍做調整,以免造成雜訊過重影響到照片觀感,若要能夠明顯拍攝到銀河,ISO最低約要在1600左右。若是相機本身性能較好,則建議約在2500上下,會有較為亮眼的畫面。
快門的速度掌控由於星體的相對移動速度在天頂中大約是每個小時15度,拍攝銀河的快門速度必須控制在相片中星點有明顯移動前結束。一般來說比較通用的計算方式則是500法則,也就是用500這個數字去除以你鏡頭所使用的焦段(需換算成全片幅相機焦段),建議不要超過25秒,舉例以SIGMA 14mm F1.8 Art 這顆鏡頭而言,計算方式就是500÷14=35.71秒,所以通常拍攝都是拍足25秒。但近來動輒3000、4000萬高畫素單眼的推出,常常會在放大後依然會發現有星點拖軌的狀態出現,這個部分就要依照個人能夠接受的程度縮短曝光時間,以達到令人滿意的照片品質。
光圈若要不經過太多的後製,能夠拍攝出令人滿意的照片的話,光圈當然是越大越好,足夠大的光圈不但能夠壓低ISO讓畫面乾淨度增加以外,也能夠透過微微的縮光圈來改善鏡頭方面的一些小缺陷。比較常見的缺陷有以下三種:
1. 邊角失光:即俗稱的暗角,大光圈鏡頭常見的狀況,有兩種方式可以解決,其一為開啟相機或後製軟體的邊暈修正。其二則為略微縮光圈即可。
2. 慧形象差:即便相機曝光掌握時間在如何的完美,照片中央部分星星呈現出結實的圓形,四角部分的星星有向外輻射的狀況發生,可以靠縮光圈改善。
3. 色散:星星本身有確實的對焦到,但星點周圍出現藍紫色的光暈,同樣可以藉由縮光圈有所改善。
某牌廣角鏡 可見到邊角部分除了暗角、星點色散之外 慧形象差也十分明顯,星點呈現向外輻射狀態
SIGMA 14mm F1.8 Art 星點色散十分的輕微,邊角的慧形象差也控制的遠比其他廣角鏡更好
星野攝影的對焦比起一般的攝影更講究精準,所以通常我們會捨棄自動對焦,使用手動對焦。手動對焦的時候,現代相機可藉由Liveview的功能,尋找天空中的亮星,放大數倍後進行對焦,一邊觀察螢幕一邊轉動對焦環,將畫面中的星點由鬆散轉到最札實時,就完成了無限遠的對焦,由於相機在進行對焦時,是使用最大光圈下去對焦,所以大光圈的鏡頭能夠有助於尋找到光線微弱的星星,提供更好的對焦準確度。若相機本身不提供Liveview對焦,則拍攝的常見方式是『將對焦尺轉至無限遠處再往回轉一點點。』如果是依照這種方式做對焦,則建議每拍完一張後,須放大觀察是否中焦,若有誤差,則須做微調修正。
白平衡的選擇上,夜間使用自動白平衡會容易造成畫面過黃,所以拍攝時我們會使用自訂K數,大約會設定在3200K~4000K附近,接著視拍攝的地點是否有光害以及其他色溫做微調,拍攝出個人喜歡的感覺即可。
Canon 5D Mark III +SIGMA 14mm F1.8 Art + Marsace MT-3541 XB-3三腳架 F1.8 25秒 ISO4000 WB3600
關閉防手震與使用穩定的三腳架
拍攝銀河時我們通常會選擇高山,減少光害與大氣擾動、空氣品質的影響,以達到較佳的相片品質。但往往山上的氣候變化與風勢較為強烈,若曝光時間內無法達到穩定的狀況,照片中的星星會因此而晃動,成為失敗的照片,另外如果拍攝時選用有防手震的鏡頭,則須關閉防手震,以免鏡頭誤判,反而造成星點呈現十字狀的奇怪狀況。
Canon 5D Mark III +SIGMA 14mm F1.8 Art + Marsace MT-3541 XB-3三腳架 F1.8 25秒 ISO16900 WB3600 一曝。
拍攝過石門山車軌的攝友都知道此處位於風口,若沒有足夠穩定的三腳架輕則照片晃動,嚴重則可能造成相機翻倒損壞
選擇適合的前景做搭配
除了銀河本身的魅力以外,若要能夠提升一張照片的可看度,前景的選擇可以說是一大學問,在選擇前景之前,必須先了解到每個月分適合拍攝銀河的方位。以台灣來說,二月到六月,銀河出現時為橫向,七月開始則有點逐漸變為直向,隨著月份越往後移,銀河出現的時間越早,也越接近垂直,如非特定的狀況下,選用廣角鏡能夠在取景構圖上比較有餘裕。
Canon 5D Mark III +SIGMA 14mm F1.8 Art + Marsace MT-3541 XB-3三腳架 F1.8 25秒 ISO1000 WB3400
昆陽的太魯閣國家公園碑是極常見的拍攝位置,使用14mm超廣角鏡頭更將左側恰巧出現的雷雨胞一同入鏡
水體是搭配銀河的極佳配角,藉由水體的反射能夠讓上下都呈現出夢幻般的畫面,但是因為經過反射,所以在自然狀況下,水中的銀河是沒有辦法達到跟天空的銀河同樣的亮度,同時你必須擁有一顆極廣的廣角鏡才能夠涵蓋下如此廣闊的景象。
Canon 5D Mark III +SIGMA 14mm F1.8 Art + Marsace MT-3541 XB-3三腳架 F1.8 25秒 ISO1600 WB3000
Canon 5D Mark III +SIGMA 14mm F1.8 Art + Marsace MT-3541 XB-3三腳架 F1.8 25秒 ISO1600 WB3000
雲; 一般拍攝銀河時,我們會追求天空盡量乾淨,無雲且大氣擾動干擾較少時拍攝,但有時有適當的雲做陪襯,能夠拍出不同於平時拍攝的感覺。
Canon 5D Mark III +SIGMA 14mm F1.8 Art + Marsace MT-3541 XB-3三腳架 F1.8 25秒 ISO2500 WB3000
補光拍攝銀河時,為了有適當地景做搭配,常常會需要使用手電筒補亮地景,讓暗部不至於全黑沒有細節,影響到整張照片的重心與視覺。拍攝銀河時補光須注意以下幾點:
1. 選用黃光手電筒。拍攝銀河時因為白平衡較低,所以若使用白光手電筒補光,被照射的地方會呈現出藍青色,較為不自然,若使用黃光手電筒補光則會剛好因為低的白平衡而營造出彷彿月光或星光照射出的氛圍。
2. 除非有特殊的拍攝方式,不然建議使用擴散的方式補光,且時間需短暫且均勻。擴散的補光才不會造成畫面中有明顯的人工痕跡。拍攝銀河時高ISO、大光圈的拍攝方式下,補光迅速一掃而過即可,停留過久或反覆補光容易造成過曝。
3. 若有其他攝影同好,請尊重大家意願或先取得同意,拍攝時的補光容易是糾紛的來源。
Canon 5D Mark III +SIGMA 14mm F1.8 Art + Marsace MT-3541 XB-3三腳架 F1.8 25秒 ISO2500 WB3200
Canon 5D Mark III +SIGMA 14mm F1.8 Art + Marsace MT-3541 XB-3三腳架 F1.8 25秒 ISO2500 WB3200
不同於補光的剪影與集束光拍攝
Canon 5D Mark III +SIGMA 14mm F1.8 Art + Marsace MT-3541 XB-3三腳架 F1.8 25秒 ISO2500 WB3200
路過的車燈也常常是自然補光的來源
疊圖也是拍攝銀河時常見的方式,通常運用在銀河與車軌並存的狀況下。拍攝銀河的設定下,常常會有車軌過曝,或是因為大光圈顯得不扎實。這時會選擇銀河拍攝一張,然後不改變相機與腳架的位置,縮小光圈、降低ISO,等待車軌過來再拍一張,接著回到家中利用軟體將圖片疊合,達到銀河亮眼,同時車軌扎實不過曝的狀況。
Canon 5D Mark III +SIGMA 14mm F1.8 Art + Marsace MT-3541 XB-3三腳架
銀河 F1.8 25秒 ISO2500 WB3400 ; 車軌F8 30秒 ISO100 WB3400
只要能熟記並運用基本攝影觀念,銀河的拍攝技術方面其實並不是太過困難,同時能夠提供初學者滿滿的成就感與作品,也能夠考驗平時對於自身器材的使用按鈕使否熟練,可以說是風景入門的極佳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