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正濱漁港」曾經是日治時期的台灣第一大港,現在的漁港雖沒落了,卻有地方的文化工作室與在地商家結盟,聯合以藝術創生的方式,讓地方文化慢慢地轉型。
深耕於基隆的在地文化團隊
星濱山共創工作室,沿著海港邊建築了一座無牆無邊界、地域型的
永晝海濱美術館,2021年以「
People to People 那些漁港人們的日常故事」為主題,串聯了在地店家與12 組藝術團隊的進駐,可能在咖啡店、餐廳裡、也許藏在社區中的閒置空屋,小漁村不只是有可愛的彩虹屋,透過尋找藝術創作的深入走訪,感受到處處充滿令人感動的溫馨與活力。
羅寗與黃鼠狼 Ning&Weasel,《造船的回憶沖洗》。
位在海港的建築容易因為長期吹海風而顯得外觀斑駁,老房子的樓梯都特別地陡,幾件藝術作品是在不破壞室內結構的狀態下,與特殊的老式壁廚、老件家具、洗石子地板共享著空間的光影流動,形成了另一種畫面上的美感。
Hanna Chen 插畫設計,《船醫生與他的鐵工廠》。
暗藏玄機的裝置藝術作品《小野台》,不只有視覺上的觀展,也能透過手機掃描QR code,聽到訪問在地居民的生活片段。
通往和平島的橋邊小屋,高聳的機具就是邱大哥的「搬針」。過往漁業興盛時期,是重要的搬運機具,現在被漆成了彩色,也成為轉型後的文化保留。
勝利市場的巷子內,是正濱漁港的韓國村。因日治時期前後曾有大批韓國人居住,如今僅剩零星的攤販持續經營著市場,攝影作品《棚影戲》設置在市場裡的展覽空間,以影像記錄著正濱漁港的各個時間場景、人們的各種生活樣貌。
繽紛畫風的圖像作品"潛入《憶忘之濱》,高潮吧!"相當特殊,策展單位還搭配開發了一款無人導覽實境遊戲
《憶忘之濱》,以趣味的情境互動,或許能讓對藝術不那麼敏感的觀眾更願意參與吧!
2022年再訪永晝海濱美術館,比起前一年的規模較小,仍是以「山頂的嘰嘰喳喳,斜斜的生活 x 斜斜的基隆 · Triangle Life x Triangle Keelung 」為題,透過藝術家駐村的視角,來看這個小漁港的日常。
之前來我沒找到的防空洞,位置其實是就在
鄰島旅宿民宿的後方,把藝術家的作品置放其中,找尋的過程還真的很像在拍電影似的。
藝術教育的創作者詹欣珮 & 陳冠穎(P&K),讓展覽變成互動學習的藝術場域,《晒一座島》就是與國小學生、社區銀髮的創作,作品以「藍晒攝影術」表現出當地的人文景觀映像。
藝術教育講座
剛好亂入駐村藝術家的教育講座,要以「樹」來代表自己以及對自己重要的人。
自己像是 櫻花樹 而且要住在京都河畔旁的那種,那喜歡的人都像是耶誕樹 一樣。 而我就是個很喜歡耶誕節的人。
一座隨時可以回望自己身處在哪的城市,原來這是一座想把自己藏起來就可以躲進山丘的城市。
基隆絕大多數的地形都是山坡,由插畫家
艸文子登上「球子山」,化身為一隻鳥的視角,俯瞰基隆港口、社區聚落之間,創作的圖像也都跟山裡的生活息息相關。
創立第 2 年的永晝海濱美術館,策展目標仍以維持街區店家合作的模式,但願能持續地為這個小漁村注入更多的藝術能量。
展期:約每年的秋天舉辦
場域:基隆正濱漁港彩虹屋周邊店家、街角巷弄
*參與展覽需提前
預約。並先至
鄰島旅宿領取通行貼紙,觀展才能自由地進出於各商家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