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5|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2021年Podcast製作全指南!簡單4步驟,一人作業宅錄出高完成度的播客節目

Photo by Kate Oseen on Unsplash
Photo by Kate Oseen on Unsplash
自從去年(2020)中,Podcast收聽風潮隨著疫情一同吹起,也因為Podcast製作成本小、技術門檻較低,吸引許多自媒體創作者加入,更有愈來愈多企業開始將Podcast作為品牌公關宣傳的媒介。在收聽市場更加成熟的2021年,遇上「二度疫情」的催生,Podcast產業再次成長的盛況指日可待,創作者們準備好了嗎?
這篇文章將以最精簡俐落的方式,帶各位認識完整的Podcast製作流程,就算是獨立製作也能輕鬆錄製一檔高完成度的節目。
最重要的第一步:Podcast節目企劃
Podcast製作最難克服的並非技術或硬體設備,而是有沒有吸引人的想法,又要如何表達你想說的故事。如果你還沒有一個完整的「企劃」也不用太擔心,我們先從「主題」開始發想就好。可以先試著把自己平常關注的議題或領域,用最簡單的名詞寫下來。比如「動漫」、「電影」、「遊戲」等,任何你喜愛、甚至平常就會和朋友聊的事物都可能成為好主題。
將所有話題寫下來後,我們的下一步便是「聚焦」。將相關的主題串連分類,比如動漫和電影都屬於「影視」類,這樣就有一個「節目內容範疇」了。未來你可以根據影視相關主題再去延伸其他話題,比如加入遊戲、書籍等話題,打造「休閒類」的節目。不過初期時建議聚焦話題,形塑聽眾對節目的印象。
Photo by Rumble Design
千萬不要為了特立獨行而選擇自己不感興趣的話題,因為Podcast經營需要長時間累積聽眾,比起「和別人不一樣」的內容,「持續穩定」地產出,更能夠在這個內容市場中站穩;建議確保自己能長期汲取這些話題的資訊,而且不會感到厭煩。
有了話題後下一步,便是訂定節目的「型式」,意思就是「節目呈現內容的方式」。許多製作Podcast的新手,都著重於「內容」,而忽略了型式,但其實在Podcast內容成熟的市場,節目型式是非常多元的,在選擇你的節目型式時可以將你的話題一同納入考慮,想像一下,哪種說故事的方式能幫助你把話題表達地更有趣?
1.單人主持:有些人會說只有特定類型的內容適合單人主持,但其實不論什麼主題,只要節目流程規劃明確,單人主持不見得單調,甚至相當容易塑造節目的獨特風格。建議在製作前事先擬稿,能幫助你錄製時不離題,或是講一講忘記自己原本在說的主題。並且,如果是超過40分鐘的節目,每15或20分鐘安插「休息」,比如放點音樂、安排一些互動(像是詢問聽眾問題,下週解答等等),都可以為節目增添趣味性,並減低聽眾的閱聽疲勞。
2.雙人主持:最常見的節目類型,比起單人主持,雙人節目給了聽眾(當然也包括主持人)更多喘息空間,也較容易安排「梗」或是笑點。但製作成本較高(需要兩套設備),而且相當考驗主持夥伴之間的默契溝通,若沒有拿捏好話題拋接節奏,反而容易產生刻意感,或者是只有一個人一直講,另一方卻成為陪襯的尷尬情況。
3.訪談型:若只有單人主持,想為節目增添變化,或是節目內容需要探討自身不熟悉的領域,也可以邀請不同專業的來賓,為節目帶來更多元的面向。不過訪談型節目相當考驗主持功力,建議經驗較少的初心者事先準備一份「有趣的訪綱」,並事先與受訪者電訪溝通後再設計節目,以免訪談現場手忙腳亂,或是問到受訪者不願談論的話題。
4.虛構故事/廣播劇:若你本身喜歡說故事或是有表演經驗,那麼透過聲音表演就會是相當有吸引力的節目型式。你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去創造腳本,用聲音表演出來。比如偵探劇、鬼故事,或者專門唸給兒童聽的床邊故事,甚至紀實故事也可以。
5.其他:上述只是參考,還有其餘有創意的型式像是《報導者》或是《星期天晚上》等節目。無論如何,最重要是擁有「節目製作」的Mindset,製作Podcast並非只需考慮自己想說些什麼,將閱聽者的聆聽體驗擺在優先,不斷修正才能留住聽眾。
話題與型式都大致敲定後,也要記得規劃一些節目的細節,比如每集的開頭打招呼方式、是否需要開場與結尾音樂,一集大概多長等等。在企劃階段的尾端,你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檢視企劃的完成度:
  • 《XXX(節目名稱)》是關於_____
  • 在這裡你會聽到_____
  • 你應該要聽我的節目,如果你_____
第二步:Podcast Hosting平台選擇
企劃完成後還別急著進入錄音,建議先依照自己的預算與需求調查「Hosting廠商」,也就是提供「Podcast 代管服務」的服務商,只要將音檔上傳至Hosting資料庫,便能產生RSS feed,並且一次在所有收聽平台(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等等)上架。除此之外,平台方也會提供如「數據監測」、「排程發布」、「分潤機制」等服務。
Podcaster可能需要先擬定出自己的節目長度、更新頻率,是否會有商業化考量,以此抉擇自己的Hosting平台。若是擔心一時沒有辦法確定節目規格,也可以先參考廠商提供的搬家方案,未來轉移Hosting的方式如何也須事先調查清楚。
Photo by Improve Podcast.com
目前台灣本土成熟Hosting廠商有兩家:Firstory與SoundOn,皆需付費使用託管服務,並且分別提供分潤與贊助機制,細節差異可以參考Firstory製作的比較表(有可能較不公允就是了),或是來自Star Rocket Blog的10家Podcast Hosting評比。如果你剛開始起步,想嘗試免費的Hosting服務試水溫,Anchor是一個相對划算的選擇,除了能夠一鍵上架多家平台,還附有剪輯音檔、加入節目配樂等操作功能,對於初次上架的Podcaster相當友善。
第三步:錄製設備挑選
我們先假設你想以最低的成本進入Podcast領域,在不使用專業錄音室的情況下進行「宅錄」。那只需要個不是太爛的麥克風和手機或是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就可以開始;喔或者,加上一雙用來作為防噴麥罩的舊襪子。最簡配的情況,是使用手機的錄音功能,並在收音處套上舊襪子或是任何布料,若擔心爆音或回音,你可以在棉被裡或床上等吸音效果較好的地方錄製。
當然,我們都會希望自己比最簡配再好上一些,有一點預算的推薦配置是使用「電腦+USB型麥克風」。將電腦作為錄音存檔區,在安靜的房間進行收音。例如使用Mac的Garageband能夠在錄音當下就進行簡單的剪輯並且進行多軌錄音,也能暫停並且重聽先前錄製的內容,對於剛開始口語還不太流利的主持人來說較為友善;未來當你的荷包夠厚了,Garageband也有能與專業錄音介面相容的設定。
Photo by HappyMag
另外,在麥克風的選擇上,Blue Yeti的電容式麥克風是許多人推薦的高CP值品牌,不過如果你需要能隨身攜帶的小型麥克風,SHURE MV88RODE Wireless Go都是能用手機作為錄音介面的專業隨身麥克風,價格相對於動圈式麥克風也親切許多。
第四步:正式錄製與Podcast剪輯
開始錄製前,建議先根據節目型式擬定大致進行流程,有些Podcaster會事先準備逐字稿,但其實端看個人口語流暢的程度,正式錄音前先模擬演練一遍,更有助於錄製順暢進行。
錄製完成後,便可以在GarageBand或是Adobe Audition上進行剪輯。Podcast剪輯相當單純,可以分為「初剪與最終剪」兩階段進行。初剪時刪減停留太長的空白、口語上的卡頓,或是莫名重複說了兩次的內容之類⋯⋯。總之初剪階段就是剪接任何你認為不順,或是想乾坤大挪移的地方。而最終剪呢,主要是加入配樂與或固定開頭/結尾,並細調「爆音」和「噴麥」(如圖所示,音量瞬間飆高,且超過音量基準線的音波)。其實這兩項問題在錄製時就能先用其他方法避免,不過偶爾還是難免會發生,才會需要在初剪後再進行「最終剪」。
Photo by An Chi Chen
若你只想要單純的剪輯音檔,使用Garageband 按下Command T(剪輯)刪剪、拖曳銜接即可,但若想進行更細微的多軌調整,比如加上節目配樂、爆音修剪、人聲調整,則會建議使用Audition操作。Audition的剪接介面較為直觀容易,基本上只需要運用三個功能就能進行剪輯:
  1. 左上角「Multitrack」新建新的多軌混音檔,匯入音檔。
  2. 利用音軌上的黃色水平線操控音量大小。
  3. 快捷鍵Command+K剪接(Windows系統Control+K)。
Photo by An Chi Chen
2021年製作Podcast還有人在聽嗎
許多有意成為Podcaster的創作者可能會擔心在2020年Podcast爆發的一年後,2021的Podcast產業反而會「泡沫化」。不過根據Firstory調查,2021年雖然出現許多長期停更的Podcast節目,但最重要的「聽眾習慣」與「使用者黏著度」已經形成,所以只要Podcaster們能從一而終,定期保持更新,一定會留下忠實聽眾。現在就開始你的Podcaster之旅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