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武:其實主要在說孫策】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認識陳武嗎?
在江表十二虎臣中,陳武算是一個沒有什麼事蹟的人。
但三國演義卻相當看重他。

不但特別描寫了陳武「面黃睛赤,形容古怪」,在截江救阿斗的情節中,陳武跟潘璋也是大大有戲。

陳武跟董襲,都是過世得比較早,而且屬於英勇戰死的類型。
其實你認真想想,三國戰死的英雄,還真沒幾個。

孫堅凌操絕對是首選,其他人,還是病死多點。
像關羽呂布,被擒斬首的,同樣也是少數。

被擒斬首,相當程度可以襯托出此人勇猛,戰場上沒人殺得了他。
(實際當然另一回事)
延伸出「此人不得我用,也不可縱虎歸山」。

戰死的朋友,則充滿了英烈之氣。
不過其實孫堅也好,凌操也罷,甚至上面說到的董襲,都算是死在亂軍之中。

陳武何以得說書人青睞?
因為他是單挑死。

顏良做為一個陪襯關羽頂級武力的人物,可說是名留千古。
在當代,更有一個個人武力兇猛到小孩子聽了都不敢哭的人物:張遼,張文遠。

合肥之役,張遼奄至,諸將不備,陳武鬥死,宋謙、徐盛皆披走。

這是潘璋事後提供的戰情報告,張遼自己則以為殺了兩將,另一個就是沒死成的徐盛。
那可得看賀齊傳才會知道。

殺陳武者,便是張遼。
這可是一點也不丟臉的事情。

陳武是盧江人,孫策在壽春的時候加入。

我們這邊,細細的說一下少年孫策的故事。

是這樣的,孫堅原本在長沙當太守,後來響應討伐董卓北上,先投靠袁術。
並且把家眷安置在壽春。
當時還不是袁術的首都,是大後方,應該相對安全了吧?

這時候,有一個名叫周瑜的年輕人來訪,很快跟孫策成為了好朋友。
稍微認真讀過這邊的人,都會知道,周瑜一定在計畫著什麼。

他跟孫策說,不如搬到我故鄉舒縣,彼此也好有個照應。

吳夫人也是一代女中豪傑戰略高手,就同意了這個提議。
於是孫策帶著媽媽跟弟弟妹妹們,搬家到舒縣。

隨著孫堅的戰功官位水漲船高,孫策在這一帶禮敬士人,頗有好評。

不久,孫堅戰死的消息傳來。
孫策的堂兄孫賁扶棺返回,把遺體交給孫策,自己則帶著孫堅部曲去投靠袁術。
孫策則以葬父之名,再次搬遷到徐州跟揚州交界的江都。

好的,裁判喊停。

看出來嗎?這一連串的行動,都不是合乎人情自然的。
從周瑜主動去拜訪豫州牧之子開始,大戰略的齒輪就開始轉動了。

周瑜絕對是從少年時,就打算幹什麼的人。
而他的目標,也很顯然是袁術。

這部分之前有查過,其實周瑜家,本身是在袁家囂張起來之前的三公之家。
周瑜很可能是想奪回失去的望族地位,當然後面則是隨著局勢發展改變調整戰略。

接下來,孫策把母親家人託付給張紘,自己前往壽春拜訪袁術,希望取回父親的部隊。
袁術說,你先去你舅舅那邊幹點實績出來,我們再說再研究。

這裡,孫策認識了呂範,得到呂範跟他的門客,接著往丹楊出發。
同時,孫策拜託呂範,去江都把家人一起接過來。

兩人分頭經歷了險死還生的大冒險,才在丹楊齊聚,並且招募了數百兵士。
孫策再次回到壽春,袁術只好把部隊還給孫策。

這個時候,漢獻帝被郭汜李傕挾制,私下派出使節宣慰天下,主要是想找人來救駕。
太傅馬日磾來到壽春見袁術,突然就點了孫策的檯,封為正漢官懷義校尉。

壽春眾將,自是對孫策另眼相待。
不過大家是青眼,袁術是白眼就是了。

孫策的故事暫且說到這邊,重點是,我們可以看到,孫策三次「到壽春」。
陳武到底是哪時候加入的呢?

「孫策在壽春,武往脩謁,時年十八,長七尺七寸。

脩謁基本上只用在拜訪尊長,對十八歲的陳武來說,孫策這三個時間點,都不會比他年長。
所以,最可能是孫策當上正漢官之後,陳武來投靠。

「因從渡江,征討有功,拜別部司馬。

孫策下江東之前,其實還奉命征討盧江,打了一場曠日費時的圍城戰,盧江哀鴻遍野。
陳武本身是盧江人,所以他沒有參與這場戰爭,也算合理。
基於陳壽對他的好評,想來也不會是戰後才西瓜倚大邊。

「策破劉勳,多得廬江人,料其精銳,乃以武為督,所向無前。」
「及權統事,轉督五校。」

看到這兩句,有沒有想到蜀漢五部無當飛軍?

事實上,這裡或許是陳壽對於孫權孫策有僭越舉動的重要描寫之一。
五校是一個專有名詞,又稱北軍五校,或禁軍五校。

其實我們可以注意到,放眼東漢末年,稱帝的人並不多。
我知道的一個叫袁術,另一個叫許昌(會稽人,為孫堅所討),還有一個下邳闕宣,梁州馬相。

更多的反亂團體,都是自稱將軍。

將軍是官職嗎?
春秋左傳裡,沒有提過這個官職。
有作為敬稱提過一次。

戰國策裡面,有上將軍一職。
其他都是敬稱使用。

漢書說,周朝末年,有前後左右將軍,秦朝沿用,漢不常置。
但劉邦打到咸陽,也沒見過一個將軍出來打過仗。

有一個說法,是漢代之前的「將軍」,比較類似「元帥」的概念。
也就是非常設官職,純粹戰爭時統帥部隊用。

對於中原核心地區以外的蠻夷,其實他們不太會接觸到皇帝。
將軍才是老大。
打人很痛的老大。
大家都應該要聽他的話,的老大。

查「自稱將軍」的話,三國志裡有長沙區星、西涼屯田客呂並、犍為太守任岐、鄱陽彭綺、武威顏俊、張掖和鸞、酒泉黃華、西平麴演。
跑去烏丸的張純最特別,他被陳壽寫彌天安定王。

但九州春秋寫成:彌天將軍、安定王。

與其說哪一邊寫錯,我比較相信是同一個概念。
對於讀書人張純來說,安定王是一個比較實在有歷史意義的統治者稱號。
但對烏丸蠻族而言,彌天將軍則更有指揮跟震懾力。

稱號的不同,僅僅是認知上的落差。
實際上都是統治者。

更有趣的是,九州春秋也曾寫到:孫策自號大司馬。

裴松之跟孫盛對於這個史料的一些細節都有進行評判推翻,唯獨沒有針對孫策是否自號大司馬做論述。
大司馬基本上就是太尉。

如果孫策是太尉,孫權下設五校也是合理的。
五校的終極主管,便是太尉。

也就是在三國志的本文中,已經敘述了孫策自號大司馬的布置。
而裴松之註提出也不反駁。
其他還包括張昭的長史(孫策孫權的幕府),周瑜的中護軍更不是一般重號將軍下面會有的官職。

我想,這件事真實發生過的可能性,是相當高的。

「仁厚好施,鄉里遠方客多依託之。尤為權所親愛,數至其家。累有功勞,進位偏將軍。建安二十年,從擊合肥,奮命戰死。權哀之,自臨其葬。」

就這樣,陳武本傳就沒了,後面是他兒孫的記述。

一個兒子陳脩,在建安末年,成為解煩軍的都督。
很多文章會說,解煩軍的成立人是胡綜。

「劉備下白帝,權以見兵少,使(胡)綜料諸縣,得六千人,立解煩兩部,(徐)詳領左部、(胡)綜領右部督。」

但劉備下白帝的時候(夷陵之戰),不管你怎麼解釋,三國都沒有人繼續使用建安的年號了。
除非解作建安二十年湘水之盟,劉備率十萬大軍增援關羽的時候……有點硬扯就是了。

也就是說,基本上可以相信,解煩軍最晚在建安末年就已經建立,都督為陳武之子。
胡綜跟徐詳,只是新設解煩兩部的左右督。

當年陳武所督,所向無前的盧江兵,是不是就是解煩軍的前身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7會員
901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凌統,三國史上最年輕的軍官。 他的父親,不如周瑜出名,但卻無疑是孫家建立江東政權的重要推手。 《火鳳燎原》設計了他代替孫策,被甘寧所殺。 更多三國作品,也關注著凌統面對殺父仇人甘寧的愛恨情仇。 不過,我們只看凌家。 看看陳壽筆下隱藏了什麼不為人知的祕密。
老將苦肉計,大火破赤壁。 演義中深受江東政權信任,執行反間計的老將黃蓋,在《三國志》裡的形象更豐富。 「中國就有這麼一群奇怪的人, 本身是最底階層, 利益每天都在被損害,卻具有統治階級的意識. 在動物世界裡找這麼弱智的東西都幾乎不可能」。
孫家老將程普,居然是北方人? 有多北?北平那麼北。 東漢末年,北平算是異族烏丸的領地。 這是真的,不過接下來關於程普的故事,滿多都是虛構的。
呂範傳的結尾,不知道大家看得懂我的意思嗎? 我的意思是,呂範跟孫權合謀,害死了孫策。 一個是拜把的兄弟,一個是親兄弟。 他們有什麼必要除去孫策? 又或許,孫策之死,只是一場意外。 呂範真正的目標,更可能是美洲狼。
要說到孫策的好兄弟,通常第一個想到周瑜,第二個想到太史慈。 呂範是誰? 三國演義中,說呂範原本是袁術手下的謀士。 事實上,在孫權的眼中,呂範是大將軍,堪比雲台二十八將排行第二的吳漢。 這樣的地位,過命的交情,卻隱沒在歷史當中……或許,只因為呂範的「誠實」啊。
小霸王孫策。 在短短一兩年內征服江東,擁有與中原群雄一拚之力的少年。 他沒有曹操的家財萬貫,也沒有劉備的皇室招牌。 正因如此,世人多道孫策勇猛善戰。 善戰是沒錯,但更重要的,恐怕是孫策比任何一個三國群雄,都還要早就取得了自己的「大腦」:軍師。 孫策成為一方霸雄的好大一盤棋,可是史書中就記載著的了。
凌統,三國史上最年輕的軍官。 他的父親,不如周瑜出名,但卻無疑是孫家建立江東政權的重要推手。 《火鳳燎原》設計了他代替孫策,被甘寧所殺。 更多三國作品,也關注著凌統面對殺父仇人甘寧的愛恨情仇。 不過,我們只看凌家。 看看陳壽筆下隱藏了什麼不為人知的祕密。
老將苦肉計,大火破赤壁。 演義中深受江東政權信任,執行反間計的老將黃蓋,在《三國志》裡的形象更豐富。 「中國就有這麼一群奇怪的人, 本身是最底階層, 利益每天都在被損害,卻具有統治階級的意識. 在動物世界裡找這麼弱智的東西都幾乎不可能」。
孫家老將程普,居然是北方人? 有多北?北平那麼北。 東漢末年,北平算是異族烏丸的領地。 這是真的,不過接下來關於程普的故事,滿多都是虛構的。
呂範傳的結尾,不知道大家看得懂我的意思嗎? 我的意思是,呂範跟孫權合謀,害死了孫策。 一個是拜把的兄弟,一個是親兄弟。 他們有什麼必要除去孫策? 又或許,孫策之死,只是一場意外。 呂範真正的目標,更可能是美洲狼。
要說到孫策的好兄弟,通常第一個想到周瑜,第二個想到太史慈。 呂範是誰? 三國演義中,說呂範原本是袁術手下的謀士。 事實上,在孫權的眼中,呂範是大將軍,堪比雲台二十八將排行第二的吳漢。 這樣的地位,過命的交情,卻隱沒在歷史當中……或許,只因為呂範的「誠實」啊。
小霸王孫策。 在短短一兩年內征服江東,擁有與中原群雄一拚之力的少年。 他沒有曹操的家財萬貫,也沒有劉備的皇室招牌。 正因如此,世人多道孫策勇猛善戰。 善戰是沒錯,但更重要的,恐怕是孫策比任何一個三國群雄,都還要早就取得了自己的「大腦」:軍師。 孫策成為一方霸雄的好大一盤棋,可是史書中就記載著的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次籤詩來看唐朝英雄傳。故事主角薛丁山,男主人設非常棒,他是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兒子,他長得帥,再加上武功高強,而且又忠勇愛國,受到許多人喜愛。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湯成紀的小儀隊在預備區準備進場。因為前三組都已經操演完畢,所以等於是儀隊全部的人正觀賞著最後一組操演,大家都相當訝異這組竟然只有三人,刀官旗手槍兵各一。王紹凱對於周勝燦竟然掌旗,感到意外,都已經是下一屆槍哥了,還只能掌旗,是後面那位比他更厲害?王紹凱一時之間還認不出來湯成紀組的槍兵是誰。王紹凱沒過多
Thumbnail
不知道看的人對於周處,究竟是對他年少時殺白虎、斬蛟龍的故事比較注意,還是他後來入朝為官,成為一個與權威作對、為國捐軀的人臣比較有興趣。雖然不避權貴、驍勇善戰的作為令人敬佩,但他上山殺白虎、橋下斬蛟龍的形象,更是深植人心啊!
Thumbnail
戰國風雲人物蘇秦(約西元前340 -前254)不僅是戰國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古代中原大地上的偉大謀略家和外交家。 據《史記·蘇秦列傳》記載,“蘇秦為縱約長,並相六國”,以抑強秦。 然而,因蘇秦的書信和遊說辭或不署名,或姓名多被後人塗改,再加上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依據縱橫家後學擬作的長篇遊說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Thumbnail
在前途大會上,淮陽王張卬(下江兵)第一個表達了對前途的看衰,和綠林諸大佬商議說: 「赤眉和鄧禹隨時都會殺過來,咱們在這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家趕走,不如現在就搶掠長安,逃回南陽,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咱們就再上山落草為寇!」 強盜們骨子裡的思維一拍即合,張卬的方案得到了綠林內部的高票通過,諸將前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Thumbnail
鄭莊公聽從兒子公子突的計謀,大敗北戎以後,鄭莊公就重新以不朝覲天子的罪名討伐宋國,更找來齊國和魯國幫忙。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次籤詩來看唐朝英雄傳。故事主角薛丁山,男主人設非常棒,他是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兒子,他長得帥,再加上武功高強,而且又忠勇愛國,受到許多人喜愛。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湯成紀的小儀隊在預備區準備進場。因為前三組都已經操演完畢,所以等於是儀隊全部的人正觀賞著最後一組操演,大家都相當訝異這組竟然只有三人,刀官旗手槍兵各一。王紹凱對於周勝燦竟然掌旗,感到意外,都已經是下一屆槍哥了,還只能掌旗,是後面那位比他更厲害?王紹凱一時之間還認不出來湯成紀組的槍兵是誰。王紹凱沒過多
Thumbnail
不知道看的人對於周處,究竟是對他年少時殺白虎、斬蛟龍的故事比較注意,還是他後來入朝為官,成為一個與權威作對、為國捐軀的人臣比較有興趣。雖然不避權貴、驍勇善戰的作為令人敬佩,但他上山殺白虎、橋下斬蛟龍的形象,更是深植人心啊!
Thumbnail
戰國風雲人物蘇秦(約西元前340 -前254)不僅是戰國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古代中原大地上的偉大謀略家和外交家。 據《史記·蘇秦列傳》記載,“蘇秦為縱約長,並相六國”,以抑強秦。 然而,因蘇秦的書信和遊說辭或不署名,或姓名多被後人塗改,再加上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依據縱橫家後學擬作的長篇遊說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Thumbnail
在前途大會上,淮陽王張卬(下江兵)第一個表達了對前途的看衰,和綠林諸大佬商議說: 「赤眉和鄧禹隨時都會殺過來,咱們在這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家趕走,不如現在就搶掠長安,逃回南陽,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咱們就再上山落草為寇!」 強盜們骨子裡的思維一拍即合,張卬的方案得到了綠林內部的高票通過,諸將前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Thumbnail
鄭莊公聽從兒子公子突的計謀,大敗北戎以後,鄭莊公就重新以不朝覲天子的罪名討伐宋國,更找來齊國和魯國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